任鴻斌
2025年04月14日08:3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主席指出,“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面對生態環境挑戰,我們要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共同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以“構想煥發生機的未來社會”為主題的日本大阪世博會將於2025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舉行,共有158個國家和地區及7個國際組織參展,旨在展現全球可持續發展成果,探索應對環境污染等挑戰、促進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協調統一的新路徑,展望未來社會發展願景,推動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高水平參加大阪世博會,對於宣介生態文明理念,協同各方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加快推動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推動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荒漠化加劇、極端氣候事件頻發,給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嚴峻挑戰。習近平主席以人類共同的前途命運為懷,深刻闡釋人與自然、保護與發展、環境與民生、國內與國際的關系,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呼吁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贊譽和積極響應。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創造了不負青山不負人的綠色發展奇跡,以豐富的生態實踐為共建繁榮、清潔、美麗的世界注入強大動力。
世界博覽會已有170余年歷史,被譽為“全球經濟、科技、文化領域的奧林匹克”,是世界各國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和社會繁榮進步的重要平台。用好世博平台,向世界講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動人故事,展示生態保護與社會發展協調共進的中國經驗,有利於詮釋中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發展理念,促進中國同世界各國經濟文化交流,凝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廣泛共識。
當前,中日關系處在改善發展的關鍵時期。2024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秘魯同日本首相石破茂舉行會晤,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全面推進中日戰略互惠關系,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建設性、穩定的中日關系,為兩國關系發展作出戰略引領。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大阪世博會參展工作,在與日方達成的共識中,明確提出“中方支持日方舉辦大阪世博會”“將大阪世博會打造成為兩國人民交流與友誼的平台”。
中國貿促會作為中國負責世博會事務的主管單位,統籌各方資源,扎實推進大阪世博會中國館建設。中國館佔地3509平方米,是大阪世博會最大的外國自建館之一。中國館將圍繞“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綠色發展的未來社會”主題,以“天人合一”“綠水青山”“生生不息”三大篇章為敘事主線,展示五千年中華文明孕育的傳統生態智慧,展現新時代綠色發展的理念與成就,展望中國同世界各國攜手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美好願景。
一是展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國智慧”。中國館外觀造型為綿延展開的中華書簡,融合竹子、漢字、書卷等元素,展現中華文化發乎自然、順應自然,彰顯強烈的中國元素和濃郁的文化氣息。中國館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通過大型多媒體動態影像裝置,展示中國古人從自然中獲取靈感創造文字,根據天地運行規律創造二十四節氣並認知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體現出順天應時的生態智慧。數字化呈現世界最早的“農業百科全書”——《耕織圖》,在四季變化中描繪古時農家人因時而動、因地制宜,忙碌而充滿趣味的田園生活場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中標志性的良渚、殷墟和三星堆等展項,都江堰、桑基魚塘等至今仍在造福人民的“千秋智慧”,體現中國古人對天人關系的思考,彰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碼和賡續傳承。
二是展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實踐”。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國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中國館通過多媒體展台,展示廈門筼筜湖“從魚蝦絕跡到白鷺歸來”的宜人生態,湖南十八洞村文旅與生態融合發展的盎然生機,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合龍的生態修復,塞罕壩荒漠變綠洲的人間奇跡,以及國家公園自然生態原真性、完整性的有效保護,向全球觀眾闡釋中國人質朴而深邃的生態觀。中國館主題影片以“中國人的十二時辰”為線索,展示不同地域、民族、年齡、職業的普通人辛勤工作、休憩娛樂的一天,串聯起瑰麗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以萬家燈火的溫馨日常勾勒出國泰民安、生機盎然,表達人們朴素而真切的情感及心中的詩意和遠方,讓世界看到真實美好、可愛可敬的中國。
三是展示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中國方案”。中國館展陳突出沉浸式、互動性、體驗感,大量互動裝置和數字化科技讓展品“活起來”。中國館將重點展示中國在深海探索、人工智能、深空探測等領域的跨越式突破,展出“蛟龍”號深潛體驗艙、人工智能大模型、全新一代人形機器人、八網融合的智慧城市沙盤等展項,邀請神舟十九號航天員在“天宮”空間站與世博觀眾視頻交互,呈現中國以創新引領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為應對全球挑戰、增進人類福祉做出的不懈努力與生動實踐。中國館向大阪世博會和全球世博觀眾呈現的最珍貴展品之一是嫦娥五號、嫦娥六號帶回的月球樣品,這將是歷史上首次實現月球正面、背面土壤樣品的零距離對比展示,展現中國同世界各國在科技領域共謀發展、共享成果的生動實踐。
四是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和民心相通。世博會提供了一個深化人文交流,增進民心相通的良好平台。中國30個省區市和深圳市、相關部委、眾多國內領軍企業和機構,將在中國館舉辦非遺展演、文旅推介、學術交流和經貿論壇等活動,為各國觀眾帶來一系列具有國際水平、時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別樣體驗。中國館將與150多個參展國的自建館、聯合館以及世博會主題館、企業館等開展館際交流,生動鮮活地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中國館還將全面融入中日友好元素,通過一組名為“青山明月”的木雕作品刻畫中日綿延2000多年友好交往歷史中的代表人物、經典場景和感人瞬間,推動60多對中日友好城市以世博為契機深化互利合作,讓越來越多的兩國民眾相互走近,推動中日關系更有溫度、更暖人心。
地球是我們的共同家園。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清潔美麗世界,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在大阪世博會184天的展期裡,中國將秉持生態文明理念,與世界各國積極探討面向未來的綠色發展之路,共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作者為中國貿促會黨組書記、會長)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14日 10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