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既要有管理 也要優服務(人民時評)

周珊珊

2025年04月14日08: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精准施策,就要換位思考,通過扎實的調查研究找准“痛點”、尋准“病根”、開准“藥方”

  找得到、用得上的公共服務,更公平、更可及的發展機會,體現著以需求為導向的有效供給,正是既有管理又有服務的要義所在

  管理和服務相輔相成,不可偏廢。好的管理不是降低標准,而是建立更符合人性的激勵機制﹔暖的服務不是簡單給予,而是創造互利共贏的價值生態

  

  “您好,您的外賣到了!”熟悉的場景、親切的話語,映照著外賣騎手等新就業群體已經成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他們穿梭不息、奔波忙碌,為高效便捷的生活貢獻力量,為數字經濟大廈添磚加瓦。他們的權益保障和發展,不僅關系到個人的幸福安康,也影響著城市的安定和諧。

  “社會工作一定要加強。”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我們的社會群體正在細化分化,對這些年出現的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電商從業人員等,在管理服務上要跟上,填補好這個空白。要既有管理,又有服務。”

  如何管理,又該如何服務?轉變理念、精准施策是關鍵。以前,外賣騎手常常受困於平台流量、算法,成了“困在算法裡的人”,症結就在於平台“超時扣款”的規則設計。為了躲避罰款,外賣騎手不得不“與時間賽跑”,不僅增加了搶行、逆行等交通安全隱患,也給自身帶來巨大心理壓力。近期,不少外賣平台陸續推出試點,逐步取消“超時扣款”,改為“超時扣分”。這種積分機制,既保留了必要的服務質量約束,又給予勞動者容錯空間。

  這樣的微創新,在為騎手減輕經濟負擔的同時,也減輕了他們的心理負擔,體現出平台管理理念的轉變:從單純的懲罰性管理向激勵性管理過渡。這種管理方式的優化,有助於提升騎手的工作滿意度,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他們的勞動權益,減少因不合理規則而引發的矛盾糾紛。事實証明,辦法總比困難多,與時俱進改進管理永遠在路上。

  精准施策,就要換位思考,通過扎實的調查研究找准“痛點”、尋准“病根”、開准“藥方”。江蘇蘇州市相城經開區的“換位跑一次”行動中,干部們在奔波路上獲得鮮活體驗,成為促進服務精准化的突破口。“工作比想象中辛苦”“有些問題外人可能根本想不到”等感慨,最終轉化為實打實的舉措:提供法律援助、勞動糾紛維權服務,開展青年夜校、職業技能培訓,完善驛站配套,優化道路施工……找得到、用得上的公共服務,更公平、更可及的發展機會,體現著以需求為導向的有效供給,正是既有管理又有服務的要義所在。

  需要保障的,不僅僅是外賣騎手。第九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顯示,全國職工總數4.02億人左右,新就業形態勞動者8400萬人,職工平均年齡38.3歲、平均受教育年限13.8年。“盼勞動獲得尊重”“盼小區對快遞更友好”“盼從業有穩定保障”“盼學習新的職業技能或知識”……在採訪中,有關從業者道出了心頭所盼。新就業群體的管理和服務,不僅關乎他們的獲得感,也是城市文明程度的試金石,標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民生刻度。

  管理和服務相輔相成,不可偏廢。好的管理不是降低標准,而是建立更符合人性的激勵機制﹔暖的服務不是簡單給予,而是創造互利共贏的價值生態。從《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到全國總工會與企業合作上線“愛心驛站地圖”,從一些地方將快遞小哥納入社區治理人才庫、激發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到相關企業主動提出為外賣騎手繳納社保、公積金等,多元主體正在共同繪就“管理更科學、服務更貼心”的圖景,讓有溫度有效率的城市生活閃閃發光。

  無數這樣的基層善治,正在托舉中國之治。當外賣箱裡裝著可口的餐品,也盛滿奮斗的自豪,當網約車上載著回家的期盼,也洋溢職業的自信,城市的奮斗者將更有干勁。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14日 09 版)

(責編:王瀟瀟、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