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跑好科技創新的接力棒

宋 宇

2025年04月14日08: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進入2025年,中國科技創新領域迎來嶄新篇章——“人造太陽”EAST創造“億度千秒”世界紀錄,人形機器人踏著絲滑舞步驚艷舞台,DeepSeek吸引人們在人工智能方面“深度求索”……創新迭代、新知涌現,科學事業前進的每一步,都閃耀著科學家精神之光。

  科學研究是一場馬拉鬆,需要“不為繁華易素心”的定力,“千磨萬擊還堅勁”的耐力,精神的滋養至關重要。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要靠科研實踐的培育。科學家精神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隨著科學研究向極宏觀拓展、向極微觀深入、向極端條件邁進、向極綜合交叉發力,突破人類認知邊界離不開精誠團結、集智攻關﹔面對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供需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搭人梯、扶后輩顯得十分緊迫﹔而在科技革命與世界變局的交織中,更要堅持自力更生,擦亮愛國主義底色。

  要靠體制機制的托舉。科學事業需要科學的管理。既要贊許“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心無旁騖,也要創造“十年磨一劍”的有利條件﹔既要為論文數、專利數、專家數的攀升鼓勁加油,也要摒棄“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不良傾向,不斷激發科技工作者的活力。

  要靠宣傳教育的引導。弘揚科學家精神,不止於科學界。遇到疑問有追尋的熱忱,遇到困難有直面的勇氣,遇到分歧有合作的意願,這些是做好科研工作的“必備項”,也是做好其他工作的“加分項”。要引導人們尤其是青少年,了解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把好奇心轉化成科學萌芽的沃土。

  1955年,面對科研難題,錢學森說:“外國人能搞的,難道中國人不能搞?”前不久,因人形機器人而受到關注的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在一次演講中說:“我相信,別人能做的事,我們也能做,還能做得更好。”從“能”,到“能做得更好”,跨越70年的回響,映照著我國科學事業從一路跟跑到開始領跑的飛躍,也昭示著科學家精神的薪火相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與奮斗,錨定建成科技強國,在科學家精神的感召下,我們一定能跑好這一棒接力棒!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14日 06 版)

(責編:王瀟瀟、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