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年產值超2500億元,基礎研究達世界先進水平

熱帶作物產業 深耕“專精特新”(大數據觀察)

本報記者  郁靜嫻

2025年04月11日08:5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等

  核心閱讀

  熱帶作物產業是我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天然橡膠、咖啡、水果等熱帶作物深度關聯著生產與生活。近年來,我國熱帶作物產業蓬勃發展,保障了相關物資和消費品供給,助力鄉村全面振興﹔通過優化產業布局、加快研發應用、建立標准體系,產業潛能得到進一步釋放。

  

  香蕉、荔枝、咖啡、可可等食物,豐富百姓餐桌﹔油棕、椰子等木本油料作物,為保障糧油供給提供更多來源﹔天然橡膠和糖料蔗,是重要的國家戰略物資。在海南、廣東、廣西、雲南等省份,充沛的陽光雨露孕育出了多樣的熱帶作物及其所屬的農業類型——熱帶作物產業(以下簡稱“熱作產業”)。

  我國是世界熱帶作物生產大國和貿易消費大國,去年熱帶作物種植總面積7000萬畝以上,產值超2500億元。

  近年來,我國熱作產業蓬勃發展,突出特色高效,深耕“專精特新”,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保障國家戰略安全、服務高質量對外合作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展現廣闊前景。

  優化產業布局

  推動錯位發展

  在廣西北流市新圩鎮河村百香果種植基地,黃澄澄的果肉原漿在車間加緊灌裝。“百香果跟其他食材搭配,可以‘提香’。”廣西東雲農業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楊興武介紹,公司每年生產3000噸百香果果漿,供應多個新式茶飲品牌。

  去年,北流市百香果種植面積達6.7萬畝﹔截至目前,今年東雲農業的種苗訂單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可供種植15萬畝。

  在緯度更低的海南島,芒果、蓮霧、火龍果、菠蘿蜜等熱帶水果,也正向陽生長。

  近年來,海南除了種植常見品種,還致力於發展優稀果品,引進國外同緯度熱帶果蔬材料近2000份,榴蓮就是其中之一。海南省農業科學院熱帶果樹研究所所長馮學杰介紹,去年海南榴蓮挂果面積約4000畝,總產量約300噸,今年產量有望翻一番。

  國產榴蓮的競爭優勢在於“樹上熟”。榴蓮成熟后,保鮮期短,進口榴蓮通常在六分熟左右時採摘,在運輸過程中完成“路上熟”,因而在品質、口感方面相較“樹上熟”的國產榴蓮,有著明顯差距。“發展國產榴蓮,對於優化產業布局、推動錯位發展、提高農民收入等,具有重要意義。”馮學杰說。

  特色化、差異化的發展格局,有力保障了食物多元供給。2024年,我國香蕉產量1200萬噸,木薯干產量200萬噸,芒果產量500萬噸,生產規模均居世界前列。得益於熟期搭配更加科學合理,龍眼、芒果等熱帶水果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周年供應。

  產業集群化發展,釋放出優勢效能。在廣東化州市,小小的化橘紅果實,能夠通過精深加工產出200多種產品,全產業鏈年產值上百億元。

  化州市化橘紅產業提升工作專班負責人陳梅萍介紹,圍繞化橘紅產業,已制定實施2個省級標准和10個地方標准,全市標准化生產水平達95%。

  隨著產業布局不斷優化,熱作產業優勢日漸顯現,成為高產、高效、高附加值的產業。農業農村部南亞熱帶作物中心熱作發展處處長孫娟介紹,目前我國已形成百色芒果、靈山荔枝、湛江菠蘿等20余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成365個熱作標准化生產示范園。

  強化科技支撐

  提升品質效能

  雲南普洱市思茅區愛伲庄園咖啡種質資源保存庫裡,白色的咖啡花綴滿枝頭。

  “各種咖啡豆經過不同程度烘焙,風味各異。”愛伲咖啡有限公司總經理何躍軍介紹,某款備受市場歡迎的咖啡品種種植難度較大,公司充分利用雨林原生植物,為咖啡樹遮陰、保濕,有效提升了咖啡品質。

  為提高精品率,近年來愛伲咖啡先后與雲南省德宏熱帶農業科學研究所、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飲料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及相關企業合作,引進優良品種,並採用雨林種植模式,建成優質咖啡種源基地。目前,基地保存咖啡品種114份。

  天然橡膠是我國熱作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到生產加工技術革新,再到打造天然橡膠產業體系,如今我國已成為世界主要的天然橡膠生產國之一。

  割膠耗力、膠工短缺的困難,正在因科技創新得到解決——在手機上點擊按鈕,智能割膠機立即啟動,乳白色的膠汁不久就從割開的樹皮裡緩緩滲出。

  “我們自主研發的這款智能割膠機,可以精准控制割膠深度,工藝達到一級膠工的水平,產量與人工操作相當,顯著提升了勞動效率。”海南海膠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綜合部副部長簡丹妮介紹。

  熱帶水果對溫度、濕度敏感度高,保鮮是一大難題。在廣東高州市燊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一張薄薄的保鮮紙,讓龍眼鮮果採后低溫貯藏、常溫貯藏的時限分別延長了20天和5天,得以“凍齡駐顏”。

  “選用的特殊材料,既能控制氣體釋放速度,又能保持果實色澤,創造出濕度適宜、抑菌抗氧化的微環境。”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採后貯藏與保鮮崗位專家、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副院長吳振先介紹,團隊不斷研究細化保鮮方案,降低產品損耗,讓更多荔枝、龍眼品種順利遠行。

  “文椰”系列椰子、“井崗紅糯”荔枝等優質新品種迭出﹔相關生產標准體系覆蓋50多種熱帶作物……從種苗繁育、智能生產到保鮮貯運,熱作產業的科技支撐日益增強。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熱作基礎研究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科技貢獻率超63%。

  助力農戶增收

  促進經貿合作

  在雲南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牛油果生長正旺。得益於氣候條件,孟連縣牛油果種植規模可觀,涉及39個行政村的近1.6萬戶村民。

  “跟著公司干,收入增加不少。”孟連縣英溝村村民岩后說,除了以土地入股縣裡投資建設的牛油果基地、參與分紅之外,每年在基地做管護還有近3萬元的工資收入。

  2023年,孟連縣產業投資集團與全縣幾十個村的牛油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簽訂托管協議,對新種植戶、集中連片滴灌項目等進行補貼支持,建立合理利益分配機制,形成農戶增收、公司盈利、村集體經濟壯大的多贏局面。

  孟連縣農業農村和科學技術局副局長李艷紅介紹,縣裡還建立了牛油果集配中心,可為縣域內20多家牛油果種植合作社提供統一的分揀、物流服務及品牌管理。

  據統計,去年我國熱作產業對部分熱區農民的增收貢獻超30%。與此同時,熱作產業也成為國際經貿合作的紐帶,通過技術轉移、帶動就業等,惠及更多發展中國家。

  去年,廣東省農墾集團承接相關中資企業海外糖業項目,派出多名員工遠赴貝寧、馬達加斯加、牙買加等國家,把更多甜蜜種子播撒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熱作產業,仍需進一步挖掘潛能。專家指出,當前我國熱作產業的重心還處在“微笑曲線”中部,在技術、品牌方面尚有進步空間﹔荔枝、火龍果等具有競爭優勢的熱作產品,其產業價值亦有待開發得更加充分。

  “做精做優熱作產業,需要加力構建對應的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農業農村部農墾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瞄准熱作產業發展急需的高效專用農機、保鮮貯運、加工等領域,加強種質資源開發利用,推進全產業鏈標准化,通過產供儲加銷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樹立我國熱作產業的品牌形象。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11日 06 版)

(責編:唐宋、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