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開放合作  造福人類

中國航天“朋友圈”不斷擴大

本報記者  沈小曉  宋亦然  程是頡  俞懿春

2025年04月03日09:0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埃衛星聯合研制團隊成員在埃及航天城衛星總裝集成測試中心工作。
本報記者 沈小曉攝

走進位於埃及航天城內的埃及二號衛星地面測控接收站,站區頂樓白色巨型“圓球”表面紅色的中國政府對外援助標識十分醒目。“圓球”內是衛星數據接收測控天線,用於接收、記錄、儲存和傳輸埃及二號衛星數據,是開展衛星飛行控制的重要設施。在當地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埃及二號衛星項目,是近年來中國持續深入推進航天國際交流合作的縮影。

截至2024年12月,中方已與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近200份政府間航天合作協議,涵蓋對地觀測、深空探測、衛星研制、月球探索、載人航天等多個領域。中國航天“朋友圈”不斷擴大,航天科技成果也在更好地造福人類。

“進一步推動埃及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

埃及二號衛星項目是中埃兩國政府密切協作、落實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深度開展航天高科技合作共商共建共享的標志性項目。2023年12月4日,埃及二號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標志著埃及成為第一個具有完備衛星總裝集成測試能力的非洲國家。

“該衛星提供的高分辨率圖像應用於埃及城市規劃、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監測、水資源管理、城市建設等,助力埃及‘2030願景’實現。”埃及航天局首席執行官謝裡夫·西德基表示。

2019年1月,中埃雙方計劃合作建設埃及二號衛星、一個地面測控站和一套地面應用系統。同年9月,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採用聯合研制模式——衛星的設計工作在中埃兩國同步進行,衛星在由中國政府援建的埃及航天城衛星總裝集成測試中心完成總裝、測試和環試后,運至中國發射。

埃及是非洲航天局總部所在地。埃及二號衛星項目埃方主任設計師塔梅爾·塔拉勒對本報記者表示:“與中國的合作不僅進一步推動埃及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也將帶動非洲大陸航天技術發展。”

近年來,非洲多國積極發展航天工業和太空技術,以應對氣候變化、維護糧食安全、管理自然資源、防范自然災害等,同時不斷加強空間科學和技術教育,培養相關領域人才。“埃及二號衛星的成功發射,不僅是埃及利用太空計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裡程碑,也促進了非洲國家在非盟《2063年議程》框架下的太空領域合作。”埃及國家研究中心教授馬格迪·陶菲克表示。

“開展國際合作對於各國發展航天事業十分重要。中國正與各方攜手推進人類航天事業不斷向前邁進。”塔拉勒表示,共建“一帶一路”為埃中航天合作搭建了平台,期待未來埃中兩國在航天領域取得更多合作成果。

“對遏制亞馬孫雨林盜砍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巴西北部帕拉州,當地環境保護局收到實時森林砍伐監測系統發出的警報,立刻派出工作人員深入雨林,打擊非法採礦和砍伐活動。

實時森林砍伐監測系統的數據,來自中巴地球資源衛星。中巴地球資源衛星合作項目始於1988年,由中國和巴西兩國政府主導。截至目前,雙方已共同研制6顆衛星。該項目30多年來取得豐碩成果,衛星數據廣泛應用於自然資源、農業、林業、地質、水資源、城市規劃和環境保護等領域,還多次執行全球減災監測,為森林火災、洪水、地震、海嘯等救援提供了大量遙感數據。“巴西和中國是兄弟一般的伙伴,我們正在共同研發第七顆地球資源衛星。”2023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巴西航天局原局長何塞·黑蒙多表示。

去年4月底,巴西南部南裡奧格蘭德州遭受嚴重暴雨洪水災害。據巴西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克萊齊奧·納爾丁介紹,正在軌道上運行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星與04A星兩顆衛星在監測洪水動向、評估受災情況以及了解城市基礎設施受損情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巴西政府災后重建決策提供了智力支持。04A星還能及時發現那些分散、小規模的森林盜砍行為。“巴中地球資源衛星項目對遏制亞馬孫雨林盜砍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巴西科技創新部部長盧西亞娜·桑托斯表示。

“巴中航天合作不僅有利於兩國科技進步,也惠及全球。”桑托斯介紹,從2003年發射02星開始,兩國共同宣布將衛星獲取的20米分辨率數據免費提供給世界各國。巴西航天局和中國國家航天局已同意,繼續推動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系列衛星數據在更多國家和地區的分發與應用。

“我們也將有機會在月球留下自己的印記”

在巴基斯坦太空與高層大氣研究委員會,一輛搭載了光學相機、光譜儀等4台科學設備的六輪小車正模擬翻越月球南極地形。巴基斯坦空間技術研究所教授、載荷首席科學家卡姆爾·伊斯蘭告訴記者,這是巴基斯坦科學家們正在研制的該國首輛月球車,它將有機會與中國探月工程合作,登陸月球。“隨著巴中在航天領域的合作繼續深化,我們也將有機會在月球留下自己的印記。”伊斯蘭說。

2024年5月11日,一張衛星照片登上巴基斯坦各大媒體,成為當地熱議的話題。照片中太陽和月球“同框出鏡”,月球上的環形山形態可辨。這張照片由巴基斯坦首枚月球衛星——立方星拍攝,衛星由巴基斯坦空間技術研究所和上海交通大學共同研制,與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六號探測器共同搭乘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奔赴月球,順利入軌運行並發回遙測數據。伊斯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親眼見証了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點火升空。“看到火箭穩穩升起,我激動極了!”

這是巴基斯坦首次對月球開展探測任務。立方星於2023年初啟動聯合研制,2024年按計劃完成與嫦娥六號探測器的總裝、測試和發射場准備,當年5月3日隨嫦娥六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巴基斯坦國家電視台對這次廣受關注的發射進行了全程直播。在立方星的聯合研發中心——巴基斯坦空間技術研究所,巴方同事們興奮又自豪地關注著這次奔月之旅。伊斯蘭介紹,目前衛星工作情況良好,在設計壽命期內持續發回捕捉的月球畫面和監測數據,為巴基斯坦月球研究提供了寶貴的一手信息。

近年來,中國和巴基斯坦合作研發的衛星為多個領域深度賦能,有效促進民生發展。巴基斯坦遙感衛星一號通過高水平的地球觀測數據,為巴基斯坦在國土資源普查、環境保護、災害監測和管理、農作物估產和城市規劃等領域提供空間遙感信息服務﹔去年5月在中國西昌成功發射的巴基斯坦第二顆通信衛星,運用新一代技術進一步增強性能,大幅提升了巴基斯坦衛星通信、衛星定位等重要領域的工作能力和技術水平,為相關行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巴基斯坦高度重視與中國的航天交流合作,月球探索是兩國在該領域密切合作的最新成果。”伊斯蘭說,巴中在航天領域有著長期、廣泛的合作,兩國航天科技人員彼此熟悉、配合默契,這為合作不斷取得新成績奠定良好基礎。

(本報開羅、裡約熱內盧、伊斯蘭堡、北京4月2日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03日 03 版)

(責編:彭曉玲、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