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重讀抗戰家書 感受先烈家國情懷

2025年04月03日08:2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百年黨史波瀾壯闊,抗戰歲月壯烈激昂。清明將至,我們精心挑選五封抗戰家書推出特別策劃。紙短情長,其間有英烈們對家國的赤誠、對親情的眷戀,字字滾燙。讓我們借這些家書重溫歷史,緬懷先烈,在對往昔的回望中,汲取前行力量。

吉鴻昌家書:“是為時代而犧牲”

紅霞吾妻鑒:

夫今死矣!是為時代而犧牲。人終有死,我死您也不必過傷悲,因還有兒女得您照應。家中余產不可分給別人,留作教養子女等用。我筆囑矣,小兒還是在天津托俞先生照料上學,以成有用之才也。家中繼母已托二、三、四弟照應,教﹝孝﹞敬,你不必回家可也。

國昌、永昌、加昌諸弟鑒:

兄已死矣,家中事俱已分清,唯兄所恨者,先父去世,囑托奉養繼母之責,吾弟宜竭力孝敬,不負父兄之托也。

欣農、仰心、遐福、慈情諸先生鑒:

吾先父所辦學校校款,欣農、遐福均悉,並先父在日已交地方正紳辦理。所慮者,吾死后恐吾弟等不明白之處,還要強行分產,諸君証明已有其父遺囑,屬呂潭地方學校,為教育地方貧窮子弟而設,款項皆由先父捐助,非先父之私產也,學校款,諸弟不必過問。

1934年11月24日,抗日名將吉鴻昌走上刑場前的幾個小時,寫下了一封革命遺書和三封給親友的家書。寫完信后,他從容地走上刑場,以手指為筆,寫下浩然正氣的絕命詩:“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他慷慨陳詞:“我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槍,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給我拿個椅子來,我得坐著死。”坐在椅子上,他又向敵人說:“我為抗日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槍。你在我眼前開槍,我要親眼看到敵人的子彈是怎樣打死我的。”壯烈犧牲時,吉鴻昌將軍時年39歲。【詳細】

趙一曼家書:“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寧兒,母親對於你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母親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沒有再見面的機會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安慰你地下的母親,我最親愛的孩子。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你的母親趙一曼於車中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這是趙一曼在犧牲前給兒子寫下了催人淚下的遺書。

趙一曼,出生於四川宜賓的一個地主家庭,早年便深受馬克思主義影響,積極從事革命工作。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赴蘇聯學習。“九一八”事變后,趙一曼被黨組織派往東北從事抗戰工作。趙一曼深知此一別,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與家人再見。但是,為了國家和民族的需要,趙一曼毅然決然地拋下幼子,奔赴東北抗日前線。臨行前,留下母子二人唯一合影。

1935年11月,在反日偽軍“討伐”戰斗中,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第2團政治委員趙一曼率部與日軍激戰,不幸受傷被俘。1936年8月2日,在黑龍江珠河縣(今尚志市)英勇就義。【詳細】

左權家書:“以進步來酬報別后衷情”

志蘭:

就江明同志回延之便再帶給你十幾個字。

喬遷同志那批過路的人,在幾天前已安全通過敵之封鎖線了,很快可以到達延安,想不久你可看到我的信。

希特勒“春季攻勢”作戰已爆發,這將影響日寇行動及我國國內局勢,國內局勢將如何變遷不久或可明朗化了。

我擔心著你及北北,你入學后望能好好的恢復身體,有暇時多去看看太北,小孩子極需人照顧的。

此間一切如常,惟生活則較前艱難多了,部隊如不生產則簡直不能維持。我也種了四五十棵洋姜,還有二十棵西紅柿,長得還不壞。今年沒有種花,也很少打球。每日除照常工作外,休息時玩玩扑克與斗牛。志林很愛玩牌,晚飯后經常找我去打扑克,他的身體很好,工作也不壞。

想來太北長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經常去看她?來信時希多報道太北的一切。在閑游與獨坐中,有時總仿佛有你及北北與我在一塊玩著、談著,特別是北北非常調皮,一時在地下,一時爬著媽媽懷裡,又由媽媽懷裡轉到爸爸懷裡來,鬧個不休,真是快樂。可惜三個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塊的話,真痛快極了。

重復說我雖如此愛太北,但是時局有變,你可大膽按情處理太北的問題,不必顧及我。一切以不再多給你受累,不再多妨礙你的學習及妨礙必要時之行動為原則。

志蘭!親愛的:別時容易見時難,分離二十一個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願在黨的整頓之風下各自努力,力求進步吧!以進步來安慰自己,以進步來酬報別后衷情。

不多談了,祝你好!

叔仁

五月二十日晚

這是左權同志殉國前3天寫給妻子的最后一封信。這封信竟然在左權犧牲噩耗傳回延安后,才送達劉志蘭手中。真是烽火連天家國情,在戰火紛飛的年月,本是“再帶給你十幾個字”的深情家書,滿載思念和關愛,卻成了臨終絕筆。信末落款叔仁是左權的字。

百團大戰之后,日軍將八路軍視為華北的眼中釘、肉中刺,為此進行了殘酷殘忍、滅絕人性的大掃蕩。1942年初,日軍接連向我晉東南根據地發動“總進攻”。2月,日軍採取“鐵壁合圍”“捕捉奇襲”等手段,不斷向八路軍總部所在地區山西遼縣(今左權縣)麻田鎮一帶增兵,進行“掃蕩”,被八路軍擊退。5月,日軍出動大兵團突襲八路軍前敵指揮部,進行空前殘酷的“五月大掃蕩”。5月25日,左權在遼縣麻田附近指揮部隊掩護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機關突圍轉移時,於十字嶺戰斗中壯烈犧牲,時年37歲。【詳細】

凌其昌家書:“為了國家,凡是有志之男兒都應起來奮斗”

父母親大人:

膝下敬稟者男,分別慈嚴,未接一信,挂念得很,不知堂上雙親玉體康泰否?今接嚴諭,誦讀回環,一切知悉,不勝欣喜。家中均各安好,是多麼快樂的事情呀!但男現在部隊在敵后,駐在涇縣楊村。每天只是出操、上課,快樂得很。男之身體比在家時強壯得多。

為了國家,凡是有志之男兒都應起來奮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建立獨立自由的新中國!再之未收到的信,是無關系的未之要話,不必復述。男現在為了國難,正是緊要得很,非等到將日寇驅逐出中國,汝當得勝回來。此時是不能請假回來的,祈勿挂念。

專此敬請金安。

男其昌叩上(民國二十八年,即1939年)七月二十七日

這是寧德市檔案館館藏新四軍二支隊四團二營五連凌其昌烈士在安徽涇縣新四軍駐地寄給父親凌繼祥的家書,是愛國志士舍小家為大家,為挽救民族危亡挺身而出,奔赴抗日戰場的真實寫照。

凌其昌(1915年—1941年),寧德周墩特種區(今周寧縣)純池鄉蓮地村人,1934年3月參加革命,閩東工農游擊隊戰士、工農紅軍閩東獨立師周墩獨立營戰士,參加了閩東蘇區三年游擊戰爭。1937年11月,閩東獨立師奉命改編為新四軍三支隊六團北上抗日,全團1300多人。1938年2月14日,凌其昌隨部隊從閩東屏南出發,途經福建浦城、浙江開化等地,於同年3月下旬進入安徽境內。經屯溪到達新四軍駐地涇縣,再次整編,凌其昌被編入新四軍二支隊四團二營五連任戰士。因為部隊整編北上,行軍匆忙,戰士無法及時收到家裡的來信。這是1939年7月27日,凌其昌到達安徽涇縣新四軍駐地首次收到家書后,給父親的回信,時年24歲。【詳細】

李雲鵬家書:訴說劉老庄八十二烈士的英勇事跡

自兒離家已經年余,記得曾在本年四月間,於泗縣鄭集寄家信一封,不知大人收到否?回音否?如家音回報,可惜我也不能等收了……

這是一封70多年前的平安家信。20歲出頭的新四軍連政治指導員李雲鵬在抗日作戰間隙,把思念匆匆裝入信封。不久后,他與所在連隊的81名戰友,在今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劉老庄鎮壯烈犧牲。

今天,這封家信信封和李雲鵬烈士証明書,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的珍貴館藏,靜靜訴說劉老庄八十二烈士的英勇事跡。

李雲鵬1920年出生,16歲參加抗日先鋒隊,18歲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李雲鵬被編入八路軍蘇魯豫支隊。1941年,蘇魯豫支隊改編為新四軍第3師第7旅第19團第2營第4連,李雲鵬任政治指導員。1943年春,侵華日軍企圖合圍六塘河北岸我黨政領導機關。為掩護百姓和部隊轉移,新四軍第3師第7旅第19團第2營第4連在連長白思才、政治指導員李雲鵬率領下,在劉老庄與敵展開激戰。

劉老庄陣地上,4連全體指戰員僅82人,他們面對的日偽軍數量眾多、裝備精良。從1943年3月18日的拂曉到黃昏,勇士們用刺刀,用槍托,用鐵鍬,甚至用牙齒,戰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役,4連以全體犧牲的代價斃敵170余人,傷敵200余人。戰后第3天,淮陰的父老鄉親把82名優秀子弟送到部隊,組建了新的4連,被命名為“劉老庄連”。【詳細】

(來源: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學習時報、新華網)

(責編:劉圓圓、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