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儲岐
2025年04月01日07:5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鍥而不舍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斷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效果怎麼樣,最終由實踐來檢驗、由群眾來評判。根據黨中央統一部署,紀檢監察機關深入開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正風反腐加力度、清風正氣在身邊。
近日,記者赴多地採訪典型案例,了解各地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動實踐。
——編 者
“這是道路硬化領款條,這是農家書屋建材收據……”福建省龍岩市連城縣莒溪鎮墩坑村議事堂內,幾十張木凳坐滿了人。
村黨支部書記傅沛才將一摞泛黃的票據攤在長桌上。一場持續近10年、涉及金額12.84萬元的“借款疑雲”終於真相大白。
村民的眉頭舒展開來:“既然這筆欠款是用於村裡的工程,不是進了私人腰包,那就放心了。”
清舊賬
拖欠8年的借款終於追回來了
事情還得從另一起案件說起。
“鐘報賬員借的錢,怎麼挂了8年賬?”2023年5月,龍岩市武平縣大禾鎮賢坑村小微權力監督微信群裡,突然跳出的一條信息,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村民要個說法,鎮村干部也隨即表示“一定查個水落石出”。
鎮紀委干部找來2015年的現金支取憑証:時任報賬員鐘某某支取4萬元用於村級換屆選舉,結余的1.98萬元卻成了“休眠款”。
“當時想著周轉幾天就補上……”面對紀檢監察工作人員的詢問,鐘某某承認自己的“小九九”,全額歸還借款,受到了相應的處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案結事了,更重要的是,村民的心氣順了。
“這下賬對得上了!”隨著一張標有“鐘某某還款19824元”的銀行回單照片被上傳至賢坑村小微權力監督微信群,村民們紛紛點贊。
賢坑村的問題解決了,但是龍岩市、武平縣紀檢監察機關的工作腳步未曾停歇。他們舉一反三、全面排查,深入了解村干部向村集體借款長期未還問題。結果,僅在武平縣,就發現有村干部向村集體借款18筆,涉及資金140余萬元,個別借款期長達10年。
“村干部欠錢不還,不僅侵害群眾利益,也有損基層黨組織在群眾心中的形象。必須予以糾治。”龍岩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紀檢監察機關牢牢堅持問題導向,隨即聯合農業農村部門開展村干部向村集體借款長期未還專項治理,靶向糾治村干部以各種名目拖欠、佔用集體資金問題。
解心結
把賬算明白,群眾心裡就亮堂了
正是在專項治理的背景下,弄清墩坑村這筆12.84萬元借款的事被列入工作清單。
“傅某某‘吃’錢了?”在一次村務公開時,有村民向傅沛才發出疑問。
傅某某是村委會原主任,2012年至2015年向村集體借款12.84萬元,卸任時留下了這筆“糊涂賬”。
“這個情況我了解,傅某某當時借款是為了村裡的道路硬化、農家書屋等事項,工程款支付后沒有及時回賬。”傅沛才說。
“這麼多年為啥一直沒回賬?”村民追問。
“2015年新的財務制度,規定工程項目必須招投標、支出票據一律開具正式稅務發票。原來的收條收據不能再作為入賬憑証。如果要銷賬,只能重新開正式發票,傅某某要墊付稅費等費用,所以這筆賬一直挂著沒有清理。”傅沛才向村民耐心解釋道。
“借款在公家事務上都用完了,我為村裡做了事,還被鄉親們說三道四。”找到傅某某時,他也覺得很委屈。
“村集體的錢是公共利益,必須明明白白給群眾一本‘放心賬’。”連城縣紀委監委信訪室主任、時任莒溪鎮紀委書記陳曉鋒說。
調查有條不紊地進行。
“墩坑村道路硬化工程是在傅某某當村委會主任時做的嗎?工程款有結算給你嗎?”在走訪當時的村內道路硬化工程承包人林某某時,工作人員問。
“是在傅某某任上做的,工程做好后傅某某用現金將工程款結算給我,我當時還寫了一張領款條給他。”林某某說。
接著,鄉鎮紀委工作人員走訪了部分村民。“村裡農家書屋是在傅某某當村委會主任的時候建的。這個農家書屋做起來很好,裡面有很多農業、養殖方面的書,村民有空會去那裡坐坐。”村民傅某庭說。
經過走訪工程承包人、村民、村干部等,多方核實墩坑村道路硬化、農家書屋工程款支出的真實性,工作人員逐漸理清了借款的來龍去脈。
去年6月,村裡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最終解除了村民誤會。“一些村干部程序意識不強,導致借款沒有及時平賬。如今,把賬算明白,把理講清楚,群眾心裡就亮堂了。”連城縣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說。
截至目前,龍岩市已清查村干部向村集體借款143筆868萬余元,共化解、追回借款830萬余元,處理18人。“我們這樣做就是要表明,無論是誰,無論時間過去多久,凡是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我們都要堅決徹底整治,讓群眾放心,讓群眾滿意。”龍岩市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說。
立新規
讓每一筆開支都在陽光下運行
“村干部借款期限不超過3個月”“嚴格執行村務卡結算制度”……翻開龍岩市紀委監委推動市農業農村局制定的《關於進一步規范村干部向村集體借款的若干規定(試行)》,在借款范圍、期限、額度、審批程序等方面作出嚴格規定。
這份文件用“三個嚴禁”劃出紅線:嚴禁無憑証借款、嚴禁超期不還、嚴禁挪作私用。
“村干部向村集體借款不還問題雖‘小’,但背后反映的是村級小微權力運行不規范、基層監督質效還不夠高。”龍岩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相關負責人說,“將向村集體的借款還上是第一步,關鍵要讓村裡的每一筆開支都在陽光下運行。”
在福建省紀委監委統一部署下,龍岩市紀委監委打造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台,通過“微信群+小程序+管理后台”架構,集公示公開、投訴舉報等功能於一體,讓小微權力運行更加公開透明。
“鄉親們,今天我們村邀請了3家施工單位參與護岸建設工程投標,並在群裡同步進行直播,歡迎大家在線互動監督……”
連城縣賴源鄉牛家村的村干部通過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台,直播村級小型建設項目進展。“村裡有什麼工程項目招投標都會直播,項目資金哪裡來、花在哪裡,我們在群裡看得清清楚楚。”村民李土旺說。
整治有力有效,群眾可感可及。“不僅能監督村務,還能參與議事。”武平縣湘店鎮三和村外出務工的邱美桓對平台的推廣運用十分贊賞,有了這個平台,可以幫助在外人員了解村裡的大小事,出謀劃策,參與村居建設發展。
如今,一項項形象直觀的清單,將村級小微權力晒在陽光下,關進制度的“籠子”裡,一條條群眾訴求通過小微權力監督平台及時得到解決,干群關系不斷拉近,基層治理效能持續提升。
■鏈接
福建創新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工作
福建省把加強農村集體“三資”和涉農資金監管作為解決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重要抓手,創新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工作機制,持續提升農民群眾的獲得感。
此前,不少農民群眾反映,農村集體資產資源交易存在“低價包”“長期包”“權力包”等亂象。福建省有針對性地實施“四立一督”工作機制,即“確立資產交易價格指導、設立最高年限參考、建立資產交易流程圖、訂立嚴禁約束條款、加強全過程監督”,讓“看得見”的集體資源資產變成村民“摸得著”的紅利。
項目資金如何監管?福建省紀委監委積極推動相關部門構建“分級管理、聯審聯驗、線上公開、分層監管”閉環管理機制,劃定項目資金風險等級並全面實行分級管理,將12個項目列入高風險資金管理,51個項目列入中風險資金管理,15個項目列入低風險資金管理。福建省紀委監委還依托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台等,實現資金政策、資金分配、項目申報、項目評審、項目實施、項目驗收“六公開”。
此外,福建省全鏈條壓緊壓實監管責任,每個涉農資金項目都明確指定專人負責,實行主辦人員、處室(站、所)負責人全程負責制,對項目資金“申報、審批、分配、實施、驗收、支付”等全過程負主要監管責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01日 19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