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管克江
2025年03月26日08:5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阿聯酋迪拜舉辦的有關中國話題的討論會上,常能見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東地區顧問、經濟學家納賽爾·賽迪的身影。賽迪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一直關注中國發展和阿中合作,相信中國經濟將持續穩定增長,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發展創造更多機遇。
“中國發展是我最關注的話題之一。”賽迪表示,中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將為本國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
“中國外貿結構持續優化,顯示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果。”賽迪認為,中國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出口大幅增長,從中能感受到中國產業向全球價值鏈和產業鏈上游發展的趨勢。“得益於對研發的高度重視,中國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賽迪說。
統計顯示,截至2024年底,中國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達到475.6萬件,成為世界上首個突破400萬件的國家。“這標志著中國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能力取得顯著提升。”賽迪表示,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具有低成本、高效能、開源的特點,其成功正是中國經濟重視創新驅動的有力例証。在高端制造業和新能源技術領域,中國的創新成果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海灣國家同中國的團結合作意義凸顯。海灣國家應與中國攜手,發揮在人工智能、應對氣候變化以及航空航天領域的協同效應,進一步加強區域和多邊合作。”賽迪說。
賽迪認為,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把中國與廣大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更緊密聯系起來,對於加強全球互聯互通至關重要。他引用世界銀行的相關報告強調,到2030年,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有望幫助全球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來自中國的支持,助力共建國家現代化發展目標的實現。”賽迪說。
(杰勒德·阿勒費爾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5年03月26日 03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