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做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重溫毛澤東《紀念白求恩》

李珍

2025年03月26日08:25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做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紀念白求恩》是毛澤東在1939年12月21日為悼念白求恩寫的文章,最早在八路軍政治部、衛生部出版的《諾爾曼·白求恩紀念冊》發表,原題為《學習白求恩》,后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時改為《紀念白求恩》。這篇文獻高度評價了白求恩身體力行的國際主義精神和共產主義精神,深刻闡明了共產黨人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號召每一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白求恩,成為“大有利於人民的人”。

  學習白求恩的國際主義的精神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產黨員,同時也是著名的胸外科專家。他不幸以身殉職后,大家深感悲痛,黨中央組織了一系列追悼、紀念活動。毛澤東認為,紀念白求恩、學習白求恩,首先要學習他的國際主義的精神。他寫道:“一個外國人,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的精神,這是共產主義的精神,每一個中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這種精神。”

  國際主義是共產主義思想的重要理念之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認為,各國無產階級、廣大被壓迫民族的團結和聯合,是推翻剝削壓迫、爭得民族解放的必要前提。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種聯合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顯得尤為突出。中國的抗戰不僅是中國人民的正義事業,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世界廣大被壓迫民族的解放斗爭息息相關。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歷史性貢獻,世界各國人民也為中國抗戰提供了重要的物質援助和道義支持。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毛澤東要求全黨摒棄狹隘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發揚國際主義精神,積極投身到世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事業中去。

  白求恩是一位秉持國際主義精神、無私幫助中國抗戰的國際友人。他受加拿大共產黨和美國共產黨的派遣,率領國際醫療隊不遠萬裡來到中國抗日前線,竭盡全力救死扶傷,最終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奉獻出寶貴的生命。在他身上,體現出來的不僅僅是國際人道主義精神、自我犧牲精神,更是共產黨人深刻的歷史自覺。聶榮臻回憶說,白求恩青年時當過木匠,以后學醫,開過私人診所,在治病救人的過程中對社會制度問題有了很深的思考。這對他的思想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經過曲折的道路,他成為一名馬克思主義者。有了這樣的思想認識基礎,白求恩“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樹立起“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的精神和形象。這種精神和形象,對於無產階級砸碎舊世界的鎖鏈、取得最終勝利,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學習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是毛澤東對白求恩的共產主義精神的高度凝練,也是他對中國共產黨人思想道德修養的重要要求。毛澤東用兩個“極端”來說明這種精神:“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這兩個“極端”,也得到了根據地軍民的一致認同:“從前線回來的人說到白求恩,沒有一個不佩服,沒有一個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晉察冀邊區的軍民,凡親身受過白求恩醫生的治療和親眼看過白求恩醫生的工作的,無不為之感動。”

  在人類思想史上,不乏“利他”的認識和實踐。但從價值觀角度看,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還是損人利己,體現著不同的立場,是剝削階級和無產階級的道德分水嶺。剝削階級從根本上講,是奉行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信條的。與此相反,整個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而且同其他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一致的。這種一致性,決定了無產階級的先鋒隊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共產黨人的無私是真正的、徹底的。白求恩來到中國后,曾經請求黨組織,不要把自己看成是瓷器擺設,而要把他“當一挺機關槍使用”,哪裡槍響他就往哪裡沖﹔當組織上要給他每月發100元薪金時,他堅決不接受,說:“我沒有錢,也不需要錢。”這種無私無畏的作風,充分體現了“他人第一”的原則,被毛澤東贊揚為“真正共產主義者的精神”。

  在充分肯定白求恩的榜樣作用的同時,毛澤東尖銳批評了當時黨的隊伍中的各種不良作風,指出“不少的人對工作不負責任,拈輕怕重,把重擔子推給人家,自己挑輕的”,“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別人打算。出了一點力就覺得了不起,喜歡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對同志對人民不是滿腔熱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等。他認為,這種人其實算不得共產黨員,“至少不能算一個純粹的共產黨員”。這種對照,對廣大黨員干部改進作風、提升思想境界,起到了振聾發聵的警醒、推動作用。

  學習白求恩“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

  白求恩的共產主義精神,還體現在職業追求方面。毛澤東指出:“白求恩同志是個醫生,他以醫療為職業,對技術精益求精﹔在整個八路軍醫務系統中,他的醫術是很高明的。”

  立足服務人民的根本利益,立足平凡崗位,掌握好、運用好先進技術,反映的是無產階級的事業觀,是共產黨人把個人與集體、“小我”與“大我”內在結合起來的有效途徑。在這方面,白求恩也樹立起了將職業、專業、戰斗融為一體的典范。在邊區的一年多時間裡,他日夜操勞,在以驚人的毅力和效率搶救傷患的同時,還想辦法辦衛生學校、寫教材、培訓醫護人員,幫助提升八路軍的整體醫療水平。他說,一定要學習好技術,“醫藥和外科上的好技術可以更快地醫好病人,少有些痛苦,少有些不安,少有些死亡,少有些疾病,少有些殘廢。這一切事情都是我們的任務”。共產主義者要善於學習,使技術進步為我所用,造福世界人民:“技術掌握在日本金融資本的獨裁者手裡,結果使日本成為全世界的公敵。技術掌握在中國勞動人民的手裡,一定會使中國成為一個促進世界和平的強國。”

  可見,白求恩對醫療專業的精益求精,其深層動因是熱愛,更是責任和使命,是對世界和平和人類解放事業的執著。沒有這樣一個前提,就很難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毛澤東指出,白求恩的精益求精精神,“對於一班見異思遷的人,對於一班鄙薄技術工作以為不足道、以為無出路的人,也是一個極好的教訓”。

  紀念白求恩,闡釋白求恩的精神,目的在於教育、激勵每一位中國共產黨員,更好學習白求恩,像他一樣對待信仰、對待同志、對待工作。在文獻最后,毛澤東向每一位黨員發出號召。他寫道,每個人的能力水平不同,但我們都應該學習白求恩“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努力“變為大有利於人民的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這些表述,是對白求恩精神最好的概括和升華。

  站在今天的角度回看歷史,僅有千余字的《紀念白求恩》,已成為關於共產黨人思想道德修養理論的經典之作。它使白求恩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也使白求恩精神穿越歷史時空,塑造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世界,至今仍然閃耀著燦爛的真理光芒。偉大時代需要偉大精神,更需要弘揚和踐行偉大精神。新時代新征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白求恩精神不是離我們越來越遠了,而是越來越近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有了“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更好的物質基礎,但同時也面臨著很多思想理論建設上的挑戰。在應對這些挑戰時,白求恩精神依然是一盞指路的明燈,它告訴我們,無論時代環境如何變化,在科學理論的指引下,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堅守信仰、堅持正義,追求高尚、追求純粹,永遠是共產黨人不變的追求。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