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減負出實招  基層增效能(大家談·持之以恆為基層減負①)

2025年03月19日08: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切實把面向基層的多頭重復、指標細碎、方式繁瑣的督查檢查考核減下來,讓廣大干部把更多時間和精力用到干實事上。”本期大家談選編3篇稿件,聚焦一些地方、一些領域的減負行動和實效,與大家共同探討如何持續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

  ——編  者

  

  簡會減表提干勁

  鞠華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笑還是哭。”減負工作到不到位,也要看基層干部的真實感受。

  拿我們村來說,首先看開會,原來一個月至少5次,現在降到2次。再來看填表,過去,遇到迎檢或者各個部門要數據,村裡就得填表,紙質的、電子的都有,老百姓調侃我們是“表哥表姐”。如今,認認真真填一次,一張表解決了大部分問題。會少了、表少了,去鄉親們家裡的時間多了。大家心中更有干勁,隻盼著別反彈。

  村干部是為農業農村農民服務的,就該圍著地頭轉、圍著老百姓轉。百姓評價咱,不看會開了多少、表填了多少,最終要看糧食打了多少、果子結了多少、獲得感提升了多少。為基層減負,方向對了,干事的積極性就能被調動起來,工作的實效也能不斷提高。

  (作者為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石阡縣龍塘鎮困牛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考核轉變卸包袱

  閻曉陽

  去年10月,最高檢部署“取消一切對各級檢察機關特別是基層檢察機關的不必要、不恰當、不合理考核”。身在基層,深切感受到了這項改革對於減輕基層負擔、釋放檢察活力的意義。

  過去,一些地方過度關注考核數據,每月一通報、全市大排名,大家也難免比一比、看一看,時間一長就會產生不必要的“數據焦慮”。這在一定程度上與不恰當的考核體系有關。有的地區人口眾多、案件量大,有的地區社情特殊、矛盾復雜,各地檢察機關履職辦案情況各不相同,如果用同一把尺子量過去,難免不合理。一些地方為了完成考核、追求排名,還出現了數據造假等情形,違背了考核初衷。不再對業務數據進行通報排名,讓大家能夠集中精力抓業務、辦案子、提質量,向著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持續發力。

  唯指標論、唯考核論行不通,但沒有數據、沒有管理也不行。抓住檢察辦案這個主責主業,建立遵循司法辦案規律的衡量標尺,把宏觀數據、中觀分析與微觀案件相結合,以科學管理推動基層減負,有助於讓檢察人員“增效”不“增負”。

  (作者為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新城區人民檢察院干部)

  

  明晰權責是關鍵

  鄧亞蘭

  鄉鎮(街道)是各項方針政策落實落地的基層抓手,處在聯系和服務廣大人民群眾的前沿。不久前召開的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會議,明確提出全面建立鄉鎮(街道)履行職責事項清單。

  減輕基層負擔,明晰權責是關鍵。基層報表台賬多、鄉鎮(街道)和村(社區)挂牌多、考核檢查措施層層加碼等現象,背后都有權責不清、把過多責任轉移到基層的問題。全面建立鄉鎮(街道)履職事項清單,旨在理順權責關系和邊界,讓鄉鎮(街道)做“應做之事、能做之事”,避免為“不該干、干不了”的事負責。這一部署,可以說是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的重要舉措。

  從實踐看,履行職責事項清單不妨圍繞基本履職、配合履職、上級部門收回事項來展開。編制清單過程中,也應防止出現“履職清單須不少於×項”的形式主義隱形變種。是哪一級的事項,就由哪一級來履行,必能切切實實為基層減負賦能,有效避免責任多頭、責任真空、責任模糊等現象的出現。

  (作者為2024年湖南省選調生)

  《 人民日報 》( 2025年03月19日 05 版)

(責編:彭靜、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