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 張娟
2025年03月08日08:47 來源:學習時報
申紀蘭(1929—2020年),出生於山西省平順縣一個農民家庭,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平順縣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中共平順縣委副書記、山西省婦聯主任、長治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她是全國勞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改革先鋒”稱號和“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自1954年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開始,申紀蘭連續擔任了13屆全國人大代表,是全國唯一一位連任13屆的全國人大代表,是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見証者和參與者。
倡導“男女同工同酬”寫入憲法
1951年,西溝村成立了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申紀蘭被選為副社長。當時社裡勞動力短缺,社長李順達鼓勵申紀蘭發動婦女下地勞動。好不容易動員婦女都下地了,可掙的還是“老5分”,按當時社裡規定,不論活干得好壞,男人一天記10分,女人隻能記5分,這就嚴重挫傷了婦女的積極性。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就得改變這個不合理的規定。於是,她帶領西溝婦女在太行山的這個小山村和男人們展開勞動競賽,贏得了西溝的婦女們和男人干一樣的活就拿一樣的工分的尊重和權利。
1953年1月25日,《人民日報》發表長篇通訊《“勞動就是解放,斗爭才有地位”——李順達農林畜牧生產合作社婦女爭取同工同酬的經過》,申紀蘭的事跡在全國引起熱烈反響。1954年,申紀蘭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申紀蘭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議被寫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申紀蘭用無比堅定的話語表達了自己的決心:我帶領婦女爭取同工同酬,就是要為婦女爭口氣!
1954年9月的一個清晨,梳著兩條大辮子的申紀蘭,穿著趕制的新衣,“騎上毛驢去見毛主席”。由於大山裡坡太陡,石頭山上的小路太險,她隻能跟在毛驢后面,走了7個小時到長治,再從長治乘車去太谷,坐火車到太原,一路輾轉到北京。從西溝村到中南海懷仁堂參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路,她一共走了4天。
會議期間,申紀蘭見到了毛主席,而且還和毛主席握了手,令她終生難忘。“第一次開的人代會,是在中南海的禮堂裡面開的……投票是把紙發到手裡頭,我們真的是人民當家作主了。我們選毛主席,把毛主席的名字圈起來畫得圓圓的。”說到這,申紀蘭很鄭重地強調了一下,“我們這次投票是代表人民投票,不是代表個人。”
“我是個農民,我知道農民想甚盼甚”
申紀蘭66年的履職生涯,不僅親歷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完善過程,更以朴實無華的堅持和腳踏實地的行動,詮釋了“人民代表為人民”的深刻內涵。正如她所說,“我是個農民,我知道農民想甚盼甚”。為此,她扎根西溝,一輩子沒有離開農村。
1973年,當上山西省婦聯主任這個“廳官”的時候,她和組織來了個“六不”約定:不轉戶口、不定級別、不領工資、不要住房、不調工作關系、不脫離勞動。申紀蘭說,“我就是個農民,我的級別是農民。”擔任省婦聯主任期間,不開會的時候她就回西溝下地勞動。到了八九十歲高齡,申紀蘭還自己扛著鋤頭下地勞動,自己播種、自己收玉米。除了保持農民本色外,申紀蘭說自己種地,還有一個目的是為了了解農作物的收成:我種了地,就知道老百姓收得上收不上﹔我要夠吃,他們就應該夠吃。
申紀蘭在全國人代會上的議案和建議,大部分聚焦“三農”問題,從“村村都要通水泥路”到“修建公路不能侵佔耕地”,從“搞好山區水利建設”到“老區如何致富”,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到“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從“農村干部選舉”到“貧困地區旅游開發”……擔任全國人大代表以來,申紀蘭共向大會提交議案和建議421條,其中單獨和領銜提交的建議80條。這些議案和建議,展現了她作為一位基層人大代表的作為。
申紀蘭常說“新時代就要有新打算”。盡管已是耄耋之年,她依然參加調研,出席會議,積極建言獻策。她還說,新時代我有個“文明夢”,希望通過發揚我們黨的艱苦奮斗好傳統、好作風,把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推進好,讓西溝美起來、富起來,讓中國的農村一天更比一天好!2019年,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她所提的建議是“建設美麗鄉村,建議國家加大支持力度,把農村環境美化和硬化設施建設搞得更好。”
作為基層人大代表,一直以來,申紀蘭在西溝自己的住處,長年向所有人敞開,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普通百姓,聽他們反映問題和困難,內容涉及經濟訴訟、刑事訴訟、債權糾紛、交通肇事、鄰裡糾紛、情感困惑等。申紀蘭總是盡自己所能為這些遭受人生困境的群眾解決問題,讓他們懷著希望來,帶著滿意歸。還有的給她寫信反映問題,她除了把問題反映給有關部門外,還把來信整理成建議提交到全國人大。
“代表人民說話、代表人民辦事”
從1954年9月到2020年5月,66年來申紀蘭從沒有因個人身體或其他原因缺席全國人代會,由此成就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史上的一個奇跡。
2020年5月20日,臨終前一個月,重病在身的申紀蘭仍堅持和大家一起乘火車去參加全國兩會。到達北京后,第一件事情就是開始整理自己為會議准備的議案。盡管身體狀況很差,但她還是和往常一樣,將群眾來信和意見一條條梳理、總結。看到她晚上仍伏案工作,同為代表的楊林花忍不住勸她早些休息,但她一投入工作總會忘記時間。5月21日,接受兩會記者專訪時,她表達了對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信心和期待。大會開幕當天,她全程認真傾聽,還不時記著筆記,開幕會結束時,起身瞬間雙腿顫抖,幸好旁邊楊林花眼疾手快一把扶住她。會議期間,申紀蘭病情加重被送進醫院。到了閉幕會那天,她硬撐著早早起來,脫下病號服,換好她常穿的那套藍色西服,把代表証戴好,在病房裡端端正正等著閉幕會開始,一直到結束,為她的履職生涯畫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申紀蘭用一生詮釋了“人民代表”四字的千鈞重量,踐行了“代表人民說話、代表人民辦事”的庄嚴承諾。她那畢生堅守的履職精神,永遠鐫刻在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豐碑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