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
2025年03月05日08:26 來源:中國軍網
2012年12月18日,在雷鋒同志生日這天,我參加了雷鋒生前所在部隊組織的“重走雷鋒路”活動。之后的10天裡,我走過雷鋒的出生地望城,雷鋒留下影像的武漢長江大橋、北京天安門,工作過的鞍鋼、弓長嶺,最后到達位於遼寧撫順的雷鋒生前所在部隊。也是從這一天起,雷鋒的面目在我腦海裡變得更加清晰。那些有關他的隻言片語不斷匯聚,如同漲潮的海水般向我扑來——那些舊物、與雷鋒有過交集的人、他們的回憶與講述,在我心中發出深沉的回響。
8年后的“五一”,我的老師侯健飛教授打來電話,希望我能寫一寫雷鋒。聽到他這樣說,我既興奮又為難。興奮的是,那些有關雷鋒的回響,一直在我腦海中不曾散去。它們如春日裡恬靜的水面,一直閃爍著淡黃色的微光。我願意為這個偉大的戰士書寫﹔讓我為難的部分也許更多歸因於膽怯,我怕自己寫不好,我怕這樣一個可愛的人從我筆下走出來時,會收緊手腳,畢竟在寫作上,我只是個初學者。
我在大量史料中游弋了兩個月后,終於在一個雨后的清晨,打開電腦,開始了關於雷鋒的講述。微風吹動著窗邊的白色紗帘,帶來絲絲清透的氣息。那些前輩們寫過的有關雷鋒的故事,佔領了書桌的各個角落。它們帶著各自的話風、或急或緩,在時空中發出層疊的聲響。我不經意地朝它們一瞥,就發現某本以雷鋒照片為封面的書,正以相遇的目光回以微笑。沒錯,那是雷鋒的微笑。雷鋒仿佛走到了我面前,正注視著我寫作。也許他和我一樣,期待著那些流淌的文字中,有一個真實而生動的自己。我抬起頭沖他笑了笑,鍵盤繼而發出不間斷的清脆敲擊聲。
文字和語句一個接著一個出現。在寫作中,我走進了那個年代。仿佛在雷鋒的世界裡,我若隱若現地“出場”,感悟著雷鋒的生命歷程,借由文字呈現的感受和故事,重現那個一定會永遠延續的民族記憶。我無數次夢見與雷鋒有關的事物。有些時候,我甚至分不清哪些是現實的、哪些是夢境裡的。很多個清晨,我從床上立刻爬起來,去翻閱那些時光中的影子,我想求証那些不斷盤旋在頭腦中的想法。
直到有一天,我感覺既焦慮又無助,雷鋒的故事還沒有講完,我卻被生活的煩惱干擾著。那時,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做。就在這個時候,父親突然打來電話,他以飽含深情的口吻提醒我,今天是雷鋒的生日。是的,那天是12月18日,如果雷鋒還在,他已年逾八旬了。我突然醒過神來,覺得自己面對的小小苦惱,在雷鋒面前甚至不值一提。他一定是看到了我的樣子,特意來拍拍我的肩膀:喂!小朋友,你怎麼了?我仿佛真的聽見了雷鋒帶著湖南腔的普通話。瞬間,我淚如雨下。我重新回到書寫雷鋒的文檔中,久久注視著那個閃動的光標。因為我知道,我對雷鋒的講述,已經進入了1962年的春天,我不能阻止時間的推移,即使在寫作當中。
重現、認知、理解並捕捉雷鋒頭腦中的做事動能,是我一直想破解的事情。透過這些事實去領會並學到他的做事方式,是我們學習雷鋒的重要基礎。所以,在寫作中,我盡量用自己的時代去融入雷鋒,用類似浸沒戲劇的手法去表現雷鋒。我希望人們讀到這些文字時,能感受到埋藏其中的律動與真情,繼而以雷鋒的方式重新體悟和感受生活。
有關我和雷鋒的相遇,我要感謝戴明章同志的《回憶雷鋒》。我在這本書裡,幾乎看到了所有和雷鋒有過交集的人。他們用真實的口吻告訴我,過往年歲中雷鋒的樣子。我要感謝軍旅作家胡世宗,他聽說我想了解雷鋒,熱情地為我提供了他所寫的雷鋒故事,並在信紙上留言勉勵……在書寫雷鋒故事的過程中,我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太多。他們讓我更多地了解雷鋒,讓我更能真實地觸摸到那個可愛的身影、可愛的靈魂。
我想,通過寫作《雷鋒:毛主席的好戰士》(中國青年出版社)這部作品,我和雷鋒的相遇只是一個開始。雷鋒是一部永遠寫不完的“書”。他一直活在人們心中,用清澈的雙眸注視著大地,用永恆的愛溫暖著人間。雷鋒,這個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名字,將繼續影響我的人生,以及更多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