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04日08:50 來源:重慶日報
在城口縣坪壩大梁,一座簡單的木質小院格外引人注目,這裡是紅三十三軍指揮部舊址,時任副軍長的羅南輝曾駐扎於此。
羅南輝,又名羅曼、羅敏。1927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並長期從事軍隊工作,因其治軍有方,軍紀嚴明,戰時點子多,能打勝仗,平時對下級、對戰士也都親如手足,體貼入微,在軍中素有威望,更有“兵中之王”的稱譽。
1934年6月9日,紅三十三軍奉命由萬源轉入大竹河。打下城口縣后,紅軍第九十九師第二九五團進駐陝南鎮巴以南地區,第二九六團進駐城口坪壩,羅南輝隨第二九七團駐防城口歪頭山。
由於歪頭山山勢險峻、駐扎情況惡劣,加之當地豪紳、地主早將糧食運出,或隱藏起來,致使部隊吃糧非常困難。紅軍把手裡珍貴的包谷米儲存起來,准備打仗時吃,平時隻吃野菜、紅薯、洋芋、蘿卜等。羅南輝當時在歪頭山隨紅九十九師師部和戰士們一起生活,吃的是一樣的伙食。他還特別指示師長王波說:“當部隊有了病號時,還是可以用包米面做點稀飯吃。”部隊打入城口縣時,繳獲了敵人幾個肉罐頭,戰士們舍不得吃,想送給他和師長嘗嘗,可羅南輝一口也沒吃,最后全部轉送給了后方的傷病員。
“觀軍者觀將”,有什麼樣的指揮員,就會帶出什麼樣的隊伍。作為紅軍領導干部,羅南輝不僅在戰斗中身先士卒沖在最前,更是在生活中嚴於律己、以身作則,用自身表率增強法規紀律的執行力,發揮自身“領頭雁”作用,帶領士兵凝聚起團結斗爭的強大合力。(重慶日報記者 卞立成 整理)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