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李東浩委員——

推動特色產業更好發展(改革再深化 奮進新征程·代表委員履職故事)

本報記者 劉以晴

2025年02月23日08: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棕黃土地,藍色大棚,棚裡頭的參苗剛剛長到大拇指高。全國政協委員、延邊大學理學院化學系教授李東浩問一旁的參農:“老王,你是種參‘老把式’了,這兩年人參好賣不?有沒有病虫害?”

  吉林省長白山地區是中國人參的原產地及核心產區,然而,由於多種原因,當地人參一度賣成“蘿卜價”。作為土生土長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人,自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以來,李東浩始終關注人參產業發展。他提交的推動人參產業深加工、將紅參納入保健食品目錄等提案,都得到了有關部門重視。

  種參鄉村、人參加工企業、人參交易市場、高校……去年,李東浩圍繞人參產業發展的相關環節做了很多調研,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著調研得來的信息和他的思考。經過調研,他意識到,人參產業想要做大做強,光有好政策還不夠,更需要多方合力,向“深”加工。

  今年全國兩會,在整理人參產業從業者的共性訴求、與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和專家學者分析交流的基礎上,李東浩打算圍繞推動校企合作、鼓勵支持高校持續開展人參功效研究工作建言。

  “希望小參苗長成帶動鄉親致富的‘金娃娃’。”天色擦黑,走出參地,李東浩告訴記者,今年自己還計劃前往白山、通化等人參產區繼續深入調研,“作為一名全國政協委員,就是得深入一線,腳踏實地,為地方特色產業發展解難題,為產業振興和地區發展獻力量。”

  

  ■記者手記

  深入田野謀振興

  提案內容反復修改、不斷細化,始終圍繞“小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這一主題。李東浩每一次深入田野,與從業者懇談,聊現狀、找難題、想辦法,都是在踐行履職初心謀振興,都是為了讓提案更有針對性,更好回應群眾訴求。在激發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新動能、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新圖景中,還有著無數如李東浩一樣的實干家。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23日 04 版)

(責編:任一林、王先進)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