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在新疆完鑽,“中國深度”再刷新
本報記者 丁怡婷
2025年02月21日08:4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
圖為深地塔科1井。 資料圖片 |
10910米,深地領域再獲新突破!
日前,我國首口超萬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裡木盆地完鑽,鑽探深度10910米,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創下全球陸上鑽井突破萬米“最快”、亞洲陸上取岩芯“最深”等多項工程紀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向地球深部進軍是我們必須解決的戰略科技問題”。
地上,紅白相間、20多層樓高的鑽機矗立﹔地下,1130多根鑽杆連接而成的“珠峰”,鑽穿12套地層,開辟出一條通往地球深部的萬米通道。
近600個日夜,深地塔科1井的鑽探,與5億多年前的岩石相遇,全球首次在陸地萬米深層發現油氣顯示,這在深地科學研究和超深層油氣勘探領域具有裡程碑意義。“中國深度”再刷新的背后,有哪些故事?記者進行了採訪。
“在超深層尋找油氣,好比站在珠穆朗瑪峰頂,要看清雅魯藏布江上的游船”
“在超深層尋找油氣,好比站在珠穆朗瑪峰頂,要看清雅魯藏布江上的游船。”油氣行業常說這麼一句話。
一深帶萬難。地球半徑約為6371千米,人類目前入地最大深度為12.262千米。如果將地球比作一個雞蛋,那麼目前的探測還隻停留在雞蛋殼層面。
一難,在於地層岩性變化復雜。
深地塔科1井鑽穿12套不同岩性、不同壓力系統的岩層,地質構造復雜多變,極易發生井眼垮塌、卡鑽、惡性井漏等事故。“岩層軟硬交錯,剛鑽透硬如金剛石的硅質岩,下一米就可能遇到柔似橡皮糖的膏岩層,鑽頭切削齒特別容易損傷。”中國石油塔裡木油田公司執行董事、黨工委書記王清華介紹。
每一次地層岩性變化,都要更換與之相適應的鑽頭,調整鑽井液的各項配比。靠近地表的中淺層,一顆鑽頭日進尺最高能達600米﹔而在萬米以深,鑽頭平均日進尺不超30米,就會磨損得近乎光滑。
二難,在於井下超高溫超高壓。
隨著地層深度增加,溫度、壓力也隨之增加。深地塔科1井的井下最高溫度220攝氏度,最高壓力145兆帕、相當於指甲蓋大小的面積承受超過1.4噸的重量,常規鑽井工具、材料難以適應如此苛刻的工況環境,極易損壞或失效。
三難,在於鑽杆超重噸位超大扭矩。
深地塔科1井的地表井眼,直徑超57厘米。井眼向下,1130多根鑽杆首尾連接,自重超350噸。最細的鑽杆僅有杯口粗細,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如面條般柔軟,斷裂風險高。不僅如此,萬米之下的井壁如同蟻穴,空間極窄。超重噸位、超大扭矩的鑽杆在地表轉10圈,地下鑽頭可能轉不了1圈,如果鑽杆的抗扭性或抗拉性不行,很容易出問題。
“9000米以深,沒有任何鄰井參數可以參考。每向下1米,都像是在無人區裡鑿出一條路。”深地塔科1井井長王春生最難忘的,是鑽頭距離1萬米隻差23米時,鑽杆在井中突然斷裂,卡鑽、憋堵等問題輪番而至,經過15天連續奮戰,才最終解決。
深地塔科1井鑽探,從地表到萬米,用時279天﹔最后910米,卻耗時300多天。
創新引領,讓萬米地層“看得見”“夠得著”“採得出”
挺進萬米深地,面臨多項世界級難題和極限挑戰。為保障深地塔科1井鑽得成、鑽得好,中國石油聯合多家企業、科研機構以及高等院校共計數萬人,集智攻關。
——借助三維物探技術,讓萬米地層“看得見”。
地球物理勘探,相當於給地球做“CT”,可以看清井位所在的地層信息。深地塔科1井鑽探過程中,東方物探依托三維物探技術,用地震波對萬米地層進行高清成像,實現鑽前預警、鑽中預測,為工具儀器准備、工藝技術優化提供支撐﹔中油測井則採用電、聲、核、磁等尖端手段,對鑽過的所有地層實現厘米級精准標定,擦亮探視超深地層的“眼睛”。
“深地塔科1井成功完鑽,驗証了我們對萬米以深地質理論認識的正確性,地質預測和實鑽結果基本吻合,深度誤差不到1%。”塔裡木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風險勘探研究項目經理孫崇浩說。
——應用12000米鑽機等國產設備,讓萬米地層“夠得著”。
鑽機,鑽井的“動力引擎”。深地塔科1井作業過程中,下套管時最大噸位達665噸,常規鑽機的提升能力無法滿足鑽探要求。中國石油自主研發了全球陸上首台12000米自動化鑽機,載重能力提升至最大900噸。
鑽頭,鑽井的“鐵齒銅牙”。不同岩性的地層,需要適配不同的鑽頭選型、齒形排列分布及工具配套。項目團隊自主研制了超硬復合片及高端鑽頭,全力保障鑽井提速。
鑽井液,鑽井的“循環血液”。它具有攜帶岩屑、平衡地層壓力、冷卻鑽頭等多項功能,鑽井過程中,如果抗溫抗壓能力不足,極易失效。科研團隊經過上百次配方調整和上千次體系試驗,研發出抗220攝氏度水基鑽井液,滿足應對復雜工況的需求。
——研制高強度取岩芯成套工具,讓萬米岩芯“採得出”。
作為地下岩石的剖面截取物,岩芯是人類了解地球深部唯一的實物資料。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總地質師江同文介紹,針對相關地層強度高、易破碎等難題,項目團隊首創耐240攝氏度高強度取岩芯工具、高效破岩取岩芯鑽頭,成功收獲12.64米岩芯,珍貴程度堪比“月壤”。
“突破萬米意味著我國油氣工程技術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代表我們初步構建了萬米深地鑽完井技術高地與原創技術策源地。”中國工程院院士孫金聲說。
端牢能源飯碗,解開深地奧秘
挺進地球深部,每一米都是對未知的挑戰,每一寸都是向極限的突破,難度一點不比“蛟龍”下海、“嫦娥”探月小,這個萬米非入不可嗎?
這是端牢能源飯碗的堅實支撐。
數據顯示,世界新增油氣儲量的60%來自深部地層,我國深層、超深層油氣資源達671億噸油當量,佔全國油氣資源總量約34%。深地塔科1井所在的塔裡木盆地,一口超深油氣井日產油氣當量最高1000余噸,相當於數十口甚至上百口淺層氣井的產量。
“向深地進軍是我國未來油氣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何江川介紹,中國石油在新疆和四川等地的6000米至9000米深度,已發現一個10億噸級大油田和3個萬億立方米大氣區。2017年至2024年,中國石油6000米以深超深井數量從100口增長到1860口,8000米以深特深井數量從0口增長到208口。
這是解開深地奧秘的關鍵鑰匙。
10001米,灰白色的粉晶雲岩﹔10780米,泥金色的雲質灰岩﹔10906米,石墨色的泥岩……顯微鏡下,深地塔科1井鑽探過程中,取出的岩石樣品顏色形態各異。
中國石油科研人員根據岩芯、岩屑以及測錄井等地質樣品和數據,繪制出亞洲第一份萬米地質剖面圖,為深地科學探索和油氣勘探提供一手實物資料,有力支撐了地球深部結構與物質組成、地球演化、氣候變遷等重大基礎科學問題研究。
這是產業強鏈補鏈的實戰練兵。
套管要抗擠壓,寶鋼股份自主研發的產品,鋼級、密封性能等關鍵指標均比最高鋼級套管高出超20%﹔常規鑽機提升能力不足,中國石油寶石機械設計全球陸上首台12000米自動化鑽機﹔鑽頭要硬核,中國石化江鑽公司提供高強耐磨、高韌抗沖的復合片……合力攻堅,優勢互補,形成創新合力。
“深地塔科1井鑽探形成了自主可控的萬米關鍵核心技術體系,助推我國深地鑽探關鍵裝備、工具、材料迭代升級。”王清華介紹。以國產鑽頭為例,價格比進口鑽頭下降近一半,鑽井速度卻提高約50%,相關技術指標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回望來路,20世紀70年代,我國第一口井深超過7000米的鑽井完鑽。從7000米到突破8000米,歷經29年﹔從8000米到邁入9000米,歷經15年﹔從9000米到沖破10000米大關,僅用3年。
10910米不是終點。中國人向深地探索的腳步邁得更快、更遠。
版式設計: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21日 02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