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如何安全回收一部舊手機?(美麗中國)

中國資環創新完成手機安全回收利用第一單,該模式將向全國復制推廣

本報記者  靳  博

2025年02月18日08:5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買了新手機,舊手機該如何處理?直接投入二手市場,擔心信息泄露風險怎麼辦?

  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手機安全回收處置示范項目日前啟動試運行,標志著該集團成為業內首家具備線上線下自主回收、自主拆解、自主熔煉一體化能力的手機回收處置企業,為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形成電子涉密載體銷毀處置及資源化利用網絡邁出探索步伐。

  

  小程序下單、中國郵政EMS接單回收……近日,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資環”)手機安全回收處置示范項目試運行啟動儀式上,一部舊手機成為中國資環手機安全回收利用第一單的主角。

  隨后,這部手機從天津濱海新區被保密運輸至位於廣東汕頭的回收基地,經過安全拆解、機械破碎、末端熔煉,最終實現手機安全銷毀、資源循環利用。

  如今,人們換手機的時間周期逐漸縮短,廢舊手機存量也越來越大。根據有關數據,“十四五”時期,我國手機閑置總量預計達60億部,廢舊手機回收量持續增長,但目前回收量相對不足。

  如此龐大數量的閑置手機怎麼辦?手機回收利用存在哪些難點?中國資環的這一探索破解了哪些難題?

  “一噸廢舊手機,能提取出約400克黃金、2300克銀”

  “我們正在銷售的手機品牌,有同品牌以舊換新促銷活動,一部使用了兩到三年的舊手機,基本上能折價400元左右。但不少老用戶不願意以舊換新,寧願直接買個新手機。一問原因,就是擔心泄露隱私。”天津一家手機零售商負責人吳旭告訴記者。

  “我倒是想處理這些舊手機,但怕直接給了回收商泄露隱私,寧閑不賣。”天津市民趙先生拉開抽屜,裡面放著4部使用痕跡明顯的手機,“我是做商務工作的,這些手機裡存著很多客戶的聯系方式、招標文件、公司信息等,每部手機都至少用了3年,數據雖然格式化了好幾次,但我還是擔心被人破解恢復,那樣就得不償失了。”

  “手機擁有較強的身份及信息屬性,消費者對手機回收后的個人信息安全保護存在較大擔憂。”中國資環手機回收項目負責人廖歡樂分析。然而,長期閑置的手機不但造成了資源浪費,還存在電池鼓包、漏液等風險,污染環境甚至產生安全隱患。

  廖歡樂介紹,市面上進入回收環節的廢舊手機主要有3個流向:品相比較好的,作為二手手機售賣﹔一部分拆解后的配件可用於維修,進行再利用﹔完全不能利用的,比如老舊手機、損壞機直接拆解熔煉,提煉其中的再生材料和稀貴金屬。

  廖歡樂說,手機拆解后得到的金屬和非金屬材料,可以作為原料被再利用於再生金屬冶煉、塑料制造和玻璃加工等行業,“手機主板中含有金、銀、銅、鈀、銠等貴金屬。根據行業統計,一噸廢舊手機,能提取出約400克黃金、2300克銀,而一噸普通品位金礦石才能提取出5克黃金,廢舊手機的經濟價值不言而喻。”

  “整個運輸、銷毀流程都處於監控之下,消費者可以隨時查看”

  此次廢舊手機回收業務的開展,標志著中國資環成為業內首家具備線上線下自主回收、自主拆解、自主熔煉一體化能力的手機回收處置企業,打通回收處置鏈、產業融合鏈和信息安全鏈。

  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是中國資環手機安全回收處置業務首批4個試點城市。中國資環在天津部署了一輛移動破碎模塊集裝箱車,可面向單位提供上門批量銷毀服務﹔同時也建立了上門銷毀服務天津工作站,面向個人用戶提供廢舊手機上門銷毀服務。

  用戶可以通過“芯碎無憂”小程序或者撥打電話服務熱線下單。下單時既可選擇郵件保密回收,也可選擇上門現場破損。“如果選擇郵件保密回收,手機會被當面裝進專用密封袋並獲得唯一的全程可追溯身份識別碼,再通過中國郵政EMS專用郵路被運送至中國資環電器電子循環利用汕頭貴嶼基地。整個運輸、銷毀流程都處於監控之下,消費者可以隨時查看,我們完成處置后也會出具相應報告。”廖歡樂介紹,“選擇上門現場破損,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帶著專用特種破碎設備上門,將手機當場破碎成200目左右的粉末,然后用密封袋包裝安全存放,統一進行資源化利用。”

  廖歡樂告訴記者,手機到達汕頭貴嶼基地保密車間拆除電池及屏幕后,會進行整機破碎銷毀,由自動導引車送入熔煉爐進行熔煉,每小時可處理約1000部廢舊手機,整個封閉處理車間全天候、無死角在線視頻監控,“全方位保障手機銷毀過程安全可靠、全程可溯,通過最徹底的銷毀模式,確保客戶信息安全”。

  “我們採用的頂吹熔池熔煉火法冶煉技術,對貴金屬等進行高效捕集,回收率均可在98%以上,該技術目前處於行業最優水平。”廖歡樂說,未來通過對拆解零部件進行循環利用以及從廢棄電路板上提取金、銀等貴金屬的高值化利用模式,不但有效減少廢舊手機對環境的污染,節約大量原生資源的開採與加工能耗,還將顯著提升資源循環利用率。

  “將在全國復制推廣手機安全回收處置模式,並將這一模式逐步拓展到電腦、硬盤等電子電器全領域”

  去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出台《關於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覆蓋各領域、各環節的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年產值達到5萬億元。

  總部位於天津的中國資環於去年10月成立。這家新組建的央企專門從事資源循環利用,承擔打造全國性、功能性的資源回收再利用平台的重要任務。

  “該項目是我們堅持創新驅動、開放合作的一個標志性成果。”中國資環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宇表示,“我們將在全國復制推廣手機安全回收處置模式,並將這一模式逐步拓展到電腦、硬盤等電子電器全領域,最終形成全國性廢舊電子電器末端資源回收再利用平台、全國性廢舊電子產品梯次利用交易平台等電子涉密載體銷毀處置及資源化利用網絡。”

  劉宇表示,中國資環將著力暢通資源循環利用鏈條,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通過市場化、專業化、法治化運作,強化上下游融通合作,帶動行業企業健康運行,在廢鋼、廢舊電子電器產品、廢舊動力電池、退役新能源器件、報廢機動車拆解、廢有色金屬、廢塑料等細分領域打造一批領軍企業,提升再生資源回收規模化、集約化水平。探索推進“互聯網+回收”“回收+換新”等多元化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創新,完善物流體系,發揮節能降碳、環保安全、循環利用等標准牽引作用。搭建涵蓋重點品類、全場景、全業務、全鏈路流程,“交易、服務、監管”三位一體的全國再生資源交易服務平台,有效賦能較為分散的前端回收主體,暢通資源回收利用鏈條。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18日 14 版)

(責編:王瀟瀟、唐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