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峨眉派女子功夫團向世界展示中國武術

英姿颯爽“武”四方(Z世代 中國風)

本報記者  游  儀

2025年02月18日08:5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為峨眉女團在表演。
  受訪者供圖

  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峨眉武術”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那年,凌雲剛滿22歲。

  扎起高馬尾,套上練功服,手持峨眉刺,邁步、展身,上挑、抬眼,盡顯颯爽英姿。“上午練武術基本功,下午要學峨眉武術招式,每天至少得練6個小時,不能有絲毫懈怠。”一身衣服早已濕透,在四川省峨眉山市的一家武館中,凌雲邊擦汗邊說。

  峨眉武術歷史悠久,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去年4月,凌雲帶著8位師妹在第四屆峨眉武術傳承大會上亮相,峨眉派女子功夫團(以下簡稱“峨眉女團”)正式出道。

  這些女孩來自全國各地,因為對武術的熱愛奔赴峨眉,聚在一起,苦練武藝。“大家年紀都不大,從籌備招募到訓練成團,花了近一年時間。”峨眉女團負責人李潔瑜介紹。

  雖是95后,凌雲已然成了峨眉女團的創始人。4歲習武,8歲評上國家二級運動員,10歲時,她獨自從家鄉雅安前往樂山系統學習峨眉武術。直到2020年,一則30秒的短視頻“出圈”,讓凌雲真正走進大眾視野。

  視頻中,她身穿居家服,下樓扔垃圾,沒想到,轉身卻從背后拔出三尺青鋒。一套劍招耍下來,氣勢如虹,贏得陣陣驚嘆,接連登上熱搜。這次嘗試讓凌雲意識到,峨眉武術與現代化的表達方式巧妙結合,能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綻放璀璨的時代光芒。

  從一開始自己拍視頻,到如今簽約公司策劃作品,凌雲通過一個個武術短視頻,讓中國功夫為更多人所熟知。在她看來,孤木不成林、單絲難成線,“要想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靠我一個人是不夠的,要有更多年輕人加入進來才行”。凌雲在網上發出了“招募令”,引得武術愛好者紛至沓來。

  峨眉武術剛柔並濟、飄逸自然。為了更好表現峨眉武術的特點,峨眉女團不僅要與拍攝團隊充分討論,還得不斷打磨細節。踢腿動作不夠整齊,那就一遍遍來,舞槍畫面不夠美觀,那就反復找准角度,甚至一個抱拳,都能比畫10多遍。

  日復一日,揮汗如雨,她們身上,訓練留下的痕跡清晰可見。不服輸的張婧萱,一天訓練結束后,還會自己加練,第二天吃飯時,拿起筷子的手都在抖﹔陳禹霏每次訓練都會備兩套衣服,上午練完,汗水浸濕,再換一件接著練﹔年紀最小的李諾菲基礎較差,但在姐姐們的耐心指導下,動作越發干淨利落……

  對凌雲來說,練武過程中,磕磕碰碰在所難免,身上青一塊紫一塊更是家常便飯。“這不是傷,而是我們的勛章,為的是用峨眉武術展示中國非遺的魅力。”凌雲說。

  巴黎奧運會前夕,身負“十八般武藝”的峨眉女團首次踏出國門,亮相巴黎。塞納河畔,古箏聲聲,峨眉女團身著代表五環顏色的中式服裝上演了一場武術秀,引得市民游客紛紛駐足。

  在巴黎,峨眉女團實現了傳統與潮流的碰撞,讓世界看見東方之美。

  如今,峨眉山大廟飛來殿已成為峨眉女團日常拍攝的場所。朱漆殿門、青苔石板,古建筑的厚重感與視頻想要傳達的意境相得益彰。峨眉槍勁力飽滿,峨眉劍分花拂柳,山林間、大殿前,時常可以瞧見身著“峨眉青”功夫服的“女俠”大展拳腳的身影。

  山下武館,同樣添了幾分熱鬧。峨眉女團走紅后,不少人特意從外地趕來,把孩子送來武館求學。小朋友們下腰踢腿有模有樣,縱使辛苦,仍在咬牙堅持。凌雲覺得,在他們身上能夠看見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無限可能。

  從一個人,到一個團,凌雲心中有愛,眼裡有光,一直在為夢想奔跑﹔一招一式之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綻放出愈發多彩的光芒。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18日 12 版)

(責編:王瀟瀟、唐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