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再現改革開放偉大歷程的一部信史

——讀《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三卷上冊

李慶剛

2025年02月14日08:38    來源:學習時報

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學習黨的歷史,必須學習權威的黨史著作。在改革開放46周年之際,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寫的《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三卷上冊出版發行。這部著作是我們全面了解改革開放偉大歷程、深刻認識改革開放艱辛探索的一部信史,它的出版發行是黨的歷史研究的一項重大成果,是全國黨史界理論界的一件大事喜事,對於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推動全黨全社會學好黨史、用好黨史,修好黨史必修課,將起到重要作用。

這部著作,記述的是中國共產黨從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1989年6月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的歷史,重點展現了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立足中國國情,借鑒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經驗教訓,創立鄧小平理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深刻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成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

這部著作,以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為第一節開篇,以南方談話為最后一節收尾,把鄧小平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的探索和思考貫穿始終。眾所周知,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引發的思想解放運動,成為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的思想先導。思想解放的閘門打開后,形成了不可阻擋的歷史洪流。鄧小平順應潮流發表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這篇講話,是中國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沖破“兩個凡是”的禁錮,開辟新時期新道路、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理論的宣言書,實際上成為隨后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現了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開創新局不易,持續推進亦艱。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人對改革開放產生困惑,對社會主義前途缺乏信心。重大歷史關頭,鄧小平冷靜觀察、從容應對,發表南方談話,深刻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問題,是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進到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這部著作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對鄧小平和鄧小平理論的最新評價作結語,自始至終彰顯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所以開創新局面、並開拓創新不斷前進的根本邏輯,即以理論創新引領事業發展。

這部著作,全面展現了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從國情出發,獨立自主成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歷史進程。1956年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就開始探索走自己的建設道路。對此,鄧小平多次強調並始終堅持。他指出:路要靠自己走出來。自己走出來的路是最可靠的路。在撥亂反正的基礎上,鄧小平帶領全國人民繼續探索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1982年在黨的十二大所致的開幕詞中,鄧小平重申:“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他明確指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重大命題,是鄧小平在“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基礎上說的新話。就中國自己而言,從1956年到1982年搞社會主義已達26年,也相當於一代人的時間,算得上是“長期歷史”。如果搞了一代人的時間還不知道往哪裡走,那就很危險了。在此緊要關頭,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終於成功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正確的道路。

這部著作,每一章節無不滲透和體現著改革開放和改革開放鑄就的偉大改革開放精神。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中,鄧小平開宗明義、振聾發聵地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強烈的憂患意識,躍然紙上。何以破題,唯有改革。鄧小平指出:“我們要趕上時代,這是改革要達到的目的。”改革開放是一項全新的事業,不可能沒有風險。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黨領導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地試、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從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到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從興辦深圳等經濟特區到沿海經濟開放區的擴大,從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到逐步建立宏觀調控體系和市場體系,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逐漸轉變到前無古人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通過“摸著石頭過河”,一系列改革舉措扎實推進。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斗向世界庄嚴宣告,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與此同時,改革開放精神極大豐富了民族精神內涵,成為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標識。

(責編:代曉靈、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