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2日08:43
“華東地區的解放,特別是淮海戰役的勝利,離不開山東人民的小推車和大連制造的大炮彈。”粟裕將軍說。1945年至1949年處於“特殊解放區”時期的大連,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傾注了隱秘而又堅實的力量。
1946年9月,時任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員的蕭勁光到大連籌劃后勤工作,經過考察后向中央建議在大連開展軍工生產,中央隨即向各解放區發出通知,要求派出得力干部到大連組織軍工生產。來自膠東、華東、華北解放區的400多名干部迅速向大連集結,1947年7月1日,我黨第一個大型軍工企業——建新公司在大連成立。
根據《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規定,蘇聯紅軍進駐大連並實行軍事管制,大連由此作為穩定的大后方,有利於軍工生產。二是獨特的政治環境。1945年8月后的大連,在蘇方的支持下,我黨迅速建立地區黨組織和人民政權,軍工生產有了黨的直接領導以及人民的廣泛支持。三是獨特的生產條件。大連得天獨厚的工業基礎、技術人才和工人隊伍,以及便利的海上運輸等條件,為軍工生產提供了重要保障。
建新公司成立后,所屬工廠包括炮彈廠、引信廠、鋼鐵廠、化學廠、機械廠、制罐廠等10余家大中型企業。
1950年5月,建新公司奉命停止軍工產品生產。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后,9月,東北人民政府下令恢復炮彈生產,建新公司將裕華鐵工廠、宏昌鐵工廠合並為八一工廠,開始籌備恢復生產。12月,中共中央東北局決定,撤銷建新公司行政組織,所屬各廠分別劃歸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化工局、機械局、軍工局。1951年5月,中共旅大市委根據東北局指示,撤銷建新公司黨委組織,建新公司所屬各廠黨的組織直接歸屬旅大市委領導。
短短四年時間裡,大連建新公司通過建立配套完整的軍工生產體系,主要制造其他解放區還沒有條件生產的、陣地攻堅戰迫切需要的軍工產品。其中,除了為遼沈戰役提供上百噸炸藥外,其余武器均運往華東、華北戰場,發揮了巨大的威力。山東沂蒙大戰,解放軍共發射建新公司生產的炮彈10萬余發﹔淮海戰役中,解放軍發射的20萬發炮彈,大部分是建新公司制造。為此,建新公司多次榮獲中央軍委和華東前線司令部的通令嘉獎。
在夜以繼日的試驗生產中,建新公司還涌現出一大批艱苦奮斗、忘我革命的紅色人物,比如:親自實驗、引爆身殉的裕華鐵工廠廠長吳屏周﹔三負重傷仍忘我工作的宏昌鐵工廠廠長、中國“保爾”吳運鐸﹔因倉庫爆炸當場犧牲的經理部九烈士﹔因搶險致殘的化學配置室工人、“護廠英雄”“黨的好兒女”趙桂蘭﹔帶領一線工人潛心鑽研,攻克一系列技術難題的車間主任劉仁剛。
1948年至1949年,建新公司在試制、運輸槍炮過程中,共有17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為我黨軍工生產領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特殊貢獻。(鄒巍 呂東浩)
來源:人民政協網-人民政協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