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無人機編隊為載體,科技與藝術深度融合
本報記者 呂紹剛
2025年02月11日08:4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
蛇年春晚重慶分會場的無人機表演。 |
乙巳蛇年春晚的舞台上,3000架無人機在重慶分會場騰飛,夜空頓時綻放出“賽博煙花”,帶來一派璀璨奇幻:沸騰火鍋裡跳出巨大辣椒,中歐班列穿越時空隧道,山茶花、新春燈籠等接連登場,用硬核科技演繹中國浪漫。
點亮夜空的“賽博煙花”,是一種以無人機編隊為載體、融合科技與藝術的新型表演形式。而這些“空中演員”,來自廣東深圳大漠大智控技術有限公司。
距離舞台僅50厘米的低空中,無人機編隊整齊懸停,與舞台融為一體。工作人員介紹,通過衛星導航定位、RTK技術(一種衛星定位測量方法)等,該公司的無人機編隊已具備毫米級定位能力。
天上幾分鐘,台下幾年功。讓千百架無人機同時起飛、半空穩定懸停、有序排列,可不是件容易事。
“第一次表演是在2016年,80架無人機在空中平鋪,切換展示不同的圖案和文字。”大漠大智控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覃海群回憶,當時公司成立不久,無人機編隊表演行業也尚不成熟。這次表演的成功,讓團隊看到這一新興市場的潛力。
從80架、3000架,到1萬多架﹔從平鋪閃燈、圖文切換,到三維立體造型、動態絲滑變化……幾年過去,無人機表演的進化軌跡在空中舞台清晰可見。這背后,是技術團隊一路破解難題。
2020年在珠海表演時,3051架無人機鋪滿球場,起飛前需要100多人一架架手動擺放、對齊,“像插秧一樣,費時又費力。”覃海群介紹,高昂的人力成本不可持續,走向海外市場,也必須解決這個問題。
由此催生的“箱起箱落”技術,省時省錢又省力:每個箱體承載12架無人機,隻需現場打開鋪好,表演時,可以實現一鍵起飛、結束后自動歸位。
2024年9月,大漠大智控技術有限公司在深圳灣舉行無人機表演,憑借10197架無人機創造了“單台電腦控制最多無人機同時升空”“最多無人機組成的空中圖案”兩項吉尼斯世界紀錄。對比幾年前在珠海的表演,無人機數量增至3倍多,布場人力卻減少一半,所需場地面積也大幅縮減。
此外,機群起飛要求地形平整劃一,高度差會影響表演效果,甚至可能發生碰撞,因此需要單獨調整每架無人機的數據。技術團隊創新了絕對海拔高度定位方案,克服了地形制約。航線規劃算法也不斷迭代,原本需要半小時的路徑計算時長被壓縮到3分鐘,效率提升了10倍。
“每一架無人機都相當於一個演員。堅實的技術支持,為我們打開更大的想象空間。”大漠大智控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漢斌說,依托日益堅實的技術底座,更多天馬行空的想象在一次次起落中得以實現。
在廣東珠海的一場表演中,天宮一號、北斗衛星系統、中國空間站等“大國重器”以昂揚姿態屹立夜空,輝映航天夢﹔在北京古北水鎮,無人機牽引著孔明燈緩緩起飛,帶著人們的美好願景升空,與地面燈火交織出一幅夢幻畫卷……
如今,該公司國內國際市場邀約不斷,產品遠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訂單量快速增長。近年來,我國的無人機編隊表演飛速發展,“賽博煙花”走出國門,驚艷世界。
“我們不斷挖掘提煉新的文化符號並融入設計,尋找科技與藝術的平衡點。”該公司藝術設計部部長彭靈介紹,無人機表演要堅持“內容為王”,讓藝術創作“飛”向科技美學新維度。
如今,無人機表演的藝術表達已超越了單純的視覺震撼。業界正積極嘗試與音樂、舞蹈、戲劇等跨界互動,用多元融合的表演形式,營造身臨其境的沉浸感。科技遇見文化,創新擁抱傳統。夜幕下的無人機終將返航,而定格蒼穹的文化符號,將化作觀眾共同的美好記憶。
“未來,我們希望能邀請全球各地藝術家共同創作,不斷豐富作品的文化內涵。”在劉漢斌的構想中,無人機集群還將進一步打破傳統舞台的界限,應用於智能亮化、文娛活動等更多領域,飛向更廣闊的天地。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11日 11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