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承建的埃及蘇伊士灣風電項目預計每年可生產約27億千瓦時的清潔電力——
本報記者 沈小曉
2025年02月10日08: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埃及工程師馬哈茂德·穆罕默德正在風機內部進行電氣檢查。 |
中國電建埃及500兆瓦蘇伊士灣風電項目現場。 |
蛇年春節前夕,隨著T24號風機最后一片葉片精准就位,中國電建埃及500兆瓦蘇伊士灣風電項目(以下簡稱“蘇伊士灣風電項目”)77台風機吊裝任務圓滿收官。現場爆發出熱烈掌聲。
“我們做到了!”全程參與吊裝工作的埃及工程師馬哈茂德·穆罕默德激動地說,“我始終記得自己第一次登上高台時的心情,非常震撼。94.5米,那是我在吊裝工作中第一次登上這樣的高度。”
蘇伊士灣風電項目位於埃及首都開羅以南約300公裡的蘇伊士灣西岸小鎮拉斯·加裡卜。項目共有77台風電機組,建成后預計每年可生產約27億千瓦時的清潔電力,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約100萬噸。穆罕默德說:“在這片曠野上工作,把蘇伊士灣的風轉化成電能,‘點亮’萬家燈火,我感到十分驕傲。”
“項目建設之初,這裡一片荒蕪,連網絡信號都沒有。”項目經理張哲表示,項目團隊克服困難,先修路,用水車運水、柴油機發電,確保項目順利推進。目前,該項目已全面進入並網發電的沖刺階段。
世界銀行下屬的國際金融公司是項目融資方。世界銀行代表瓦萊麗·列夫科夫曾專程到項目現場參觀,高度評價項目進展,肯定中國企業的責任感,“我們希望與中國企業的務實合作持續下去。”
蘇伊士灣風電項目每一座風電塔筒旁,都豎立著一個高約2米的監測儀。張哲告訴記者,項目團隊開發出一套智能化沉降監測與趨勢分析預警平台。“風機對基礎不均勻沉降具有較強的敏感性。我們在風機基礎內部預埋了傳感器,可自動上傳數據給平台,如果出現不均勻沉降,系統會自動預警並分析。”
與傳統風電場使用全站儀進行人工檢查不同,智能化沉降監測設備實現了全時段、自動監測,大大提高了監測的效率、准確性和安全性。
卡邁勒是一名施工安全員。在下午的巡檢中,他收到手機信息提示,今天早上他發出的一條整改建議已經落實。“我在巡檢時發現問題,拍照上傳至智慧建造管理平台,並發出整改要求。相關負責人會在限定時間內進行整改,並將整改成果照片傳至平台,我收到平台通知審核無誤后,整改工作就完成了。整個流程順暢、高效。”卡邁勒表示。
在控制中心辦公室,記者看到,大屏幕正通過11個攝像頭對項目建設進行實時監控。“智慧建造管理平台可及時發現潛在問題並快速響應解決,為項目實施提供全方位信息支持。”項目信息技術經理支文財表示,這套智慧建造管理平台在埃及尚屬首例。
今年春節期間,項目常務經理嚴浩然堅守在崗位,這是他在海外度過的第三個春節。他表示,項目部組織中埃員工舉行足球、乒乓球友誼賽,共同慶祝春節,增進了中埃員工的友誼。“我們多次受邀參加埃及同事的婚禮,深切感受到當地民眾的熱情好客。”
馬哈茂德·希夫尼經營著一家建筑公司,2023年作為分包商參與了項目道路和吊裝平台建設。“項目不僅給我們帶來了就業機會,也帶動了鎮上的餐飲、住宿、交通等,小鎮的經濟更有活力了。”希夫尼表示,未來希望和中國企業開展更多合作,推動成立職業技術培訓學校,培養更多埃及技術人才。
蘇伊士灣風電項目為當地民眾提供約700個就業機會。過去,對項目所在的拉斯·加裡卜小鎮的大部分居民來說,“清潔能源”只是一個陌生詞語。如今,走在小鎮街頭,不少當地居民都會熱情地告訴記者:“中國項目很好!”
“綠色能源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埃中同事的共同努力。”在完成吊裝工作后,穆罕默德又和同事們投入到電機安裝工作中。他說,家人都很高興他能在中國企業工作,中企不僅薪資待遇好,而且提供技能培訓。
下午5時,結束一天工作的穆罕默德和同事們一起,坐著通勤大巴返回小鎮。夜幕降臨,小鎮上燈光閃爍,照亮了他們的路。
(本報埃及拉斯·加裡卜電)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10日 03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