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遵遠
2025年02月07日08:30
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自1932年年底進入川陝地區,到1935年4月強渡嘉陵江、開始長征,先后在川陝地區度過了3個不平凡的春節。
1933年春節期間,紅四方面軍開始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
1932年12月15日,紅四方面軍決定翻越巴山,首先佔領通江、南江、巴中地區。
當時盤踞在川北及川西的軍閥田頌堯,其大部分兵力正在嘉陵江以西參加軍閥混戰,通江、南江、巴中等縣僅有少量部隊和地方團防駐守。敵人自恃巴山天險難以通過,對北面的防御並不嚴密。紅四方面軍計劃從天池寺、核桃樹越過巴山,搶佔兩河口,直下通、南、巴地區。
12月17日,紅四方面軍總部以紅二一七團為先遣隊,先行出發,主力於19日相繼出動。二一七團經過兩天急行軍,於12月18日進佔通江縣北部邊界的兩河口,擊潰守敵1個連。
21日,紅四方面軍主力進至苦草壩、泥溪場,隨即兵分3路,迅速實施戰略展開。25日,紅十二師先頭部隊解放通江城,殲滅守敵1個營及當地團防,並乘敵人兵力空虛之際,迅速展開部隊,控制了以通江為中心的大片地區。
田頌堯見其防區被紅軍攻入,忙從嘉陵江沿岸調兵回援。紅四方面軍派紅十一、紅十二師由通江西進,在恩歌咀搶佔有利陣地,構筑工事,擊潰巴中來犯之敵,乘勝追擊到楊柏河、馬家坪、殺牛坪一帶,殲滅敵人1個團,並繼續前進佔領清江渡地區。
敵人不甘心失敗,又糾集7個團大舉反扑。紅軍經過激戰,斃傷敵1000余人,俘敵600余人。殘敵見兩次進攻受挫,隻得退守巴中城內。
1933年1月下旬,紅十二師及紅十一師三十二團逼近巴中,守敵棄城逃竄。23日(農歷臘月二十八),紅軍進入巴中。在此期間,紅十一師三十三團於擊潰敵人一部后,佔領了通江西南之要點得勝山﹔紅十師也擊潰了進抵萬源縣竹峪關的敵人,迫其退守萬源。
紅七十三師進至涪陽壩后,令二一八團沿小通江河北上,再西向進攻南江,師主力經平溪壩向南江發展。1933年1月中旬,紅七十三師主力從大河口突破敵人的防線。敵人退至太平山、小尖子山據險扼守,企圖阻止紅軍前進。紅四方面軍決定留少數部隊在原地牽制敵人,主力迅速北上,經興馬壩到達官渡口,與先期到達的二一八團會合,激戰3日,於2月1日(農歷正月初八)佔領南江縣城。
至此,紅四方面軍入川僅月余,就解放了通江、南江、巴中3縣的絕大部分地區,殲敵3個團,擊潰敵8個團,初步實現了進軍川北的戰略任務。
1934年春節期間,紅四方面軍打破敵人的“六路圍攻”
1933年10月,軍閥劉湘就任四川“剿匪”總司令,糾集四川大小軍閥“六路圍攻”紅軍,妄圖將紅四方面軍圍殲於川陝邊境。
從1933年11月到1934年1月中旬,紅四方面軍東西兩線部隊和地方武裝,英勇抗擊,共斃傷敵軍1萬余人,有力地抑制了敵人的攻勢。
為進一步創造更為有利的反攻條件,紅四方面軍下令東線部隊主動撤至新的防御陣地。劉湘以為紅軍“全線潰退”,命令所屬各部“猛烈向前推進”。紅軍在轉移中不斷襲擊、殺傷敵人。1月19日,敵人進犯馬渡關。紅軍向來犯之敵發起反擊,將敵人擊潰,斃傷敵軍2000余人。
1月22日夜,紅二六五團秘密插入敵人左翼后方,於23日在大羅坪一線與敵激戰。戰至黃昏時分,敵人退到山上構筑工事,以防紅軍夜襲。入夜后,紅軍在慶雲場發起突襲,消滅敵人一個團。敵人的另外兩個團也遭到紅軍的正面猛攻,正在抵抗之際,紅二六五團突然從敵人背后襲來。紅二六五團的指戰員充分發揮夜戰優勢,在混亂的敵群中到處是臂系白毛巾的“夜老虎”,到處是“老虎”們吹響的竹哨聲(聯絡用)。戰至拂曉,敵人的兩個團全部瓦解。
戰至2月上旬,各路敵人在紅軍的不斷打擊下隻得“原地休整”。此時春節將臨,陶醉在“勝利”之中的敵軍忙著搜刮民脂民膏,網羅雞鴨魚肉准備過節。敵人第五路總指揮王陵基則悄悄溜回萬縣,同家人團聚過節。王陵基私回萬縣的情報被紅軍后方電台截獲后,立即通知了前線總指揮部。
紅四方面軍首長在前線召開軍以上干部會議,決定利用這一有利時機,向東線敵軍發起大規模反擊,首先消滅冒進之敵,得手后轉入反攻,並決定集中紅四軍、紅九軍、紅三十軍各1個師於2月10日(農歷臘月二十六)展開行動。
2月10日夜,紅十師、紅二十五師、紅八十八師分別向敵后秘密穿插,迂回至馬鞍山、毛壩場等地。
善於夜戰的紅二六五團為第一梯隊,執行先頭突破任務。紅二六五團冒著小雨夾雪進軍,戰士們換上軟底鞋,用繩子綁上馬嘴,用棉花包住馬蹄,悄悄向敵人漏米岩陣地摸去。部隊到達漏米岩下后,立刻分成兩路登山:突擊組以豎木梯、搭人梯的方法攀上山崖陡壁,后續部隊則拉著突擊組擲下的繩索迅速爬上山崖。當戰士們用手鋸鋸木欄柵的時候,敵人哨兵才發覺,但為時已晚,紅軍一擁而上,經過激戰,消滅敵人兩個營。
這時,紅軍第二梯隊紅二六三團、二六八團也迅速趕到並投入戰斗,在馬鞍山東南殲敵1個團。紅十師此刻也穿插到毛壩場附近,紅八十八師得手后也向毛壩場猛扑,形成兩面夾擊,消滅了守敵后乘勝擴大戰果,殲敵兩個團。繳獲的武器、彈藥、物資不計其數,其中僅敵人准備過春節的臘肉就有3萬多斤,還有大量的糖果、香煙等物資。
與此同時,紅二十五師行動,迅速攻佔了毛壩場以西的紅岩,11日攻到街口,殲敵一部,12日佔領池溪場,威脅馬渡關守敵右側。至此,紅軍收復了毛壩場、池溪場等要地,並對盤踞在鳴鼓場的敵人形成圍困態勢。
春節期間,劉湘接到前方的大敗電報,在震驚之余,急令各部相互靠攏,阻止紅軍進擊,並將擅離職守、私自返回萬縣過年的王陵基召回成都,撤職查辦,軟禁起來。
紅軍指戰員則吃上了繳獲來的雞鴨魚肉、罐頭、食品,過了一個歡樂的春節。
1935年春節期間,紅四方面軍發起陝南戰役
1934年9月,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勝利后,蔣介石於同年10月開始對紅軍和蘇區進行“川陝會剿”。11月中旬,紅四方面軍在巴中召開清江渡軍事會議,決定向川陝甘發展,以打敗敵人的“會剿”。
1935年1月22日,遵義會議后的中共中央、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致電紅四方面軍,指示“集中紅軍全力向西線進攻”,以策應中央紅軍擬從瀘州上游渡江進至川西北建立根據地的行動。為執行向川陝甘發展的戰略方針,並策應中央紅軍渡江北上,紅四方面軍決定收縮東線部隊,集中主力強渡嘉陵江,向西發展進攻,擴大蘇區。
紅四方面軍一方面以三十一軍和總部工兵營搜集資材,隱蔽造船,積極進行渡江准備,並監視昭化(今屬廣元)、廣元之敵﹔一方面集12個團的兵力,發起陝南戰役,以迷惑和調動敵人,造成在蒼溪南北地區渡江西進的有利條件﹔同時以紅九軍第二十五師進至轉斗鋪地區,保障進攻部隊的右翼側后安全。
2月3日(農歷臘月三十),紅十師主力和紅十二師一部,向寧羌守敵發起進攻,至次日,攻克寧羌縣城,全殲守敵5個連。與此同時,紅十二師一部向陽平關進攻,殲1個營。
5日(農歷正月初二),紅四、紅九、紅三十軍各一部,分三路從鐵鎖關、寧羌、陽平關向東北挺進。為阻止紅軍進攻,國民黨軍急調重兵於7日進抵新鋪灣地區迎擊紅軍。8日晨,紅四軍一部對其發起攻擊,激戰至9日拂曉,消滅守敵,隨后乘勝東進,佔領沔縣,圍攻褒城,直抵南鄭城郊。
紅四方面軍進軍陝南10余日,先后佔領了寧羌、沔縣兩城和陽平關重鎮,共殲國民黨軍4個多團,俘敵4000余人﹔繳獲輕重機槍70余挺、長短槍5000余支。
在這一勝利的震動下,國民黨軍慌忙調整部署,調集兵力增援川陝邊境。紅四方面軍鑒於陝南戰役已經達到迷惑和調動敵人之目的,遂撤褒城之圍,於2月中旬回師川北,准備渡江西進,策應中央紅軍入川。
(作者單位:安徽省文史研究館)
來源:人民政協網-人民政協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