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開一 楊潤鑫
2025年02月06日08:26 來源:中國軍網
“你要打倒他們,(拾起鞭子)你應該用你這個武器,我們是有我們的武器的,就是空著兩隻手,拳頭也是我們的武器呀!”1936年初,永清縣的街頭出現一群學生,為群眾表演活報劇《放下你的鞭子》,凜冽的空氣中回響著熱情激昂的呼喊。這支由黨領導組織、平津進步青年學生組成的“平津學生南下擴大宣傳團”,面對國土淪喪、民族危機四伏的嚴峻形勢,突破反動勢力的重重阻撓,走進平津地區的鄉間村落,傳播抗日救亡思想,喚起群眾的救國覺悟,在抗戰烽火中貢獻自己年輕的力量。
1936年前后,隨著日寇侵略步伐的加緊及國民黨當局的妥協退讓,整個華北危在旦夕。平津地區的青年學生們義憤填膺,於1935年先后發起“一二·九”運動及“一二·一八”抗日救國示威游行。面對學生們的愛國訴求,國民黨當局妄圖採用種種手段分化、破壞學生運動。1935年12月底,為使愛國學生運動更有序有組織地開展,在中共中央北方局指示下,平津學生聯合會成立。隨后,為響應共青團“到工人中去,到農民中去,到商民中去,到軍隊中去”的號召,平津學聯中約500名學子在黨的領導下組成“平津學生南下擴大宣傳團”(以下簡稱宣傳團),決定到更廣大的河北農村和城市宣傳抗日,喚起底層群眾的愛國熱情。宣傳團成立后,宣傳團總指揮部制訂了行動計劃、工作方式,規定了4個分團出發時間、集合地點和行動路線。
宣傳團在南下宣講途中遭遇重重困難。在得知學生南下消息后,國民黨當局立即派出大量軍警包圍學校和主干道路。為擺脫軍警的封鎖,宣傳團成員們決定分散成若干小組向外滲透,沿著平漢鐵路南下。彼時,華北地區正處於冰天雪地之中,學生們除了要經受住惡劣天氣的嚴峻考驗外,還要一路上應對國民黨軍警和各地政府的重重阻撓。學生們餓了就吃大餅咸菜,累了就用刺骨的河水洗臉保持清醒,白天腳上走出了水泡,晚上住在四面漏風的茅草房裡,背靠背相互取暖。他們一路上討論救亡活動,唱救亡歌曲,彼此鼓勵、振奮精神。
嚴寒裡,這把革命之火燃燒得更旺。宣傳團歷時3周,徒步700余裡,先后經過河北安次(今廊坊)、永清、固安、雄縣、高陽、容城、高碑店等地,最終到達保定。他們沿途給群眾宣講日寇的暴行、國民黨當局的姑息縱容以及華北地區的民族危急情況,並在大城市開展抗日宣傳和示威活動。為更好團結農民加入到抗戰救亡活動中,他們還深入了解農民生活的疾苦,幫助當地農民建立抗日救亡組織,並在街頭演出通俗易懂的抗戰活報劇和振奮人心的抗日歌曲,喚起抗日意識、鼓舞抗日斗志,一路上洒下了抗日的火種。
當時,宣傳團中隻有一部分青年學生是黨員骨干力量,其他學生並未加入共產黨。為更好團結先進青年,宣傳團中的黨員們為學生們講述了黨的思想、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和紅軍北上抗日的英勇事跡。在親身經歷了國民黨當局對抗日救國運動的鎮壓,並親眼目睹了底層人民被壓迫被剝削的慘狀后,很多學生毅然走上革命道路。后來,這些學生有的幾經周折參加八路軍,有的選擇回到家鄉開展抗日斗爭,有的成為戰地醫生,還有的用生命為封鎖區送去關鍵情報。當年的青澀學子,紛紛從學堂與書桌走向抗日救亡一線。
斗爭的實踐也進一步推動了青年學生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不久,在南下宣講的途中,學生們成立了“中國青年救亡先鋒團”。之后,中國青年救亡先鋒團的3個宣傳團在黨的領導下成立“民族解放先鋒隊”,並在1937年2月6日在北平召開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上正式更名為“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以下簡稱民先隊)。盧溝橋事變爆發后,民先隊總部先后撤至太原、臨汾、西安,並於1938年5月最終到達武漢。伴隨日軍侵華腳步進一步加快,各地群眾的抗日熱情逐漸高漲,在此后持續開展的抗日斗爭中,民先隊廣泛開展統戰工作,吸納學生、教員、工人農民、軍人等社會各界進步人士加入其中。1941年4月,考慮到民先隊已不能廣泛組織群眾,且容易遭到國民黨當局破壞,民先隊被取消,至此,這一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停止了工作。
“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在抗日戰爭形勢下充分發揮黨領導的青年群眾組織的作用,為我黨領導抗日戰爭初期的青年運動提供了成功范例。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這群來自各大高校的青年學生挺身而出,懷揣著青春熱血積極投身到波瀾壯闊的抗日報國浪潮之中,成為抗戰烽火中的青年先鋒,為抗戰勝利作出重要貢獻。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