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平
2025年02月06日08:24 來源:中國軍網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軍人的字典裡沒有節假日,隻有枕戈待旦,隻有備戰打仗,隻有保家衛國。革命戰爭年代, 戰地年味總是彌漫著濃濃的硝煙味。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義無反顧地投身於戰斗之中。值此新春佳節之際,讓我們重溫那些在春節期間打響的戰斗,用心感受那段崢嶸歲月。
1932年大年初三:
紅四方面軍血戰杜甫店
1932年1月19日,紅四方面軍在總指揮徐向前的率領下發起商潢戰役。2月初發生的杜甫店阻擊戰,成為這次商潢戰役的關鍵一戰。
杜甫店,又稱豆腐店,是河南潢川江家集鎮的一個村庄,村庄周圍道路曲折,沖窪起伏,是紅軍聚殲援敵的理想戰場。紅四方面軍總部令第12師在杜甫店地區搶構陣地,負責正面阻擊﹔調圍城的紅73師於第12師右側,置第10、第11師於第12師左側,伺機從兩翼對敵實施迂回包抄。第12師接到命令后,由雙椿樹趕往杜甫店。抵達后,師長陳賡立即組織各團勘察地形,決定集中主力於杜甫店西北一線防守,第34、第36團分別置於商潢公路左右兩側,並以第35團為預備隊。與此同時,紅軍誘敵部隊抵近潢川,引誘潢川敵人出援。
2月8日大年初三,潢川援敵右路軍與第12師在杜甫店地區接觸,左路敵軍亦向杜甫店以東進逼。徐向前在回憶錄中提到了杜甫店阻擊戰:“二月八日上午,戰斗打響。作戰對手是蔣介石嫡系部隊第2師等部,裝備好,戰斗力不弱。我們硬著頭皮,以正面部隊死死頂住敵人的瘋狂進攻……”第12師據守陣地頑強阻擊,數次與敵肉搏,給敵以很大殺傷。第73師由東面向敵迂回,殲敵1個團。激戰至下午,第10、第11師從左翼迂回成功,包圍了敵指揮部,並搶佔傳流店渡口。敵右路軍見后路被切斷,紛紛后退,左路敵軍亦動搖。紅軍乘勢全線展開猛烈反擊,銳不可當。數萬敵軍人慌馬亂,爭相向北潰逃。
2月9日大年初四,紅軍冒著大雪乘勝追擊,直抵潢川城郊。此次戰斗,紅軍發揚英勇頑強、機動靈活、猛打猛追的戰斗作風,以10個團的兵力擊敗優勢裝備的敵軍19個團,共斃傷、俘敵4000余人,繳槍2000余支。商城守敵見援軍潰敗,連夜棄城經商南反動親區逃往麻城。紅軍不戰而克商城,繳野炮2門。
1940年大年初二:
八路軍反擊頑軍石友三部
1940年2月9日大年初二,八路軍第129師在冀南等部隊配合下發起反擊頑軍石友三部的戰役,也稱“冀南第一次反擊石友三部戰役”。
石友三,善於投機,人稱“倒戈將軍”。抗戰初期,石友三為保存實力,曾與我軍合作抗日。1939年4月,蔣介石以主政華北為條件,密令第39集團軍總司令石友三反共,石友三的立場立刻轉為徹底反共,公開狂妄宣稱要先發制人,消滅八路軍。1940年1月,石友三部先后將八路軍第129師東進縱隊2個連、青年縱隊1個排包圍繳械,並圍攻東進縱隊第3團及清江、清河2個縣大隊。
在此情況下,毛澤東同志於2月3日致電八路軍總部和第129師,指出對石友三部採取爭取的方針已不適用,應在其向我出擊時堅決徹底予以消滅。根據這一指示及八路軍總部部署,第129師決定集中冀南、冀魯豫、冀中軍區部隊,殲滅頑軍石友三部及孫良誠部於衛河以西地區。
戰役原定2月11日進行。熟料,石友三發覺並率部於2月9日南逃。第129師立即命令參戰部隊展開猛烈追擊與堵截。
戰役打響后,青年縱隊第771團、冀南軍區特務團等部在清河以西之狼窩消滅孫良誠部1個團。東進縱隊第2、第3團及冀中軍區第23團於威縣東北之史家庄、棗科一帶,與石友三部暫編第3師激戰,殲其2個營。東進縱隊、青年縱隊、先遣縱隊、筑先縱隊各1個團及第386旅4團在清河西南中興集一帶,與石友三部第181師激戰整日,阻滯頑軍逃竄。
隨后,八路軍將石友三部包圍在威縣東南下保寺、馬嗚堂、窯安鎮地區,並發起猛烈圍攻。石友三部傷亡慘重,於15日夜突圍西逃。東進縱隊主力、青年縱隊第771團與冀中軍區趙譚支隊等部,立即沿石友三部左右兩側平行追擊。此時,日軍為掩護石友三部,出動日偽軍3000余人進至廣平、丘縣間地區,向八路軍發起進攻。石友三部趁機從大名、臨漳間渡過漳河,向清豐東南地區撤逃。戰至18日,八路軍停止追擊,結束了戰役。同年,八路軍部隊協同作戰,先后進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反擊石友三部戰役。石友三部在沉重打擊下全線南竄。
1948年大年初一:
東北野戰軍下達攻取鞍山命令
1948年初,東北戰場的局勢發生根本性變化。在我軍戰略反攻之下,國民黨軍被迫集中兵力,固守長春、沈陽、錦州等24個大中城市。鞍山、遼陽等城市,本來是“沈陽防守體系”的南部要點。當時,為負隅頑抗,駐鞍山守敵修建多個防御工事,組成強大火力網,使鞍山成為易守難攻之地。然而,國民黨東北“剿總”懼怕兵力分散被殲,命令兩城守軍向沈陽收縮。
根據形勢變化,2月7日,毛澤東同志在致羅榮桓、劉亞樓等人的電報中明確指出:“你們現在打遼、鞍、本、營區域之敵很有必要。這個戰役完成后,你們就可解放遼南。”東北野戰軍總部根據中央指示,決定迅速包圍殲滅沈陽以南的遼陽、鞍山、營口之敵,防止敵兵力收縮固守。2月10日正值大年初一,東北野戰軍總指揮部向作戰部隊發出攻取鞍山的指示。東北野戰軍第4、第6縱隊等部顧不上過年,迅速向鞍山挺進。
2月12日,第4縱隊12師率先趕到鞍山東郊,其余部隊也陸續到達指定地點,完成對鞍山的包圍。此役,由第4縱隊司令員吳克華統一指揮,共集結第4縱隊、第6縱隊、遼南獨立第1師、總部炮兵師及部分地方武裝近8萬人。國民黨鞍山守軍為第52軍25師以及保安團和地方武裝等部約1.3萬余人。
我軍第4、第6縱隊等部經5天外圍戰斗,至18日,佔領外圍據點,進抵鞍山城下。2月19日,我軍對鞍山發起總攻。東西兩路攻擊部隊在炮火支援下,迅速突破城垣。西路第6縱隊主力進入縱深后,將鐵路以西守軍分割成數塊,隨即向市區猛烈進擊﹔東路第4縱隊插入市中心,佔領神社山、制鋼所等要點﹔獨立第1師攻佔鞍山車站。各攻城部隊由火力組、爆破組、突擊組、支援組等組成的攻堅小分隊,在縱深戰斗中發揮獨立作戰能力,逐一攻佔守軍的火力點、集團地堡和核心工事。至20日凌晨結束戰斗,全殲守軍。從此,鞍山回到人民手中。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