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吉林長春探尋冰雪經濟發展新模式

守護綠水青山  用好冰天雪地(人與自然)

本報記者  劉以晴  門杰偉

2025年02月03日08: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1月4日,第二十三屆中國長春淨月潭瓦薩國際滑雪節在長春淨月潭國家森林公園開幕。圖為參賽選手在比賽。
  新華社記者 顏麟蘊攝

  2024年12月16日,吉林長春冰雪新天地景區亮燈迎客,吸引了眾多游客前往觀賞。
  李 洋攝(人民視覺)

  隨著第二十八屆長春冰雪節開幕,吉林省長春市冰雪新天地開園迎客。為配合春節,園內40余座冰雕雪塑講述《白蛇傳》的經典故事。不遠處,伴著煙花表演,幾名青年登上舞台,扭著喜慶的秧歌。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近年來,長春市持續加強對冰雪生態資源保護,探尋冰雪經濟發展新模式,推動綠色低碳發展。2023—2024年雪季,長春全市接待游客5901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15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3.97%、133.24%。

  保護——

  “好環境,是發展冰雪旅游的底氣”

  白雪紅燈小木屋,不遠處,結了冰的伊通河兩岸,樹木枝頭“長”出晶瑩剔透的冰柱,隨風微微搖晃。正值周末,走進吉林長春南關區南溪濕地公園裡的城投南溪裡文旅小鎮,游客熙熙攘攘。“頭一次來東北,文旅小鎮將冰天雪地和民俗風情結合在一起,很有特色。”戴好帽子手套,手裡拎串糖葫蘆,來自山東的游客孫佳奧和女兒一起堆起了小雪人。“天氣冷,可咱這很熱鬧。”南溪濕地公園負責人華新宇介紹。

  建設城投南溪裡文旅小鎮,是長春依托伊通河資源發展都市冰雪旅游的一個縮影。伊通河貫穿長春南北,流經多個公園。過去,由於植被破壞、氣候變化、沿岸開發等因素,這裡環境算不上好。

  近年來,長春市委、市政府全面開展伊通河綜合治理攻堅戰,包括南溪濕地在內的多處伊通河水體同步作業:清理河道垃圾、運出地表雜物、引水建設涵洞……歷經一年多的時間,南溪濕地公園一個個發臭發黑的小河泡變成干淨的大水面。水體治理基本完成后,積極推進修復生態緩沖帶等工作,河水自淨能力穩步恢復。

  好生態帶來好前景。長春市冰雪資源豐富,擁有蓮花山、淨月潭等多個滑雪場。“如今包括南溪濕地在內的伊通河水清樹茂,市區也有條件發展冰雪旅游了。”華新宇說。南關區與城投集團合作,聯動伊通河周邊十二景,在南溪濕地公園、工業軌跡公園等點位推出冰封玫瑰、雪國列車等五大板塊十幾種冰雪旅游產品。

  冰凍的伊通河,成了天然的冰雪場地。跟著華新宇,記者在伊通河沿岸走走停停,“我們還打造了‘黑悟空’主題樂園,包含滑雪樂園、冬季露營區等多個區域。好環境,是發展冰雪旅游的底氣。”華新宇說。

  守護綠水青山,必須加強對冰天雪地生態資源的保護。長春市聚焦清潔取暖、流域治理等工作,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速綠色低碳轉型,“無廢城市”建設深入推進。2023年,全面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准,全年優良天數314天﹔全市水體16個國考斷面全部達到考核目標,優良水體比例為56.3%。

  長春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子聯說:“我們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切實保護好伊通河生態環境。未來,將進一步優化業態布局,增加互動體驗、休閑娛樂等公共設施,更好滿足群眾需求,做到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相統一。”

  轉化——

  “生態旅游、冰雪經濟是一把‘金鑰匙’”

  山巒起伏,森林茂密。白雪皚皚,玉樹瓊枝。

  “順著雪道飛馳而下,迎面是清新空氣,兩旁是銀裝素裹,滑了3個小時還意猶未盡。”在長春市淨月潭滑雪場雪具大廳,江西游客楊娜摘下滑雪頭盔,紅彤彤的臉頰上滿是興奮。

  雪具大廳一旁,淨月潭滑雪場負責人郭曉東望著熙攘的客流告訴記者:“雪場開板不久,每天接待游客就在1000人次以上。現在是寒假旺季,每天接待2000人次不成問題。”

  淨月潭滑雪場坐落於長春市淨月潭景區內。這裡森林覆蓋率達96%,是“城市綠肺”,也是生態屏障。

  如何拓寬綠水青山、冰天雪地和金山銀山之間的轉化通道?“生態旅游、冰雪經濟是一把‘金鑰匙’。”郭曉東介紹,依托東北地區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優勢,利用山巒起伏形成的天然雪場,冰雪運動、冰雪旅游等冰雪經濟蓬勃發展,用“冷資源”激活“熱產業”。“今年我們對雪具大廳、魔毯等基礎設施進行了更新改造,新增青少年雙板、單板雪具300多副,將為游客提供更舒心、暖心的游玩體驗。”郭曉東說。

  發展要以保護為前提。長春淨月潭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鄒明華舉了一個例子:“景區中的一處滑道深受游客歡迎。為了不破壞周邊樹木生長環境,同時又能滿足游客需求,景區創新設計立體化的復式滑道,縱向延伸空間。”如今,景區內森林面積實現持續增長。

  “加強生態保護,才能筑牢冰雪產業發展的根基,從而帶動冰雪旅游業向縱深發展,讓更多人端牢冰雪經濟的飯碗。”鄒明華說,“未來,我們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豐富冰雪旅游產品服務供給,提升旅游服務質量,擦亮淨月潭的冰雪品牌。”

  發展——

  “突出協同聯動,放大冰雪經濟綜合效應”

  暮色四合,列車到站。游客李先生帶著家人下了高鐵,卻並不急著去酒店住下,“我們已經訂好了今晚冰雪新天地的票,帶著行李,先去玩,再入住,省時間!”

  出站沒走幾步,來到長春站冰雪旅游專線1號線候車點排隊上車。不到一小時,就到了冰雪新天地,“我在網上都查好了,行李可以先暫存到游客大廳。”李先生很是滿意。

  有了美景,也要有配套的好服務。考慮到冰雪景點大多距離長春站、龍嘉機場等有一定距離,長春市交通運輸局在淨月潭、蓮花山等滑雪場開通城市公交,日發班次924趟。同時,對覆蓋市內景點和商圈的20條公交線路進行優化調整,確保其末班車時間與景區閉園時間同步。

  長春市文廣旅局副局長金勇介紹,這個雪季,我們規劃建設“一主兩新四場十園多點”的冰雪產品體系,以第二十八屆長春冰雪節為統領,推出冰雪節事、冰雪群文、冰雪體育、冰雪研學、冰雪演藝、冰雪商貿和冰雪促消費等七大板塊、300余項主題活動。

  大小、形狀、弧度……走進東北師范大學,吉林省冰雪運動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正為運動員腳掌結構建模,借助現代技術,運動員將擁有一雙更加合腳的滑雪鞋墊。近年來,實驗室先后研制出青少年競速類雪板、功能性定制滑雪鞋墊等冰雪產品。

  “冰雪裝備產業是冰雪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繁榮對推動冰雪運動廣泛開展、提升冰雪經濟核心競爭力意義重大。”吉林省工信廳副廳長唐亮說。

  大力發展冰雪裝備,既是轉化冰天雪地價值的重要舉措,也是推進老工業基地綠色轉型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長春關於冰雪裝備的好消息不斷:紅旗雪車實現國產雪車新突破,吉林省雪板打蠟車、百凝盾冰刀等產品亮相北京冬奧會……未來,長春將充分發揮科技研發優勢,與吉林市、遼源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等聯合,建設冰雪裝備產業園區,加快培育冰雪場地裝備與個人冰雪裝備產業,研制冰雪運動輔助訓練系統,提升服務保障力度。

  “我們將在國際化、規模化、品牌化、市場化上持續用力,各景區冰雪產品建設既要體現差異性、特色化,滿足游客多樣化需求,更要突出協同聯動,放大冰雪經濟綜合效應。”長春市委書記張恩惠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03日 07 版)

(責編:王瀟瀟、薄晨棣)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