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在融合與互動中抵達“共情”

王國平

2025年01月31日08:2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025年春節聯歡晚會》以精心的節目編排、精妙的內容創意和精巧的舞美設計,始終貫穿“歡樂吉祥、喜氣洋洋”的主基調,全面彰顯“巳巳如意、生生不息”的主題。整台演出在融合與互動中抵達“共情”是一個顯著的特點,也是一個鮮明的亮點。

  作為“春節”申遺成功后首次登場亮相的春晚,總台“蛇年春晚”踩著時代的節拍,著力弘揚和守護中華傳統文脈,在“傳統”與“現代”之間順暢往返。整場演出,傳統的氣息濃烈而厚重,又以現代意識重新擦亮傳統的光華﹔現代技術手段的運用得心應手,現代觀念的融入自然貼切,又以傳統為底蘊和根脈。

  蛇年的春晚,如何激活與之相關的傳統文化資源,是一道必答題,也是一道難題。小品《借傘》以《白蛇傳》這個民間傳說故事為切入口,巧妙融入京劇、粵劇、川劇、越劇《白蛇傳》唱段,再邀請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的兩位主演趙雅芝、葉童登台,唱起了耳熟能詳的主題曲。民間故事、傳統戲曲、經典劇集、當代風尚等內容,通過喜劇橋段的有效編織,由“一個點”連接為“一條線”,繼而撐開“一個面”,節目的容量得以擴充和延展。武術《筆走龍蛇》以成語“筆走龍蛇”為支點和引線,將李白在《草書歌行》中贊許懷素書法“時時隻見龍蛇走,左盤右蹙如驚電”的詩句,轉化為一場基於“聲光電”的動感“太極秀”,在飄逸、靈動而又富有力量的一招一式之間,成語有了新的亮色,歷史掌故有了新的成色,“文化自信”得以落地和張揚。

  一年一度的春晚,連綴起來就是一段歷史的記錄和表達,就是一個時代的表情集錦,這是因為這台演出始終緊跟時代步伐,抒寫時代新變,與時代的脈動緊密合拍,與生活的現場同頻共振。其實,在“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這三個終極性命題之中,或者說這三個命題之外,還蘊含著另外一個命題,那就是“我正在哪裡”。這個命題是讓人確立自己的坐標,對所處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精准定位。身處新時代,社會發展不斷呈現出精彩紛呈的新氣象、新風貌,時代進程不斷展現出挺膺擔當的新作為、新格局。總台春晚以文藝聯歡的形式,對中國人“此時此地”正在經歷的大事要事或生活中的日常瑣事,進行審美性觀照和創造性講述。2024年6月嫦娥六號在月球背面成功著陸,實現人類首次在月背採樣。今年春晚邀請陪著“嫦娥”長大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人民科學家”葉培建親臨現場,向勇於攀登的科研工作者致敬。隨之編排的歌曲《玉盤》,將中國人的千年奔月夢想以舒展的旋律詠唱出來,以優美的童聲傳達出來。新媒介時代,“鍵盤俠”“標題黨”“流量至上”等網絡亂象時有發生。相聲《沒那麼簡單》以“速寫畫像”的方式,勾勒出這些“無中生有、無事生非”言行的亂象,揭示了它們如何嚴重影響有效信息的准確傳達,在喜劇的演繹中完成一次大范圍的提醒。

  今年的春晚還善於將個體情感與家國情懷貫通起來,由“我”出發,以“我”為圓心,畫出更大的同心圓,傳達的是“我們”共同的感受和心願。重慶、湖北武漢、西藏拉薩、江蘇無錫四地分會場,讓鏡頭最大程度展示當地的歷史、風物、民俗、方言等文化特色,展現“誰不說俺家鄉好”的熱情和豪邁,突出各自“地域性”的同時又一起奔向“公共性”,在喜慶的氛圍中體現“中華一家親”“共享中國年”的宏大主題。蛇年春晚訴說的是“一段情”,一段喜迎新春的歡悅激情,一段奮力奔赴美好生活的無懼豪情,一段深沉而庄嚴的家國深情。全球億萬觀眾和用戶通過線上線下、大屏小屏,領略、參與並且升華了這段情,也被這段情所感動、所震撼。

  (作者為光明日報文藝部高級編輯)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31日 04 版)

(責編:王瀟瀟、梁秋坪)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