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長征路上過春節

——紅25軍在陝南的兩次戰斗

胡遵遠

2025年01月28日09:02    來源:中國軍網

“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春節近,鄉情濃。在南征北戰、戎馬倥傯的革命戰爭年代,為了國家獨立、民族解放,革命先輩們舍棄團圓,在戰火硝煙中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當年鏖戰急”的春節。

1935年,紅25軍在爆竹聲中吹響前進的號角,在陝西省柞水縣、藍田縣連續發起蔡玉窯、文公嶺兩次戰斗,重創了國民黨陝軍第126旅,為隨后創建紅25軍第二塊革命根據地奠定基礎。

1934年11月16日,紅25軍在中共鄂豫皖省委率領下,高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2先遣隊旗幟,由羅山何家沖出發西進,開始了長征。

12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陝西省雒南縣庾家河召開第十八次常委會。根據花山寨會議關於紅25軍實行戰略轉移和創建新的革命根據地的戰略任務,會議研究決定在鄂豫陝邊創建新的革命根據地,並確定在開辟新蘇區的過程中,首先要以武裝斗爭打開局面,同時展開創建根據地的工作。為適應新的斗爭要求,會議還決定將中共鄂豫皖省委改建為中共鄂豫陝省委,省委成員不變。

會后,紅25軍根據庾家河會議精神,主力部隊展開大回旋的作戰行動,南下鄖西,北返雒南,東入盧氏,西轉藍田,掃除民團武裝和反動政權,摧毀國民黨在廣大鄉村的統治基礎。

1935年1月初,紅25軍由雒南地區再度南下。1月9日,紅25軍攻克鎮安縣城,殲敵保安隊一部,救出大批“抗捐犯”,並繳獲大量棉花和布匹。隨后,紅25軍乘勝在南部鄖西、洵陽、鎮安、山陽4縣邊界地區橫掃民團,宣傳“五抗”(即抗捐、抗債、抗糧、抗夫、抗丁),發動群眾,鎮壓豪紳惡霸,鏟除“地頭蛇”,摧毀保甲組織,發動和組織群眾建立蘇維埃基層政權。很快,紅25軍就在鎮安的白塔、茅坪、大小米糧川,鄖西的一、二、三天門和丁家坪等地,成立第一批區、鄉蘇維埃政權。至1月底,紅25軍已在鄖西、洵陽、鎮安、山陽4縣邊界地區開辟第一塊革命根據地。

紅25軍在鄂豫陝邊地區生根立足,引起國民黨軍的高度警惕。蔣介石命令駐河南的第40軍115旅2個團開入陝西南部,駐湖北均縣的第44師130旅3個團推進到上津、白河,配合陝軍第126旅、警備第2旅、警衛團對紅25軍發動第一次“圍剿”。

1月下旬,陝軍第126旅、警備第2旅進至鎮安縣城以東、以南地區,向紅軍逼近。紅25軍為爭取主動,各個擊破來犯之敵,遂由山陽、鄖西交界地區北上袁家溝口,而后轉到鳳凰嘴,突然出現在敵人后方。敵第126旅、警備第2旅急忙掉頭尾追。為調動敵人、創造戰機,紅25軍決定以223團3營襲佔柞水縣城,吸引敵警備第2旅西進,主力部隊則向北經李家砭、金米至蔡玉窯,相機誘殲敵第126旅。

1月31日,紅25軍第223團3營的官兵化裝成便衣隊,進至柞水縣王家河口、石鎮街,刷寫了“打倒土豪劣紳、建立蘇維埃政權”等標語,將鎮上富商大賈鋪子的貨物和布匹分給當地的勞苦群眾。國民黨柞水縣政府職員聞訊后,全部潛逃。紅軍部隊攻進縣城后,打開監獄,放出“抗捐犯”。17時許,部隊在縣城東門內召開群眾大會,軍首長在大會上講話,宣傳黨的政策,號召受剝削、受壓迫的窮苦人民拿起武器進行武裝斗爭,推翻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建立蘇維埃政權。隨后,紅軍部隊撤離柞水縣城,奔赴蔡玉窯。

當天,紅25軍獲悉國民黨“圍剿”主力陝軍第126旅252團單獨向蔡玉窯追剿並途經馬耳峽的情報后,及時研究作戰部署,令主力部隊於2月1日清晨前埋伏在馬耳峽的秦家梁、銀洞溝梁、鷹歌山梁兩面山上。2月1日中午,當敵軍追到馬耳峽秦家梁山下時,紅軍吹響了戰斗號角,以兩面山坡有利地形向敵發起猛烈進攻,敵軍頓時亂作一團。

整個戰斗持續約3個小時,紅軍擊潰敵2個營,殲敵1個多營,繳獲步槍100余支、機槍3挺、手榴彈200余枚。戰斗結束后,軍部在蔡玉窯街廟前召開聯歡會,會上宣布成立蔡玉窯游擊隊。同時,把土豪劣紳的財物、土地分給當地勞苦群眾。

蔡玉窯戰斗后,紅25軍向北轉移至藍田縣葛牌鎮。當時已近年關,2月4日是農歷春節,經過長期轉戰,紅25軍本打算讓官兵在葛牌鎮稍作休整,過個好年。然而大年初一剛過,國民黨陝軍第126旅第251、第248團向葛牌鎮進攻。紅25軍事先得到情報,冒著大雪進行戰斗准備,先敵佔領葛牌鎮以南之文公嶺一帶高地。

2月5日14時許,敵第251團首先發動進攻,被紅25軍阻於陣地前沿。接著,增援之敵第248團到達。紅25軍又以猛烈的機槍火力壓制了增援部隊。與此同時,紅25軍分別由正面和左翼發起猛烈反擊。此次戰斗持續4個多小時,殲滅敵第126旅2個多營,俘敵150余人,其余敵人倉皇向南潰退,共繳獲步槍200余支、機槍6挺、手榴彈350余枚、子彈1000余發。

蔡玉窯、文公嶺兩次戰斗,使敵第126旅受到重創,一時不敢繼續進攻。紅25軍乘勝在陝東南的藍田、商縣、山陽、鎮安、柞水5縣邊界地區發動群眾,建立地方游擊隊、抗捐軍,擴大紅軍隊伍。同時,紅25軍還以繳獲的部分槍支武裝群眾,發展地方武裝,並派數名干部到地方工作,於紅岩寺、袁家溝口等地建立第3、第4路游擊師。在此期間,紅25軍先后在藍田葛牌鎮、柞水紅岩寺、曹家坪、山陽小河口、袁家溝口、牛耳川、杜家溝等地建立區、鄉蘇維埃政權,創建了第二塊革命根據地。

相關鏈接

紅軍家屬珍藏《什麼是紅軍》傳單

為創建新的革命根據地,紅25軍在庾家河會議同一天,以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2先遣隊政治部的名義,編印了《什麼是紅軍》的傳單,就中國工農紅軍的性質、宗旨、任務及有關政策,作了通俗而有力的宣傳。“紅軍是工人農民的軍隊,紅軍是蘇維埃政府指揮的軍隊,紅軍是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紅軍的基本主張是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分配給農民”……幾百字的一頁傳單,在廣大群眾中產生重要作用,擴大了黨和紅軍的影響。

1935年正月十四日,紅25軍來到鄖西廟川虎頭岩,組織發動群眾第二天到泗峽口開大會。會上,紅軍“打土豪、分田產”的主張獲得群眾的支持,許多人當場報名參加紅軍,其中就包括村民李玉才。

5月,經組織批准,李玉才回家看望病重的母親。臨行前,部隊發給他一張《什麼是紅軍》傳單,讓他回去后繼續宣傳紅軍,擴大紅軍力量。李玉才將傳單縫在衣服夾層裡,秘密帶回了家,並交給妻子劉立英,反復叮囑妻子無論如何都要保護好這張傳單。劉立英將傳單仔細疊好夾在族譜中,藏在一間漆黑屋子的牆台上,再用木板嚴嚴實實蓋好。

紅軍主力北上后,白色恐怖籠罩著村落。在國民黨反動軍隊和地方反動武裝的反復搜查中,劉立英受盡折磨也沒有交出這張紅軍傳單。這張傳單被她包了又包、藏了又藏,幾經轉移,終於被保存下來。

1981年,得知鄖西縣在當地收集、核查史料,劉立英便上交了這張保存了近半個世紀的傳單。

(責編:劉圓圓、唐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