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春節將至,記者在火車上、商超裡、村禮堂感受到——

文明過節年味濃(新春走基層)

本報記者  張文豪  王  洲  竇  皓

2025年01月26日08: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做好2025年元旦春節期間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出:“倡導勤儉文明廉潔過節”。春節將至,本報記者分赴多地,採訪勤儉節約、文明過節的好做法、新風貌。

  ——編  者

  

  高鐵訂啥餐?

  特色小碗菜,可口易光盤

  上午11時許,G3282次列車駛入河南商丘站。9號車廂餐車裡,已陸續有乘客前來就餐。

  餐位上,乘客正吃得津津有味。“我倆點了一份鐵棍山藥鳳尾蝦,飯菜適量可口,孩子很喜歡。”韓鳳霞老人帶外孫女到上海探親,點了餐車上供應的特色小碗菜。“這一碗菜搭配免費的米飯,一老一小吃剛剛好。”韓鳳霞說。

  小碗菜餐盒容量約350毫升,包裝上除了日期、配料等信息,還印有地名和菜品名。

  鄭州客運段旅行服務車間負責人鄧艷介紹:“小碗菜系列有13個地市菜品,價格從15元到38元不等,很受乘客歡迎。”

  臨近12時,餐車熱鬧起來。乘客用手機發起訂單,餐服人員姚惠慧根據訂單信息,將套餐盒飯、小碗菜從餐車冷藏櫃中取出,加熱后送到指定座位。

  “以前常點二葷一素的套餐盒飯,有時會遇到喜歡的菜不夠吃、不想吃的菜沒法換,有些菜就浪費了。”來自江蘇淮安的乘客楊先生說,有了小碗菜后,訂餐選擇多了,飯菜也更可口。

  列車餐品全程通過冷鏈配送,保質期24小時。如何在供應環節減少消耗與浪費?

  “我們根據小碗菜的銷售情況,不斷完善配比。目前,小碗菜和傳統套餐盒飯整體按3︰7的比例搭配。”鄧艷說,根據上一周銷售數據、列車編組定員變化、次日客流情況,每個車次的上餐數量會實時調整。

  鐵路餐飲公司的數據顯示:推出小碗菜之前,G3282次列車每日供應冷鏈餐130份、日均報廢量10份,報廢率約為7.7%﹔最近一周,每日供應傳統冷鏈餐85份、小碗菜45份,日均報廢量4份,報廢率進一步下降。

  禮品怎麼選?

  包裝有變化,所見即所得

  年節走親訪友,禮盒類產品受到不少消費者青睞。記者走訪發現,消費者對包裝的要求變為簡約、實在,這也影響著商超的進貨選擇。

  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盒馬鮮生十裡堡店內,來自山東聊城的耿女士正在挑選節日禮品,“禮品既要顯得有檔次,又不要浮夸。咱們過日子講實惠、不浪費!”

  耿女士選中了一款“新春禮籃”。“外觀是中國紅,很喜慶。箱內沒有多余的內置隔板等配件,商品裝得滿滿當當、實實在在,所見即所得。”耿女士說。

  消費者越來越理性,也越來越具有自主性。在一家連鎖超市,市民趙女士散稱了10斤即食冰糖葫蘆和驢打滾,打算作為返鄉贈送親友的春節禮品。過去,她通常選擇有面子的禮盒裝,今年則准備在網絡上購買創意禮盒,自己分裝。

  趙女士向記者展示了她“種草”的各類創意包裝:有寫著吉祥話的,有卡通漫畫涂鴉的,還有印有網絡流行語的,凸顯時尚和個性。“這種文創禮盒包裝設計得精美喜慶,孩子們喜歡,價格也不貴。”趙女士說。

  記者發現,不少大型商超會在採購源頭就對禮盒的包裝層數、空隙率、包裝成本、售價比例等進行嚴格篩查,防止過度包裝的商品進入銷售渠道。

  “日常巡店時,過度包裝是抽檢的重點項目。一旦發現,我們會及時與供應商溝通整改或退貨。”盒馬鮮生高級經理蔡敏學介紹。

  京客隆集團相關負責人對此深有同感:“消費者越來越理性務實,節日禮品消費追求的不再是噱頭,而是性價比和文化味兒。”

  “村晚”如何辦?

  自己露兩手,裝備能共享

  近日,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熟溪街道溪裡村的文化禮堂裡,一場迎新春戲曲展演正在進行。

  浙江省文化特派員石小倩負責籌辦這次迎新春戲曲展演,如何節儉辦展演,把閑置資源利用好,石小倩有心得。

  村民自己當演員。

  禮堂中央,老中青三代村民帶來的婺劇選段《樊梨花·巡營》方才唱罷,越劇《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便又登場。身著戲服,妝容清秀,“總導演”石小倩和村民們同台獻藝,台步雖說邁得還不熟練,依舊收獲陣陣掌聲。

  從婺劇到越劇,再到民樂演奏……平日裡每周五,許多村民都會去縣文化館在村裡設立的戲曲驛站學習交流。這次,村民們自己當演員,正好展示學習成果,人人都想露兩手。

  “以前過年請人來村裡演出,得自己掏錢,動不動就得上萬元,咱村裡戲迷多,這不就是現成的演員?”石小倩說。

  裝備可以共享著用。

  “來,搭把手!”演出前,村民傅國強把塑料椅擺放整齊:不多不少,剛好108個。“平時俺家做農村的大席生意,最不缺的就是椅子。”傅國強一聽有村民自個兒的演出,一臉樂呵:“能作點貢獻是榮幸!”鄰村村民何世明拿著話筒,調試音響。他平日裡喜歡唱歌,自己購置了一套音響設備,這次也有了用武之地。

  現場喜氣洋洋的布置,也來自閑置資源。房檐下亮起紅彤彤的燈籠,窗戶上貼了窗花,這些是做婚慶生意的村民陳超帶回來的。“我把沒用完的節慶用品帶回了家,反正閑著也是閑著,給文化禮堂作點貢獻。”陳超說。

  搬出村委會閑置的桌椅板凳,文化禮堂前還擺起了攤位——幾張舊報紙當桌布,鋪上紅紙,村裡的書法愛好者賀潮浪、賀子和為村民免費寫春聯﹔沒用完的紅紙紅布條,做成紅絲帶,裝點在樹梢,增添了年味兒……

  忙碌了大半個月的石小倩算了算:“相比於以往,成本降了,大伙兒樂了,年味兒也在人與人交往間,漸漸濃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26日 01 版)

(責編:王瀟瀟、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