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沈小曉 任 彥 黃培昭
2025年01月23日08: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厄立特裡亞不久前舉辦的第六屆中國風箏文化節上,當地小學生體驗風箏制作。 |
身著中國傳統民族服裝的厄立特裡亞青年依次登台表演中國民族舞、現代舞、扇子舞等,曼妙的舞姿贏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這是日前厄立特裡亞高等教育與研究院孔子學院(以下簡稱“厄特孔院”)舉辦“喜迎新年”中國歌舞比賽的場景。
中國和厄立特裡亞傳統友誼深厚。近年來,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厄兩國人文交流不斷深化,互利合作的民意基礎日益深厚。
“學好中文,我們的未來不是夢”
“鮮花曾告訴我你怎樣走過,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個角落……”厄立特裡亞阿斯馬拉大學綜合樓二層,一陣優美的歌聲在走廊裡回響。循著熟悉的旋律輕輕推開一間教室的門,學生們正跟著老師學唱中文歌曲《同一首歌》。
這是厄特孔院阿斯馬拉大學教學點的一節中文歌曲課。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歌詞大意,老師尤斯拉·穆罕默德薩爾·侯賽因逐字翻譯和解釋歌詞。隨著伴奏聲響起,學生們邊唱邊隨著節拍搖動身體,現場氣氛熱烈。
“這是中文歌曲初級班,共有32人。學生大部分來自首都阿斯馬拉的中小學,年齡最小的僅有6歲。”尤斯拉告訴記者。
尤斯拉今年23歲,是厄立特裡亞一所公立學校的藝術老師。她12歲開始在厄特孔院學習中文,在2017年第十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中獲得厄立特裡亞賽區第一名,並和同伴代表厄立特裡亞前往中國參加決賽,獲得團體優勝獎。2022年起,尤斯拉開始在厄特孔院兼職教授中文歌曲,每周末兩個課時。“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我希望我的學生們能夠通過中文歌曲更好地理解中國文化。”她說。
“姐姐,你想去中國嗎?”“非常想!我想去看故宮、爬長城。”尤斯拉的學生中有一對能歌善舞的姐妹,姐姐露婭今年15歲,妹妹莉婭14歲,兩人都已在厄特孔院學習多年,中文說得格外流利。
露婭對記者說:“這些年來,懷著對中文和中國文化的熱愛,我們姐妹倆始終相互鼓勵,一起學習。我們的中文一天比一天好,還學會了中文歌和中國舞。我們一定要到中國去。學好中文,我們的未來不是夢!”
據厄特孔院中方院長黃鳴飛介紹,這所孔院成立於2013年3月,由貴州財經大學和厄立特裡亞高等教育與研究院合作建立,開設了中國語言課程和中國文化課程,注冊學生2萬余人次。10余年來,厄特孔院已成為當地民眾了解中國的一扇窗口。
黃鳴飛表示,隨著來學習中文的人日益增多,阿斯馬拉大學教學點已難以滿足教學需要。2024年4月,由中企蜀道集團所屬四川路橋承建的孔院教學樓項目在阿斯馬拉開工建設,預計今年上半年竣工,建成后將為厄特孔院提供全新的辦學場地。
“在中國學習的經歷讓我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多年來,厄立特裡亞廣大赴華留學生和培訓人員積極投身國家建設,成為助力該國發展的人才和厄中友好的見証者和推動者。
在厄立特裡亞全國婦女聯盟工作的約翰娜·特韋爾德·凱萊塔就是其中一位。她曾在中華女子學院攻讀碩士學位,研究方向是女性領導力與社會發展。其間,她實地走訪中國多個地區,獲得了觀察中國社會發展的第一手資料。
談起在中國求學的經歷,約翰娜記憶猶新:“中國的發展在當今世界是獨一無二的。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前行,中國創造了發展奇跡,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的發展經驗值得許多國家學習借鑒。”
正在西南大學學習的厄立特裡亞博士生穆盧蓋塔·澤穆伊對中國懷有深厚感情。8年前,在北京師范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后,穆盧蓋塔在社交媒體上寫下這樣一段話:“這是我人生的重要一步,自此我擁有了一雙堅固的鞋子,賦予我穿越荊棘的力量。”
穆盧蓋塔密切關注中國在經濟、科技、教育等領域的發展,“中國在科研等方面的實力與日俱增。在中國學習的經歷讓我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從中受益匪淺。”
23歲的莉迪亞·埃斯蒂法諾斯已在厄特孔院學習3年,在中國書法、中國畫等方面表現十分優秀,在2024年厄立特裡亞賽區的“漢語橋”比賽中獲得一等獎。莉迪亞說:“學習中國書法讓我的內心變得安寧和純粹。我也喜歡中國的服飾,希望未來能去中國學習,把中國不同民族元素融入服裝設計中,創作出更多精美作品,也把厄特文化分享給更多的中國朋友。”
“不管遠近都是客人,請不用客氣﹔相約好了在一起,我們歡迎你……”在一場中厄青年聯誼活動上,四川路橋中方員工同當地大學生合唱《北京歡迎你》。厄立特裡亞技術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魯夫塔·謝拉是其中一名演唱者,她很早便在孔院學習中文,一直在為去中國留學作准備。“這句歌詞是我們兩國人民友誼的生動寫照。無論是投身於厄立特裡亞基礎設施建設的中企員工,還是在中國留學的厄立特裡亞學子,兩國人民攜手努力,必將推動兩國關系不斷向前發展。”魯夫塔說。
厄立特裡亞高等教育委員會主任助理薩馬瑞表示:“每年我們都會組織學生到中國訪問學習,目前有超過5000名厄立特裡亞學生在中國留學。學習中國的教育經驗,有助於提升厄立特裡亞的教育水平。”
“共同向世界展示非洲和亞洲的燦爛文明”
從阿斯馬拉出發,沿著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一路向東尋找絲路印跡。驅車兩個小時,記者來到位於厄立特裡亞港口城市馬薩瓦的北紅海省博物館。
博物館二層陳列著一個發掘自阿杜利斯古城的中國古代陶制酒器,罐身上寫著“萬”“和”“禪”“山”等漢字。“這件文物証明,很早以前我們就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進行貿易往來與文化交流。這也是厄立特裡亞與中國友好交往歷史的有力証明。”北紅海省博物館研究與文獻部負責人伊薩亞斯·特斯法茲吉說。
厄立特裡亞國家博物館考古學和人類學研究員菲爾蒙·特韋爾德十分喜愛中國文化。他表示:“學習彼此的語言和文化,將幫助厄中兩國人民更好地理解彼此,助力雙方交往,搭建友誼橋梁。”
厄立特裡亞國家博物館館長塔吉丁·努裡達姆·優素福曾多次訪問中國,對中華文明的傳承與創新、現代化博物館的建設與發展印象深刻。“中國博物館不僅有許多保存完好的文物,還充分運用先進科技手段進行展示,幫助人們更好理解中華文明。”塔吉丁說,“厄立特裡亞與中國都擁有悠久的文明,始終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我希望未來與中國同行加強合作,共同向世界展示非洲和亞洲的燦爛文明。”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23日 03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