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科技賦能,為找礦添“利器”(延伸閱讀)

本報記者 常 欽

2025年01月22日08: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近年來,新理論、新技術、新裝備的廣泛應用,有效提高了我國礦產勘查的深度、精度和效率。

  科技創新和裝備建設,為找礦行動添“利器”。我國自主研制的岩心鑽機基本滿足4000—5000米地質鑽探需求,初步構建了“星—空—地—海—井”技術體系,助力一批大型礦床的發現及資源基地的增儲上產,為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順利實施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撐﹔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大洋鑽探船“夢想”號正式入列﹔“地殼一號”挺進地球深部﹔自主研制出航空重力、航磁矢量等全系列技術裝備和地球物理軟件系統,創建了第三代綜合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體系﹔形成了多尺度地球化學填圖技術體系。

  自然資源部地質勘查管理司司長熊自力介紹,近年來,“十四五”深地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正式立項實施,“深時數字地球”國際大科學計劃啟動實施,“戰略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重點研發專項完成任務部署,能源資源有關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標准體系不斷完善,地質礦產領域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得到顯著優化。

  理論創新方面的突破,讓找礦實踐有依據。創立碰撞型斑岩銅礦成礦理論、中國東部板內燕山期大規模成礦動力學模型、膠東金礦熱熔伸展成礦理論和階梯式成礦模式、三門峽盆地油氣成藏新認識、鋰礦“多旋回深循環內外生一體化”成礦理論、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內生外成”理論和多期多階段角礫岩型稀土成礦模式,建立了一批重要成礦區帶找礦模型,為指導地質找礦實踐,推動資源基地建設提供了理論依據。

  小礦變大礦、一礦變多礦,推動礦產資源節約集約和高效利用,取得積極成效。首次突破低品位鈮資源高效利用關鍵技術,盤活竹山—竹溪地區鈮資源92.9萬噸﹔創新超微細粒鈦鐵礦高效回收技術,盤活攀西地區鈦資源近8700萬噸。加大選礦技術攻關力度,攻克了一系列共伴生、低品位、難選冶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並工程化應用,將一大批“呆礦”變“活礦”,大幅延長礦山服務年限、提高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效益。

  同時,推廣應用300多項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應用企業的平均開採回採率、選礦回收率均提升9個百分點,綜合利用率提升15個百分點,礦業產值增加超過3700億元。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22日 07 版)

(責編:王瀟瀟、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