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銀發經濟的金色機遇(金台隨筆)

霍旻含

2025年01月22日08: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北京市建國門街道趙家樓社區,“市集”有著不一樣的“打開方式”——

  每月8日,“醫、食、住、行、娛”等各類服務商前來“擺攤”,理發、縫紉等生活服務,金融理財、法律維權、旅游等專業咨詢,保健藥品、地方美食等商品銷售,應有盡有﹔社區“活力老人”爭當志願者,修自行車、測血壓血糖等,各展所長……聚焦老年人需求,把商品、服務送到家門口,“助老市集”為社區老人們的生活帶來不少便利。

  社區搭台、企業唱戲、老人參與、各方受益……小小“助老市集”,照見構建老年友好型社區的努力,也蘊藏著做好養老服務工作的啟示。

  讓老年生活更幸福,社區大有可為。當前,我國已步入中度老齡化社會,老齡化規模大、程度深、速度快。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統計,超九成老年人傾向選擇居家養老。作為家庭之外的基本社會單元,以及多數老人的日常居住、活動場所,社區是養老的重要一環,與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緊密相關。擴大社區養老服務有效供給,可以為居家養老提供有力支持。

  社區都能做些什麼?網格化管理機制下,社區工作者在日常管理與服務中“勤走動”“擦亮眼”,可以更好了解老年人的急難愁盼。同時,社區可以充分發揮連接資源、整合資源的作用,在“廣結善緣”中實現“握指成拳”。比如,趙家樓社區廣泛動員銀行、高校、物業公司等40多家單位參與助老志願服務,有的單位給失能老人家中加裝了扶手,有的單位直接“認領”困難老人。

  事實証明,隻要社區“搭好台”,“唱戲者”往往一呼百應。社區牽頭組織,各方力量優勢互補,在社區“助老市集”、愛心餐、高齡失能老人的醫養陪伴等公益活動中各顯其能,既彌補了一些社區人力物力的不足,也更好滿足了老年群體的多元需求。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老年人不只是被關懷、照料的對象,更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參與者。在基礎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通過志願服務、技能傳授、文體活動等方式融入社會,是老年生活幸福感、價值感的重要源泉。

  趙家樓社區成立“銀齡管家助老志願隊”,讓余熱更“火熱”﹔新疆吉木薩爾縣建起“農村互助幸福院”,讓有自理能力的獨居老人互助養老﹔湖南湘潭岳塘區依托社區“銀發人才工作室”等平台,以銀發力量賦能基層治理……觀察各地實踐可知,創新老年群體的社會參與機制,激發銀齡互助熱情,正在讓更多老年人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同時為社會發展帶來諸多助益。數據也可佐証,截至2024年7月,全國參與“銀齡行動”老年志願者總人次已超700萬,受益群眾4億多人次。

  從身邊老年人的幸福生活中,我們能看到銀發經濟的金色機遇,但想要“掘金”還需要下功夫。今天,越來越多懂科技、愛時尚、有活力、重品質的老年人,正在推動養老需求不斷更新迭代,從生存型向享受型轉變。在網購平台上,直播設備、攝影器材、智能產品、寵物食品等已經成為老年人的“新寵”。更加貼近老年人的生活,深入了解老年人需求,更好把握銀齡消費的新特點新趨勢,才能更好推動銀發經濟提質擴容。

  從熱鬧的“助老市集”,到溫馨的“老年食堂”,再到花樣“上新”的“銀齡課堂”,孝老助老的空間廣闊。多想實策、多出實招,就一定能更好滿足老年人的美好生活需要,讓老年人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22日 05 版)

(責編:王瀟瀟、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