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7日08:3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經濟全球化是人類社會前進的必由之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各國既要有認清大勢的智慧,也要有趨勢而行的決心和信心,攜手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
“世界到底怎麼了?”一個困擾許多人許多年的問題,答案各不相同,有的人將其歸咎於經濟全球化。
2017年1月17日,習近平主席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題為《共擔時代責任 共促全球發展》的主旨演講。這篇被國際輿論界譽為“冬日裡的暖陽”的重要演講,廓清迷霧,指出把困擾世界的問題簡單歸咎於經濟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實,也無助於問題解決,強調要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消解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讓它更好惠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
8年來,國際社會圍繞經濟全球化的討論也不斷增多。在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保護主義威脅上升、全球貧富差距拉大的當下,國際社會有關經濟全球化的問題主要有三個:經濟全球化停滯或倒退了嗎?如何看待經濟全球化遭遇的逆風和回頭浪?如何化解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問題和挑戰?
(一)
經濟全球化並未陷入停滯,更沒有被逆轉,而是在逆風之中繼續發展。
貿易是衡量經濟全球化運行狀況的重要指標。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的《全球貿易最新動態》顯示,2024年全球貿易額預計達到33萬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同比增長3.3%。全球貿易展現強勁韌性,尤其是數字貿易、服務貿易等日趨活躍。
盡管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蔓延,個別國家熱衷於搞“脫鉤斷鏈”“小院高牆”,但從世界整體格局看,各國企業依舊在遍布全球的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中共生共榮。根據《世界開放報告2024》,近年來全球價值鏈保持總體擴張趨勢,數字化、綠色經濟、服務業正在推動全球開放進程。
人類依舊生活在經濟全球化塑造的世界之中。全球物流巨頭敦豪集團和美國紐約大學以貿易、資本、信息和人員流動數據為基礎,計算了反映全球化進程的綜合指數。從2001年以來的變化看,該指數近年來維持25%左右的最高水平。敦豪快遞負責人約翰·皮爾遜表示:“這一最新發現明確反駁了全球化正在逆轉的觀點。全球化深刻重塑了我們的世界,仍然蘊含進一步發展的巨大潛力。”
從政策取向看,所謂經濟全球化“休克論”“停滯論”同樣不成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高質量實施正在給地區國家帶來巨大發展紅利,《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不但沒有因個別國家退出而式微,反而吸引更多國家加入。非洲各國加快自貿區建設步伐,《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協定》去年在南非、加納和肯尼亞等多個國家實施。2024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談判實質性完成,中國與秘魯簽署自貿協定升級議定書,中國—新加坡自貿協定再升級。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就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推進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等形成重要成果共識。放眼全球,推動開放發展的政治共識與政策舉措不斷增多。
“全球南方”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的作用不斷上升。根據《世界開放報告2024》,2008年至2023年,發達經濟體開放指數下降7.7%,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開放指數上升5.0%。2023年,金磚國家開放指數同比提高0.5%,比2008年提高8.0%。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的最新《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資流量中,發展中經濟體佔比65%。全球南方國家日益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重要力量。
(二)
經濟全球化正遭遇逆風和回頭浪,這是事實,但逆風和回頭浪阻擋不了經濟全球化大勢。
江河九曲,終將入海。歷史上,兩次世界大戰讓全球經濟陷入混亂,跨國貿易路線被切斷,國際合作機制崩塌。長達近半個世紀的冷戰對抗,讓世界分裂為壁壘分明的兩個陣營,經濟交流受阻,資源流通不暢。然而,從歷史的長周期看,這些都沒有阻止世界重回經濟全球化的軌道。究其根本,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是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
當前的經濟全球化逆風是少數國家國內政治轉向的產物,並不意味著經濟全球化促進全球福祉這個根本邏輯發生了改變。世界貿易組織的數據顯示,1996年至2021年,貿易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佔比越高,中低收入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就越快。這充分表明,開放是一個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
經濟全球化雖然動力和阻力膠著,但動力仍然勝過阻力。當前世界經濟數字化、綠色化、智能化進程不斷加快,為經濟全球化再度加速蓄積了強勁動能。全球電子商務快速發展,海外倉建設方興未艾,是數字貿易大潮的一個縮影。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2023年全球數字化交付服務出口額4.25萬億美元,同比增長9%,佔全球服務出口的54.2%,規模再創歷史新高。綠色可持續發展成為全球共識,世界經濟“含綠量”不斷提升,開放合作機遇不斷涌現。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容量同比增長50%,綠色債券銷售額增長超過10%。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和自動駕駛技術的進步,正在促進全球汽車產業的新一輪深度合作。正如歐洲對外關系委員會主任馬克·倫納德所指出的,由於能源和技術的加速變革,世界正經歷“再全球化”而非“去全球化”。
(三)
經濟全球化正處在新的十字路口,善加引導、趨利避害,才能健康發展、行穩致遠。
“就實現包容性而言,保護主義既不高效,也不劃算,更多更好的貿易才能讓更多民眾和地區融入全球經濟的主流。”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伊維拉指出。《2024世界貿易報告》警示,保護主義加劇可能使縮小貧富差距的進程倒退30年。聯合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都警告,提高關稅可能影響全球經濟增長。各國特別是主要經濟體必須堅持開放發展大方向,抵制保護主義,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
解決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問題,關鍵是要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解決好資源全球配置造成的國家間和各國內部發展失衡問題,讓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都能參與並享有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使發展既充分又平衡,才能推動經濟全球化進入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續的新階段。這需要各國政府展現智慧和行動力。正如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曾指出:“當今領導人面臨的挑戰和責任是,既要對抗貿易保護主義,又要讓貿易成為包容性增長的原動力。”推動經濟全球化普惠包容發展的進程也許不會很順利,也許無法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各方要始終保持“行則將至、做則必成”的信心。
中國走的就是一條在開放中謀求共同發展的道路,參與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中國的發展,也給其他國家帶來了廣闊發展機遇。中國的發展証明,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能夠促進各國共同發展。這是中國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的原因。
經濟全球化是人類社會前進的必由之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各國既要有認清大勢的智慧,也要有趨勢而行的決心和信心,攜手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17日 03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