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重讀毛澤東《愚公移山》

陸振興

2025年01月04日08:42    來源:解放軍報

1945年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毛澤東同志致閉幕詞,號召全黨和全國人民堅定革命必勝的信念,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這個講話,在編入《毛澤東選集》時,題為《愚公移山》。毛澤東同志的號召,激勵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排除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從勝利走向更大勝利。

在講話中,毛澤東同志指出,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是“一個很好的大會”,此次大會決定了黨的路線,“這就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他強調,“大會閉幕以后,很多同志將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去,將要分赴各個戰場。同志們到各地去,要宣傳大會的路線,並經過全黨同志向人民作廣泛的解釋。”宣傳大會的路線,就是“要使全黨和全國人民建立起一個信心,即革命一定要勝利”“首先要使先鋒隊覺悟,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但這還不夠,還必須使全國廣大人民群眾覺悟,甘心情願和我們一起奮斗,去爭取勝利”。

中國革命是在極其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中進行的,面對的是極其強大極其凶惡的國內外敵人,遇到的困難、問題之多和解決的難度之大在人類歷史上是極為罕見的。當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偉大勝利之時,美帝國主義卻公然實行扶蔣反共政策,國民黨反動派反共反人民的氣焰更加囂張,新的更加嚴峻的困難和挑戰已然擺在中國人民面前。

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閉幕這個重大歷史時刻,毛澤東強調,“要使全國人民有這樣的信心:中國是中國人民的,不是反動派的。”他明確指出:“美國政府的扶蔣反共政策,說明了美國反動派的猖狂。但是一切中外反動派的阻止中國人民勝利的企圖,都是注定要失敗的。現在的世界潮流,民主是主流,反民主的反動只是一股逆流。目前反動的逆流企圖壓倒民族獨立和人民民主的主流,但反動的逆流終究不會變為主流。”他進一步指出,在現在的世界上,帝國主義國家中的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和帝國主義宗主國之間的矛盾,這三種矛盾不但依然存在,而且發展得更尖銳了,更擴大了。由於這些矛盾的存在和發展,世界上的反動逆流總有一天要被克服下去。

在講話的最后,毛澤東說,現在中國正在開著兩個大會,一個是國民黨的第六次代表大會,它的目的是要消滅共產黨和中國民主勢力,把中國引向黑暗﹔一個是共產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它的目的是要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和它的走狗中國封建勢力,建設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把中國引向光明。“這兩條路線在互相斗爭著。我們堅決相信,中國人民將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大會的路線的領導之下,得到完全的勝利,而國民黨的反革命路線必然要失敗。”

在強調堅定革命必勝信心的同時,毛澤東號召全黨和全國人民,下定決心,克服一切困難,爭取中國革命的勝利。

在講話中,毛澤東講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他說,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華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門南面有兩座大山擋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決心率領他的兒子們要用鋤頭挖去這兩座大山。有個老頭子名叫智叟的看了發笑,說是你們這樣干未免太愚蠢了,你們父子數人要挖掉這樣兩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說: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兒子,兒子死了,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這兩座山雖然很高,卻是不會再增高了,挖一點就會少一點,為什麼挖不平呢?愚公批駁了智叟的錯誤思想,毫不動搖,每天挖山不止。這件事感動了上帝,他就派了兩個神仙下凡,把兩座山背走了。毛澤東接著說,現在也有兩座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國主義,一座叫做封建主義。“中國共產黨早就下了決心,要挖掉這兩座山。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要不斷地工作,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全國人民大眾一齊起來和我們一道挖這兩座山,有什麼挖不平呢?”

在此前的5月31日,《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結論》中,毛澤東也講了爭取勝利和克服困難的關系問題。他說,人民民主勢力是一定要勝利的,“光明多得很”“將來更有希望”,但是,我們更要正視困難,迎接挑戰。他講述了我們要面對國內外的反動輿論,要准備對付蔣介石發動新的內戰,黨內也會出現悲觀心理、疲勞情緒,還有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各種挑戰,一連講了17條困難,強調“要把估計放在最困難的基礎上”“在最壞的可能性上建立我們的政策”“我們的陣地隻能一個一個地奪取,我們的力量隻能一點一點地聚集,這是一個實事求是的問題”“我們要以科學的精神、革命的現實主義,切切實實、一點一滴、一個一個地奪取敵人的陣地,這樣才是比較鞏固的”。

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是進步力量戰勝反動力量的過程。中國人民革命事業的勝利,也是在克服重重困難戰勝中外反動派的斗爭中取得的。毛澤東在領導和推進中國革命和新中國建設的偉大進程中,始終強調要堅定信心,看到成績,看到光明,強調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爭取勝利。

1917年秋,毛澤東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求學時,聽楊昌濟先生講授德國新康德主義哲學家泡爾生的《倫理學原理》。毛澤東對於泡爾生關於“世界一切之事業及文明,固無不起於抵抗決勝”的觀點,極表贊同﹔而不同意泡爾生關於“人類勢力之增,與外界抵抗之減,其效本同”的觀點。他批注寫道:“河出潼關,因有太華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風回三峽,因有巫山為隔,而風力益增其怒號。”在毛澤東看來,前進中的艱難險阻,正是成就人生、成就事業的條件。任何人間奇跡,都是在克服困難中創造的。在此后的革命歲月中,他不斷寫下“為有犧牲多壯志”“萬水千山隻等閑”“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等文字,強調“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正義的事業是任何敵人也攻不破的”“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結論中,他說:“我多次講愚公移山的故事,就是要大家學習愚公的精神,我們要把中國反革命的山挖掉!把日本帝國主義這個山挖掉!”

10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愚公移山的精神,始終激勵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排除萬難,接續奮斗,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也必將煥發出新的時代光彩,促使我們咬定目標、百折不撓,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積跬步以至千裡,真正把宏偉目標變為美好現實。

(責編:彭曉玲、唐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