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中國式現代化省域實踐的江蘇探索與經驗啟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曲福田

2024年12月25日08: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庄大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探索性事業,還有許多未知領域,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去大膽探索,通過改革創新來推動事業發展”。省域在治理單元、空間尺度、歷史人文、資源配置等方面具有獨特性,其現代化實踐對於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具有重要意義。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為江蘇擘畫了“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宏偉藍圖﹔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江蘇“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江蘇創造性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省域實踐,“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取得歷史性進展,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探索了路徑、積累了經驗。

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的科學指引

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開拓性與探索性,中國式現代化省域實踐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發揮著探路、支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擘畫的“強富美高”新江蘇藍圖,蘊含著黨中央對中國式現代化在省域層面如何布局、如何推進的深邃思考,為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提供了科學指引。

體現中國式現代化特征要求的創新探索。“強富美高”宏偉藍圖,既符合現代化共性規律,又與中國式現代化特征要求高度契合,具有江蘇標識性特點,體現了對中國式現代化省域實踐的前瞻性探索。經濟強是推進“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蘊含著建設經濟強省、創造現代化物質條件的發展邏輯﹔百姓富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的生動表達,彰顯了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價值追求﹔環境美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空間樣態,體現了建設美麗江蘇的更高期許﹔社會文明程度高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和必然結果,展現了對江蘇在擔負新時代的文化使命中探索新經驗的殷切期望。“強富美高”是中國式現代化富有標識性的省域表達,不僅指引了江蘇全面小康建設,更將引領江蘇現代化建設的未來。

引領新時代江蘇變革性實踐的戰略定位。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考察時提出的一個重要要求就是牢牢把握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定位。江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的戰略定位,堅持不懈把美好藍圖從“大寫意”繪成“工筆畫”。聚焦“強”的導向,推進經濟由大轉強,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居全國前列,區域創新能力位居全國第二﹔聚焦“富”的目標,堅持做大“蛋糕”與分好“蛋糕”並重,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不斷縮小﹔聚焦“美”的追求,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動生態環境實現歷史性轉變﹔聚焦“高”的定位,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共進、發展與治理相得益彰。新時代以來江蘇的變革性實踐,充分彰顯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

因地制宜推動發展的省域示范。不同省域立足自身實際、因地制宜推動發展的探索,賦予中國式現代化蓬勃的生機活力。改革開放以來,江蘇創造了“蘇南模式”,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逐步形成了以市場化改革、開放型經濟、創新驅動、城鄉融合為特征的“新蘇南模式”,創造了區域率先發展的生動范例。進入“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新征程,江蘇著力推動發展動力轉向全面創新、發展方向突出均衡協調、資源配置實現內外聯動、發展方式追求綠色低碳、社會治理呈現多元協同、人的發展走向全面進步,形成了中國式現代化省域實踐的新范式,充分體現了因地制宜這一科學方法論的實踐偉力。

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的創新路徑

江蘇牢牢把握“強富美高”的重要要求,積極探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省域實踐的特色路徑。

以科技創新和產業集群發展協同融合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經濟強”主要體現在形成具有強大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其實現路徑是以科技創新推進產業創新,不斷發展新質生產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近年來,江蘇牢牢把握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聚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把握產業集群融合的演進規律,通過規劃引領和政策激勵優化產業結構,把握數實融合機遇,形成更多具有競爭力、成長性、根植性產業集群。目前,江蘇擁有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14個、佔全國比重近1/5。正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江蘇近10年來實現了經濟總量6個萬億台階的躍升,省域產業競爭力不斷增強。

以雙向開放持續匯聚發展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在開放條件下培育發展新動能,在優化資源配置中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近年來,江蘇充分發揮開放型經濟大省優勢,一方面以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提升全球資源要素的整合能力,通過擴大制度型開放,吸引更多外資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在江蘇落地,企業國際化和人才國際化進程加快﹔另一方面以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集聚國內高端要素,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等區域合作,吸引更多科技、人才、資本在江蘇加速集聚和優化配置。江蘇以雙向開放的新格局,為經濟大省提供了持續發展動力,顯著提升了資源要素配置的能級和效率。

以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為牽引提升省域發展的協調性均衡性。提高協調均衡發展水平,是推進百姓共同富裕的關鍵所在。近年來,江蘇在區域結構上,深入實施重點功能區戰略,明確區域分工、優化經濟布局,持續推進南北共建、跨江融合、江海聯動,推進省域一體化發展﹔在城鄉結構上,以都市圈、城市群建設推動形成更高水平增長極,以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口推進農業現代化和田園鄉村建設,促進城鄉深度融合發展。目前,江蘇南北、城鄉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不斷縮小,以協調均衡發展推進共同富裕成為江蘇發展的鮮明特征和重要標識。

以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良性互動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江蘇人口與經濟密度高、生態底子薄,追求“環境美”面臨特殊挑戰。近年來,江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規劃引領優化省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推進關鍵資源和生態系統高效配置與有效保護﹔以產業政策調整和環境規制倒逼推進化工整治,淘汰落后產能,實施碳達峰專項行動,推進產業全面綠色轉型﹔高標准整治突出環境問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逐年下降。太湖連續17年安全度夏,長江江蘇段自然岸線比例提高到64.5%,生物多樣性保護正加快復原自然之美。江蘇以追求生態財富增長為價值引領的探索實踐,正在走出一條人口經濟高密度區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創新路徑。

以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社會文明程度高”是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要求。江蘇把握“人的現代化”這個關鍵,積極構建與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思想文化引領高地、道德風尚建設高地、文藝精品創作高地,不斷增強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高水平建設長江和大運河兩大國家文化公園,打造新的文化標識﹔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從文化大省走向文化強省。同時,積極促進人文與經濟雙向轉化,有效探索在人文與經濟、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有機交融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特色路徑。

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的經驗啟示

“走在前、做示范”是新時代江蘇肩負的歷史使命。江蘇創造性開展中國式現代化省域實踐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經驗啟示。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一項本質要求。江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省域實踐的科學指引,通過“定3年謀8年展望13年”等一系列戰略部署,不斷創造現代化建設新成果。江蘇的實踐表明,隻有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把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轉變為中國式現代化省域實踐的現實推動力,才能匯聚起全體人民的磅礡力量,確保中國式現代化錨定奮斗目標行穩致遠。

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推進的,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開辟廣闊前景。堅定吃改革飯是江蘇現代化建設的顯著特征。江蘇始終堅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動現代化實踐的關鍵舉措,瞄准科技體制創新這一“關鍵點”,抓住要素市場化改革這一“牛鼻子”,鍛造擴大高水平開放這一“強引擎”,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這一“硬招牌”,省域現代化建設的動力和活力充分釋放、持續增強。

堅持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國家發展戰略反映國家意志、匯聚國家力量,既是一個地區發展的重大機遇,也是打破區域發展局限的強大力量。江蘇牢牢把握多個國家發展戰略在江蘇匯聚的重大優勢,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等,增進了中國式現代化省域實踐的強勁動能。

堅持推動協調均衡發展。協調均衡既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也是現代化進程中補齊發展短板的重要抓手。江蘇堅持把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作為破解發展不平衡問題的關鍵路徑,把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要求,把文化與經濟融合共生作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重要特征,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不僅顯著提升了省域協調發展水平,也塑造了省域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優勢。

堅持把系統謀劃與基層探索相結合。江蘇堅持把中國式現代化的頂層設計與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江蘇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要求結合起來,使制定的規劃和政策體系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有創造性﹔同時把“闖”與“創”作為現代化實踐的人文精神和價值追求,讓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凝聚起了強大行動力量,為現代化省域實踐提供了持續內生動力。

(作者為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25日 09 版)

(責編:彭曉玲、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