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在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中作示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王 寧

2024年12月19日08:3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勉勵大家發揚先輩光榮傳統,更好續寫誓詞碑故事,讓民族團結的佳話代代相傳。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回信,是對盟誓代表后代和雲南各族人民的親切關懷,是對雲南踐行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充分肯定,我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

  雲南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個縮影。1951年元旦,普洱專區各族群眾舉行盟誓大會,立下民族團結誓詞碑,許下同心同德跟黨走誓言。這座碑被譽為“新中國民族團結第一碑”,它見証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國少數民族面貌、民族地區面貌、民族關系面貌翻天覆地的歷史性巨變。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開創了發展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的新局面,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少數民族群眾生活取得前所未有的進步。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推動民族地區同全國一道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國解決民族問題的理論與實踐為世界提供了全新樣本。從這一歷史進程看,民族團結誓詞碑,既是一座歷史豐碑,更是一條正確道路。一路走來,我們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和發展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歷史必然,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必須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雲南各項工作的主線,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闊步前行。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雲南將結合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結合深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學習好、領會好、貫徹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傳承弘揚誓詞碑光榮傳統,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以實際行動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邁上新台階。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我們黨堅持“兩個結合”,創造性地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以深邃的歷史洞察力,深刻總結黨的民族理論和實踐經驗,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原創性論斷,科學回答了新時代新征程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怎樣與時俱進、我國民族關系怎樣建設發展等重大問題,進一步拓展了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為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時要求我們努力在建設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上不斷取得新進展。近年來,雲南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示范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鞏固發展了民族團結、宗教和順、邊疆繁榮穩定的良好局面,成為新時代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一個重要展示窗口。實踐証明,隻有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才能深刻把握民族工作的時代要求,擔負起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時代使命。新征程上,雲南將學深悟透力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新的歷史方位中拓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的內涵外延,在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中作出新的示范。

  堅持和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全面領導,不斷鞏固各民族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黨的領導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証,是維護中華民族大團結的根本保証。正是在黨的領導下,雲南各族群眾擺脫了紛爭、走向團結,擺脫了貧困、走向富裕,擺脫了落后、走向進步,民族團結誓詞碑上“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的夢想變成了現實。近年來,雲南全面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編制實施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規劃,統籌資源促進各民族各地區協調發展。如今的雲南,五星紅旗在村村寨寨迎風飄揚,音樂劇《阿佤人民再唱新歌》、音樂節目《我唱新歌給黨聽》等裡的歌聲激蕩人心,雲嶺大地處處綻放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各族群眾發自內心愛戴習近平總書記、擁護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實踐証明,隻有中國共產黨才是各族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隻有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才能促進各民族大團結、實現共同繁榮發展。新征程上,雲南將始終把黨的領導貫穿民族工作全過程,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黨的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持續開展“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心向北京、擁護核心”等主題實踐活動,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讓各族人民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

  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全面夯實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物質基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黨的奮斗目標,共同富裕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應有之義。75年來,我們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雲南邊疆民族地區“換了人間”,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實現新跨越。近年來,我們堅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信念,大力發展資源經濟、園區經濟、口岸經濟,實施農民增收、教育衛生高質量發展、關心關愛“一老一小”等行動,933萬農村貧困人口一舉脫貧邁入全面小康,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第二次實現“一步跨千年”,374個沿邊行政村全部建成現代化邊境幸福村。2023年,全省經濟總量歷史性邁上3萬億元新台階,民族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218元,比2015年翻了一番。實踐証明,隻有加快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才能讓各民族在經濟上更加緊密地連在一起、融為一體,推動中華民族構建統一經濟體。新征程上,雲南將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把發展作為解決民族地區各種問題的總鑰匙,圍繞“一個跨越”“三個定位”,錨定“3815”戰略發展目標,更好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實施新時代興邊富民行動,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讓“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成為各族群眾實實在在的幸福,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持續增進各民族文化互鑒融通,著力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各民族在長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是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豐厚土壤,是各民族共同的驕傲。近年來,雲南深入挖掘民族文化中的優秀基因和時代價值,創作《桂梅老師》《瀾滄水長》《幸福花山》等大批優秀作品,建成24個省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推動彝繡、獨龍毯、白族扎染等一批民族手工藝品走向世界,涌現出騰沖市司莫拉村、洱源縣鄭家庄“七個民族一家親”、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丙中洛“丁大媽的家”等示范典型,打造“旅居雲南”新品牌,讓人們充分感受中華文化的多姿多彩,感受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其樂融融。實踐証明,隻有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才能不斷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新征程上,雲南將持續實施少數民族優秀文化保護傳承工程和民族文化精品工程,深入推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項計劃”,讓中華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強大精神紐帶。

  始終堅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務,健全完善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制度機制。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不僅是社會實踐,也需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新中國成立后,我們以憲法和法律的形式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為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形成了以民族區域自治法為主的民族立法體系和政策支持體系。近年來,雲南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工作方針政策,健全完善民族法規體系,制定了《雲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條例》等省級民族工作地方性法規10件、自治條例37件,為民族團結進步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實踐証明,隻有堅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務,才能為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提供穩定預期和法治規范。新征程上,雲南將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面融入民族立法工作,推進民族工作地方性法規立改廢釋,開展普法強基補短板專項行動,提高各族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和素養,不斷增強邊疆民族地區治理能力,以法治力量保障和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全面加強青年一代正確民族觀教育,培養具有堅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時代新人。青年一代擔負著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時代使命,肩負著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重任。近年來,雲南堅持把教育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途徑,廣泛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建成304所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示范學校,《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教學在全省高校全覆蓋,引導廣大青少年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雲南的很多學校,不同民族的學生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學在一起、互幫互助,絢麗多姿的民族舞成為“最炫課間操”,“童心向黨、強國有我”的誓言回響在每所校園。實踐証明,隻有從娃娃抓起,播種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種子,才能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接力棒一代一代傳下去。新征程上,雲南將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辦學治校、教書育人全過程,深入開展“民族團結手拉手”“石榴紅夏令營”等實踐活動,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深植入孩子們的心田,讓民族團結的佳話代代相傳。

  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后,我們組織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盟誓代表后代赴京參觀學習,追尋先輩足跡、體悟歷史榮光、續寫時代新篇,在全省乃至全國引起熱烈反響,廣泛宣傳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進一步激發了各族群眾共守祖國疆土、共建美好家園的昂揚斗志。豐碑永矗,光芒永放。我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囑托,發揚先輩光榮傳統,更好續寫誓詞碑故事,一代一代接續奮斗,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越開越絢爛,為建設牢不可破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發揮好雲南作用、貢獻雲南力量。

  (作者為中共雲南省委書記)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19日 09 版)

(責編:彭曉玲、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