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中國防沙治沙經驗在《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上獲得高度評價——

為全球南方國家共謀綠色發展注入動力

本報記者 任皓宇

2024年12月07日09: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參觀者在中國館標志前拍照留念。

現場嘉賓了解中國館展出的中國特色林業產品。

現場嘉賓聽取工作人員介紹中國制造智能植樹機器人。
以上圖片均為本報記者任皓宇攝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16)12月2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開幕。大會開幕當天,總面積超過600平方米的中國館舉行開館儀式,這也是除東道國之外最大的國家主題館。中國首次在境外對荒漠化防治和“三北”攻堅戰進行綜合展示宣介,吸引廣泛關注。

今年是中國簽署《公約》30周年。30年來,中國積極履行《公約》,扎實開展防沙治沙國際合作,開拓“一帶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機制。中國還與同樣面臨荒漠化問題的中亞、非洲國家分享治沙技術和經驗,提供技能培訓,為全球南方國家共謀綠色發展注入動力。

“國際社會的行動刻不容緩”

本次大會以“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未來”為主題,重點討論加快土地修復和提高抗旱能力。各國政府官員、國際組織代表及專家學者、企業家等匯聚一堂,共商全球防治荒漠化大計。

荒漠化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作為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框架下的三大重要環境公約之一,《公約》的主要目標是通過採取有效措施及建立合作機制,在嚴重受荒漠化和干旱影響的地區防治土地退化,推動可持續發展。本次大會重點關注土地恢復、干旱韌性、可持續發展議程等議題。

《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易卜拉欣·蒂奧在開幕式致辭時說,地球正深受土地退化的困擾,加快土地修復成為應對全球挑戰的最有效工具之一。通過合作,人們能夠扭轉土地退化的趨勢,建設一個更具抗旱能力的世界。蒂奧表示,COP16的核心議題是土地韌性與緩解干旱,“本次大會將制定重要的抗旱政策,對於全球緩解干旱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沙特環境、水利和農業大臣阿卜杜勒—拉赫曼·法德利說,全球每年超過30億人口受土地退化影響,這將進一步加劇地區移民、穩定和安全等問題,“現在到了各國採取集體行動和合作的時候了”。

本次大會將審議《公約2018—2030戰略框架》落實進展、《公約》秘書處核心預算,聚焦應對干旱和沙塵暴、土地權屬、草原和牧場管理等議題,促成通過研究2030年后土地退化恢復全球目標、將受影響國家范圍拓展到所有締約方、推動干旱議題取得實質性突破等30多項決議。大會還設有土地日、干旱韌性日、農業和糧食日、人民日、治理日、資金日和科技創新日7個專題日,通過部長級對話、高級別對話、技術創新對話、企業論壇、市長論壇等活動凝聚各方共識。

據《公約》秘書處介紹,本次大會採取“談判路徑”和“行動議程”並重的方式,兩者相互關聯,以期推動正式談判取得成果並促進相關決策的實施。“談判路徑”重點關注締約方大會的重要決定和政治宣言,這對於促進土地修復和提升抗旱能力至關重要。“行動議程”則關注締約方關於土地、韌性和人類福祉的自願承諾和行動。

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阿明娜·穆罕默德在視頻致辭中表示,面對土地退化和干旱帶來的嚴重影響,各方應加強國際合作、加大土地恢復力度、擴大相關投資,“國際社會的行動刻不容緩!期待各方以COP16為契機,為建設一個和平、繁榮的地球而不懈努力”。

“體現了中國在防治荒漠化方面的卓越領導力”

在中國館展覽區,以“跨世紀三北工程 新時代中國實踐”為主題的中國荒漠化防治主題展吸引眾多觀眾駐足。展覽以“三北”工程為主線,通過圖文、視頻和實物等形式,講述中國人民艱苦卓絕、久久為功的治沙故事,特別是在科學規劃、系統治理、產業融合、示范帶動、綠富同興等方面的經驗和案例,向世界傳遞中國防沙治沙的決心和行動。

“當我看到中國館展出的中國人民為防治荒漠化所作出努力的圖片時,我深受震撼,這體現了中國在防治荒漠化方面的卓越領導力。”《公約》副執行秘書穆裡羅說,強大的領導力、高效的決策,地方政府與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傳統方法與創新技術的融合統一,這些促成了中國在防治荒漠化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功。“中國館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讓大家更好地看到中國所取得的成就,也將成為各方加強經驗交流及尋求合作的良好平台。”穆裡羅說。

“中國率先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超過50%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穆裡羅表示,“中國一直積極履行《公約》。中國在防治荒漠化和土地退化方面所做的工作為其他國家樹立了典范,有助於我們更好應對前所未有的挑戰。”

12月4日,中國館舉辦以“推動生態脆弱區綠富同興,探索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路徑”為主題的首場邊會,向全球介紹荒漠化防治的“寧夏經驗”。

寧夏示范推廣了刷狀網繩、藍藻沙結皮、高效植苗等一批治理成本低的新技術。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林業司司長吳志民在會上說,中國的“綠色長城”建設總結出多種技術模型,可以分享給面臨類似問題和挑戰的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

《公約》秘書處創新處處長約翰斯·卡裡卡在會上發言說,《公約》秘書處與寧夏共建的國際荒漠化防治知識管理中心已成為分享實踐、推動研究和加強能力建設的寶貴平台,這是真正的南南合作典范。

“中國荒漠化治理為世界提供了經驗借鑒”

中國是世界上遭受荒漠化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經過40多年不懈努力,中國成功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防沙治沙道路,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持續推進荒漠化綜合防治和“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推動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實現了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荒漠化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全球增綠貢獻最大的國家和防沙治沙國際典范,為全球防沙治沙進程作出了貢獻。

COP16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關志鷗表示,中國加入《公約》30年來,認真履行《公約》責任和義務,積極參與全球荒漠化治理,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荒漠化防治,成立了中阿、中蒙荒漠化防治中心,在蒙古國、中亞、非洲等國家和地區建立示范基地,加強技術培訓和經驗分享,提高發展中國家荒漠化防治能力和水平。未來中國將進一步分享技術、交流經驗,為實現2030年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長和“G20土地退化倡議”遠景目標、遏制土地荒漠化、建設美麗宜居的地球家園貢獻智慧和力量。

“‘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等一系列重點工程為我們展示了大規模荒漠化防治和土地恢復項目所能帶來的環境、經濟、社會效益,中國荒漠化治理為世界提供了經驗借鑒。”沙特環境、水利和農業部副大臣奧薩馬·法吉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沙特的“綠色沙特”倡議和中國的“三北”工程等標志性項目發展目標高度一致,沙中在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土地恢復等方面面臨共同挑戰和機遇,期待沙中加強對話交流,為全球共同發展繁榮作出貢獻。

“去年我到訪了庫布其沙漠,感受到那裡顯著改善的生態環境,看到了壯觀的‘綠色長城’,中國荒漠化防治成就讓人印象深刻。”阿拉伯國家聯盟秘書處環境與氣候監測司司長馬哈茂德·法塔赫拉告訴本報記者,去年8月,阿中干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國際研究中心揭牌並啟動首批合作項目,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將在荒漠化防治等領域進一步深化合作。“中國在防治荒漠化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能夠有效幫助有需要的國家在抵御干旱影響、防治荒漠化和土地退化方面實現更大進步,促進合作共贏。”法塔赫拉說。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相關負責人查爾斯·卡蘭格瓦多次到訪中國,高度贊賞中國在荒漠化綜合防治及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的成績。“中國荒漠化綜合防治成效有目共睹,同時中國積極發展綠色經濟,推動能源轉型,展現出強大的引領力。”卡蘭格瓦對本報記者表示,“特別是中國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與全球南方國家分享技術經驗,採取實際行動助力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

(本報利雅得12月6日電)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07日 03 版)

(責編:彭曉玲、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