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白元琪
2024年11月30日08: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八次領導人會議日前在雲南昆明舉行,與會各方一致同意拓展經貿、農業、互聯互通、數字經濟、綠色發展、醫療衛生、旅游、人文等領域合作,打造增長新動力,為地區和平安寧、蓬勃發展作出積極努力。
中國和湄公河國家是親如一家的命運共同體。新時代以來,在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等框架下,中國攜手湄公河國家在互聯互通、貿易投資、農業減貧、可持續發展、人文交流等領域取得豐碩合作成果,為地區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福祉,為促進地區經濟一體化發展、地區國家命運共同體建設走深走實作出重要貢獻。
加強各領域互聯互通
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高聳層疊的屋頂、寬敞明亮的主樓、精美生動的雕刻……位於柬埔寨吳哥窟以東40公裡的暹粒吳哥國際機場,是中柬兩國共建“一帶一路”標志性工程。運營一年多來,暹粒吳哥國際機場已開通至8個國家15個城市的航線,旅客吞吐量超過130萬人次,成為連接南亞、東南亞多個國家的重要空中樞紐。
由中企承建的金港高速公路通車后,柬埔寨首都金邊至西哈努克港的車程從5個多小時縮短至2小時以內。金港高速開通運營兩年多來,全線出口車流量突破1000萬次,有力推動沿線城鎮協同發展。
作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工程,中老鐵路運營客貨兩旺,成為連接中國與湄公河國家的重要物流通道。截至2024年11月中旬,中老鐵路老撾段累計發送旅客突破720萬人次,跨境貨物運輸量超1050萬噸。近日,由中國昆明市、老撾萬象市發起的中老鐵路城市聯盟在昆明市成立,將進一步發揮中老鐵路的輻射帶動作用。
中國與湄公河國家經濟互補,農業貿易是雙方重點合作方向之一。中國是柬埔寨大米的主要出口市場之一。據柬埔寨稻米聯盟發布的數據,今年前10個月,柬埔寨對華大米出口量超9萬噸。柬埔寨稻米協會主席鬆薩蘭表示,進博會等平台讓柬埔寨大米走上更多中國消費者的餐桌。同時,中老泰三國貿易物流的快速發展,為榴蓮、山竹、香椰等熱帶水果進入中國市場創造便利條件。如今,這些優質農產品搭乘冷鏈多式聯運,僅需三至四天即可從原產地果園直達中國市場。
據統計,中國連續多年穩居湄公河國家最大貿易伙伴地位。今年上半年,雙方貿易總額更是突破2000億美元,同比增長12%。泰國國家研究院泰中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唐隆功·吳森提蘭谷向記者表示,中國與湄公河國家的經貿合作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雙方在基礎設施、物流、經貿等領域的互聯互通不斷加強,為區域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作出積極貢獻。
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促進地區可持續發展
中國與湄公河國家積極探尋可持續發展新路徑,雙方積極推動區域產業升級,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挑戰。
中國於2020年啟動瀾滄江全年水文信息共享,開通瀾湄水資源合作信息共享平台網站,推動信息共享合作﹔2020年啟動的“瀾湄甘泉行動”聚焦農村安全供水,充分發揮中國的技術、人才和資金優勢,在柬埔寨、老撾等國建成百余個農村供水安全保障技術示范點,惠及上萬名村民,顯著提升合作國的農村供水工程建設水平和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作為中老兩國在氣候合作領域的首個示范項目,萬象賽色塔低碳示范區助力老撾實現2050年碳中和目標。目前,該示范區已集聚150余家企業,年產值突破20億美元,為當地創造近8000個就業崗位,初步形成以光伏產業為主的產業集群。
柬埔寨礦產能源部大臣高拉塔納表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柬埔寨等發展中國家提供寶貴機遇,有力推動所在國的能源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實現經濟與環境雙贏。
攜手湄公河國家,中國不斷完善區域災害應急合作框架。今年9月,面對台風“摩羯”帶來的嚴重自然災害,中越兩國開展聯防聯控,及時共享氣象信息,有力支持各自防汛救災工作。世界氣象中心(北京)針對“摩羯”對越南的降水和強風影響,制作預測專報,幫助越南提前部署防災措施。多年來,中泰兩國不斷加強海洋防災減災合作,“藍色防線”越織越密。雙方不斷完善升級預報系統,並拓展至移動端,在東南亞首次實現手機查詢海洋預報,為區域海洋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拉緊人文交流紐帶
共創次區域美好未來
中國與湄公河國家在文旅、青年、教育等領域廣泛開展合作,積極促進民心相通。
隨著簽証便利化政策落地,六國民眾往來更加方便。泰國今年前9個月接待外國游客超2600萬人次,創收1.21萬億泰銖(1元人民幣約合4.74泰銖),其中中國游客以525萬人次位居榜首﹔老撾今年上半年接待國際游客超210萬人次,中國游客位列前三﹔2024年是“中柬人文交流年”,截至今年8月底,赴柬國際游客約430萬人次,其中中國游客超53萬人次,同比增長近50%﹔越南也迎來中國游客熱潮,今年前7個月,赴越中國游客超210萬人次,同比增長200%。
教育合作是推動地區人文交流的重要引擎。中泰職業技術教育合作引入符合中泰政策與產業需求的210個專業,涵蓋智能制造、太陽能光熱發電、現代農業、高鐵維修等前沿領域,為泰國培養適應未來產業發展的高素質技術人才,開創中泰職業教育合作新路徑。中國牽頭建設瀾湄地區新職業技能提升課程資源庫,並通過瀾湄學院、瀾湄職業教育培訓中心等平台,進一步深化與地區國家在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領域的合作,為區域人才培養搭建更廣闊的舞台。
隨著區域人文合作不斷加深,青年聲音變得愈發響亮。今年7月,第八屆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治理與發展青年創新設計大賽在泰國舉行,大賽以“城市與人類居住區的可持續發展”為主題,激發青年才俊的創新活力,共同為瀾湄地區建設綠色家園注入青春智慧﹔10月,2024瀾湄國家媒體聯席會議在柬埔寨舉辦,青年媒體人共商如何借助新技術,向全球宣介瀾湄各國文明交流互鑒的生動實踐﹔11月,由中方主辦的第二屆“瀾湄印象”短視頻大賽頒獎典禮在中國舉行,年輕創作者用鏡頭語言講述瀾湄六國人民的真情故事。
展望未來,中國和湄公河國家將在共同發展的道路上堅定攜手前行,推進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建設走深走實。
(本報曼谷11月29日電)
《 人民日報 》( 2024年11月30日 03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