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韓文秀

2024年11月20日09:00    來源:學習時報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提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就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需要深入學習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進程和偉大成就,深刻理解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把握並系統推進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點任務舉措。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舉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深刻總結國內外經濟建設經驗教訓,立足於我國基本國情,以巨大的政治勇氣,持續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創造性地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建立並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創造了歷史條件。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突破了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提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黨的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從根本上解除了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看作屬於社會基本制度范疇的思想束縛,解決了我國改革發展的一個關鍵性問題。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制定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出決定和部署,將經濟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認識和實踐也進一步深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創造性地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實現了對政府與市場關系認識新的重大突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納入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從廣度和深度上對推進經濟體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在經濟社會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不斷取得新成效基礎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黨的二十大著眼於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心任務,進一步作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戰略部署,提出新舉措新要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並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戰略目標。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發展和完善的過程,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和市場經濟發展規律認識不斷深化和升華的過程,是不斷探索構建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過程,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生動實踐的過程,是我們黨在理論上實踐上的一個偉大創造。

經過長期努力,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202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6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89358元,絕對貧困問題已得到歷史性解決,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全國登記在冊的經營主體達1.84億戶﹔市場決定商品價格基本實現全覆蓋,全社會商品和服務價格市場化程度達97.5%﹔制造業增加值佔全球比重約30%,連續14年居全球首位,貨物貿易總額連續7年穩居全球第一,中國經濟深度融入全球市場。實踐充分証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極大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極大激發和增強了各類經營主體活力,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為創造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提供了制度保障。

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續寫“兩大奇跡”新篇章,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需要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持續提供體制保障和動力保障。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需要。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當前,推動高質量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依然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尚需進一步理順。比如市場體系仍不健全,市場發育還不充分等。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通過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讓更高質量的商品和服務有效勝出,讓更多優質資源要素向先進生產力和優勢主體集聚,讓更多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廣應用,為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提供動力來源,不斷夯實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物質技術基礎。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實現高品質生活的需要。隨著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人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在不斷升級。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聚焦就業收入、教育托幼、住房保障、健康醫療、養老幫扶、休閑娛樂等,在更高水平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培育更加活躍更有創造力的經營主體,是實現高質量就業、增加居民收入、豐富產品和服務供給、提升供給質量的重要基礎和根本途徑。同時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完善分配制度、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著力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行業差距,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中贏得戰略主動的需要。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全新的事業,前進道路上必然會遇到各種矛盾和風險挑戰,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有效應對這些風險挑戰,需要我們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其更加成熟定型,以制度的穩定性對沖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統籌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對內實現准入暢通、規則一致、設施聯通和監管協同,對外實現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相通相容,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需要。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要適應經濟基礎發展變化。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我國國家治理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方面制度都受到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影響。國家能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和改善民生,很大程度上要看能否堅持好和完善好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然隨著實踐發展而不斷發展,已有制度需要不斷健全,新領域新實踐需要推進制度創新、填補制度空白,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更好結合起來,不斷把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點任務

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全面推進和重點推動相結合,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完成好以下重點任務。

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著眼於進一步鞏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平等對待各種所有制企業,支持和引導各類企業提高資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經營管理水平,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一方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健全國有企業推進原始創新制度安排,完善國有企業分類考核評價體系,增強國有企業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推進能源、鐵路、電信、水利、公用事業等行業自然壟斷環節獨立運營和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另一方面,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提供更多機會。加快出台民營經濟促進法,從法治層面穩定預期,增強發展信心。深入破除市場准入壁壘,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完善民營企業融資支持政策制度。健全涉企收費長效監管和拖欠企業賬款清償法律法規體系,規范涉民營企業行政檢查。支持引導民營企業完善治理結構和管理制度。

加快建設高標准市場體系。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深入推進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制度完備、治理完善的高標准市場體系,持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一是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制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加強公平競爭審查剛性約束,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規范地方招商引資法規制度。二是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構建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培育全國一體化技術和數據市場,健全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推進水、能源、交通等領域價格改革。三是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依法平等長久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防止和糾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對侵犯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利益的行為實行同責同罪同罰。

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一是完善國家戰略規劃體系和政策統籌協調機制,圍繞實施國家發展規劃、重大戰略,促進財政、貨幣、產業、價格、就業等政策協同發力。把經濟政策和非經濟性政策都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健全預期管理機制,努力走在市場曲線前面。二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強化對預算編制和財政政策的宏觀指導,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增加地方自主財力,提升市縣財力同事權相匹配程度。三是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完善金融監管體系,健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激勵約束機制。完善統計制度對樹立正確政績觀、促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健全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統計指標核算體系,逐步推廣經營主體活動發生地統計,健全消費統計指標體系,加強新經濟新領域納統覆蓋。

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充分發揮大國經濟縱深廣闊的優勢,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釋放巨大而持久的經濟發展動能。一方面,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加快完善“想消費”“敢消費”“能消費”的政策環境,規范壓減對消費的限制性措施,對可以依靠市場充分競爭提升供給質量的服務消費領域放寬准入限制。合理增加公共消費,多元擴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另一方面,更好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建立政府投資支持基礎性、公益性、長遠性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完善激發社會資本投資活力和促進投資落地機制,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領域建設。統籌“硬建設”和“軟建設”,高質量推進“兩重”項目建設。

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發展新質生產力”,並要求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系。要支持企業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完善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政策和治理體系,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健全強化重點產業鏈發展體制機制,全鏈條推進技術攻關、成果應用,完善產業在國內梯度有序轉移的協作機制。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要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重點要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優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完善高校科技創新機制﹔優化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制,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堅持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抓什麼、推進什麼,推動政府、市場、社會協同發力。一是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穩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合理調節過高收入的制度體系。二是健全高質量充分就業促進機制,著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三是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推進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健全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社保制度。四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化公立醫院改革,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五是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強化“一老一小”服務體系建設,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和激勵機制,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發展銀發經濟。

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離不開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制度型開放方面,要主動對接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在產權保護、產業補貼、環境標准、勞動保護、政府採購、電子商務、金融領域等實現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相通相容。外資外貿方面,要強化貿易政策和財稅、金融、產業政策協同,落實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推動電信、互聯網、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有序擴大開放。同時,要優化區域開放功能分工,因地制宜打造形態多樣的開放高地,加快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格局。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任務艱巨繁重,必須准確把握各項改革任務的核心要義,科學制定改革任務實施方案,明確時間表、優先序,壓實主體責任,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落實,加快推進各項改革任務落實落地,為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責編:王珂園、王先進)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