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宇鵬
2024年11月16日09:10 來源:學習時報
龍州起義紀念碑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龍州縣城城東區的將軍嶺中央,紀念碑大體按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式樣設計,正面鐫刻“龍州起義紀念碑”7個大字,背面鐫刻鄧小平的親筆題詞,背面基座刻有《龍州起義紀念碑簡介》,全文如下:
1930年2月1日,鄧小平、李明瑞、俞作豫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龍州起義,創建了中國紅軍第八軍,成立了左江革命委員會,建立了左江革命根據地,把左右江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成為當時我黨在少數民族地區建立的一塊重要革命根據地。龍州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領導的唯一 一次高舉反帝旗幟的起義,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反帝志氣,開辟了中國革命的新紀元,在中國革命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為了緬懷世紀偉人鄧小平和紅八軍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弘揚紅八軍的革命精神,2010年1月27日經報中共中央辦公廳批准,在迎來龍州起義80周年之際,龍州起義紀念碑於2010年2月正式開工建設。
龍州起義紀念碑建於縣城城東區的將軍嶺中央,紀念碑大體按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式樣設計,碑體造型庄嚴肅穆,雄偉壯觀。紀念碑坐北向南,碑身高19.30米,通高30.21米,寓意著1930年2月1日是龍州起義的具體時間。基座寬15米,寓意當時左江地區的15個縣是左江革命根據地的創立基礎。碑身寬7米,碑帽寬8米,寓意紅八軍是在紅七軍成立之后所創建的。碑體基座四面共雕刻浮雕9組,依次呈現了“勝利起義”、“鄧小平領導建設黨組織”、“土地革命”、“驅逐法國領事”、“清匪反霸”、“鐵橋阻擊戰”、“憑祥阻擊戰”、“彩村突圍戰”、“紅七紅八軍會師”等9個場景,充分展示中國紅軍第八軍創建前后的重大歷史事件。紀念碑碑體正面鐫刻“龍州起義紀念碑”7個遒勁有力的大字,背面鐫刻鄧小平同志的親筆題詞“革命勝利的果實是烈士們的鮮血凝成的,紅八軍和人民革命先烈們的豐功偉績,永遠活在我們的記憶裡”。碑體兩側雕刻了當年紅八軍使用的帽徽圖案。碑台主入口從碑園前平台至坡底有13組83級台階與30米寬市政道路連接。台階兩側各設置了6米寬的入園道路,市政路與主入口台階之間設有停車場。龍州起義紀念碑工程根據用地特點,將紀念碑、道路、碑園廣場和停車區布置在一條直線及直線兩側的位置,形成軸式構圖,突出龍州起義紀念碑雄偉壯觀的氣勢,也突出地展現了紅八軍革命先烈的光輝形象,他們的光輝形象將永遠巍然屹立在左江這片紅色的土地上,他們的革命精神將永遠激勵后輩勇往直前,開拓進取,奪取勝利。
龍州起義精神光照千秋,紅八軍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碑文概述了龍州起義的重要戰果與戰略意義,也介紹了龍州起義紀念碑的建設歷史和寓意,表達了對龍州起義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緬懷。敬讀碑文,令人肅然起敬,催人奮進。
勝利起義,創建左江革命根據地
1929年夏,國民黨左派俞作柏、李明瑞主政廣西,為鞏固自身在廣西的領導地位,有意與共產黨開展合作,並要求中共派干部到廣西工作。中共中央派遣鄧小平、陳豪人、張雲逸等40多名黨員干部到廣西。鄧小平等共產黨人卓有成效地開展上層統戰和兵運工作,建立黨直接掌握的軍事力量,並在左、右江地區恢復發展黨組織,開展工農運動。10月中旬,俞作柏、李明瑞反蔣失敗后,鄧小平等當機立斷,將革命武裝挺進左、右江地區,為武裝起義做好准備。俞作豫率領警備第五大隊到龍州后,根據黨的指示,立即武裝工農,擴大革命力量,並及時平定叛亂,清除革命障礙。12月初,鄧小平部署百色起義工作后,帶領何世昌、嚴敏、潘邦亨等黨員同志到龍州,召開20多人參加的黨員干部會議,傳達中共中央關於舉行百色起義、龍州起義,建立中國紅軍第七、第八軍,創建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的決定。1930年2月1日,在鄧小平的領導下,左江地區工農群眾和革命武裝匯集龍州舉行起義,宣告中國紅軍第八軍和左江革命委員會成立。3月15日,中央軍委編印的《軍事通訊》第二期發表討論會記錄,高度評價左右江起義“是在全國范圍內最有組織最有意識的一次兵變”。
龍州起義勝利后,紅八軍和左江革命委員會頒布了《中國紅軍第八軍目前實施政綱》,著手創建左江革命根據地,部隊分赴各地開展土地革命、剿匪反霸和反帝斗爭,進一步發展工農武裝和中共地方組織。紅八軍軍委派甘湛澤、林禮、唐克等同志帶領100多人的工作隊,前往下凍區開展土地革命,各村屯相繼實行土地共耕。革命運動引起了盤踞在龍州的法帝國主義勢力的極大恐慌,他們派飛機入侵龍州上空,窩藏反動分子從事破壞活動。2月19日,紅八軍和左江革命委員會在龍州舉行聲討帝國主義罪行大會,沒收法帝國主義在龍州的領事館、海關、教堂等財產,將法國領事館人員驅逐出境。
勇於斗爭,保衛革命勝利成果
1930年3月20日,龍州軍民在新填地廣場舉行何建南烈士追悼大會,紅八軍第一縱隊正在靖西攻打叛軍鄭超部,軍政大隊學員也已到下凍開展工作,留守龍州的僅有紅八軍第二縱隊兩個營和左江工農赤衛隊約2000人。國民黨第十五軍第一師師長梁朝璣率桂軍5000多人水陸並進突襲龍州東門一帶,紅八軍前哨部隊在東門外與敵軍發生遭遇戰。下午,桂軍及地方土匪武裝以4倍於紅八軍的優勢兵力攻城,分兵穿插到龍神廟和天后宮等地,企圖對龍州守軍完成合圍。軍長俞作豫、政治部主任何世昌和參謀長宛旦平等指揮留守龍州的紅八軍二縱隊、工農赤衛隊與敵軍展開了激烈戰斗,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由於寡不敵眾,桂軍攻入龍州城內,西門和北門相繼失陷。為掩護軍部和主力部隊轉移,左江第一路游擊支隊政治部主任嚴敏率400多名戰士為后衛,在龍州鐵橋頭展開了慘烈的阻擊戰,與敵人血戰至夜晚后全部壯烈犧牲。
龍州失陷后,紅八軍軍部和第二縱隊被迫向憑祥轉移。3月21日,部隊行進至那堪村附近,與憑祥和明江兩縣團練交火,擊潰敵人后,軍部和第二縱隊陸續到達憑祥。22日,桂軍3個團進逼憑祥,為掩護主力部隊向鎮南關等方向轉移,宛旦平率300多人在鯉魚山、白馬山一線展開阻擊。激戰至中午1時,鯉魚山屏山腳陣地失守,營長雷獻祥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宛旦平等71名指戰員在平而大青山下與黃飛虎匪部交戰,彈盡后被俘,除了8人逃脫外,其余指戰員全部被殺害。紅八軍第二縱隊余部退至鎮南關(今友誼關),后經寧明轉移至邕寧吳圩等地,最后揮師征戰十萬大山。
紅八軍一縱隊在滇桂黔邊境轉戰數月,於10月在凌雲縣講肥村崗裡屯(今樂業縣上崗村)與紅七軍會師。部隊在河池整編后轉戰桂黔湘粵贛邊界,跨越7000多公裡北上抵達中央蘇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