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洪明
2024年11月06日08:25 來源:人民政協報
“不忘曾經的噩夢,中華民族痛苦的呻吟,從那時埋下自強的種子,永懷科學報國初心……”
這首由威海一中師生演唱的歌曲《永懷初心》,是懷念曾經在該校任教的著名科學家、“兩彈一星”元勛郭永懷。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已整整60年。原子彈、氫彈,可能永遠都不會用到它們,但它們蘊藏著一種精神,一種由郭永懷等“兩彈一星”元勛譜寫的、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
“我們的家是中國”
郭永懷祖籍威海榮成滕家鎮西灘郭家村,1909年4月4日出生於一個崇尚耕讀的農家,父輩全力供他讀書,17歲考取青島大學附屬中學,20歲考取南開大學預科理工班,畢業后轉入本科學習,兩年后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
在北大期間他積極參與“一二·九”抗日愛國運動,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日軍侵佔華北,北大、清華、南開等大學停課解散,留校北京大學做助教的郭永懷隻得返回家鄉,應聘在威海一中任教。他知識淵博、教學認真,深受學生愛戴。他帶領學生貼標語喊口號,進行抗日游行。郭永懷開始思考中國屢受外夷欺辱的根源,他感覺到要靠現代化的裝備和先進的武器保家衛國,應對外來侵略。
全面抗戰爆發后,清華、北大、南開幾所大學南遷昆明,成立西南聯合大學。郭永懷告別威海一中師生,去西南聯大工作、求學,決心努力學習現代尖端科學技術,科學報國、科學強國。目睹日軍飛機狂轟濫炸后,郭永懷更加堅定了科學救國信念。他毅然放棄了光學改學航空工程,步入空氣動力學的研究領域,要發展軍事科學技術、發展航空事業。
1938年夏,郭永懷以優異成績考入加拿大多倫多大學﹔1941年又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學習,與錢學森等人結下深厚友誼,並加入了學院空氣動力學研究中心,成為世界著名流體力學大師馮·卡門的門生。1946年,他被推薦到康奈爾大學航空工程研究院任教,繼續在學術研究上大放異彩,發表了論文《在中等雷諾數下繞平板的不可壓縮黏性流動》,應用並推廣了變形坐標法,被錢學森命名為“PLK”法,其中的K代表的就是“郭”。
郭永懷在學業上取得巨大成功,生活上也得到很高待遇。他的女兒郭芹曾寫下一篇日記:“我的家位於綺色佳市中心,是一幢建於1870年的維多利亞風格的四層花園別墅,主樓前門有帶頂和白色木質雕花圍欄的漂亮門廊,室內是廚房餐廳和客廳,二樓有四間臥室,並帶有大大的露台,頂層是閣樓,底層是地下室。這裡環境優美……”
郭永懷看了女兒的日記,問女兒喜歡這裡嗎?女兒說喜歡。郭永懷嘆口氣說,可是這裡不是我們真正的家,我們的家是中國,那個家將來會更美好。女兒茫然地看著父親,她還不懂父親的話。
原來他的摯友錢學森已於1955年10月回到了中國,他也堅定了回到祖國、報效祖國的決心。為了減少回國的阻礙,他當著眾多西方同事的面,親手焚燒了自己辛辛苦苦完成的科研手稿,用心用腦帶著知識,於1956年11月返回了貧窮落后的祖國。
毛澤東接見了他,周恩來接見了他,這令他十分感動,也給予他巨大的信心和動力!
“我們是壓不垮的中國人”
隻用手搖計算機、計算尺甚至算盤計算龐雜的數據,中國科學家就能做到。因為祖國期待他們、人民支持他們。三年困難時期,黨和國家領導人都不吃肉了,1962年春節,卻邀請1000多名科學家在人民大會堂吃了頓肉,補充營養。陳毅說,就是當了褲子,也要把原子彈搞出來。張愛萍說,再窮,也要有一根打狗棍!
為了進行大型爆破實驗,1963年7月,中央決定將核武器研究院總部遷往西北荒涼的沙漠裡,郭永懷受命擔任核研究院副院長和衛星研究院副院長。年過半百、兩鬢斑白的郭永懷,與科研人員一起轉入大西北核武器實驗基地,扎帳篷、抬設備、清理場地,在設備短缺、糧食緊張的極端困難條件下,堅持著第一顆原子彈的研制。
無邊無際的戈壁灘,干燥異常,氧氣稀缺、溫差極大,加之營養匱乏,郭永懷產生了嚴重的高原反應,但他咬牙堅持工作。他的帳篷裡,一張簡單的寫字台、一張鋼絲床、一個燒開水的煤爐子,再無他物。為了搶時間工作,他抽掉了床鋪上的褥子,直接躺在鋼絲床上,這樣一翻身就會被硌醒。
在工作帳篷裡,身體瘦弱的郭永懷親手攪拌炸藥。年輕工作人員要接他手裡的工具,讓他在旁邊指揮。他說,我邊操作邊講解,這比你們單從書本上學理論更扎實,爆破物理實驗是突破原子彈技術的重要一環,一定要認真來做。
他鼓勵工作人員說,為了國家大事我們隱姓埋名,但對著山川大地滄海藍天,我們有資格大聲說出我們的姓氏和血緣:我們是有骨氣的讀書人,我們是壓不垮的中國人!
那幾年正趕上我國經濟困難時期,廣大科技人員同樣遭受每天挨餓、身體浮腫的艱苦日子。可大家沒有灰心喪氣,沒有消極沉悶,每天在食堂都吃不飽,但回到研究室立刻開展工作。餓得受不了,就沖一杯醬油湯喝,增加體力繼續工作。在最困難的時候,曾經出現過斷炊問題,戈壁灘上植物稀少,就連駱駝草都被他們拿來充飢。
好在有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沒有出現太大的生活問題。總指揮聶榮臻更是帶頭“募捐”:“我以革命的名義向大家募捐,請求立即搞一點糧食和副食支援我們的試驗基地吧,我們的科技人員太辛苦了……”
錢學森對郭永懷說:“你太辛苦了!”郭永懷一笑道:“要是想個人享福,咱們就不回來了,美國的物質水平多高﹔既然回來,就是要吃苦,要奮斗,要我們的國家早一天富強起來!”
1964年10月16日15時,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試驗基地爆炸成功!我國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后,第5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當原子彈的蘑菇雲騰空而起,滾滾濃煙直沖雲霄,人們一片歡騰時,郭永懷卻慢慢倒在了椅子上。他太累了,幾天幾夜沒合眼,看到原子彈成功爆炸,他終於放心地昏睡過去。
“兩彈一星”元勛中的唯一一位烈士
由於貢獻突出,1964年郭永懷擔任中國航空學會副理事長。1965年5月14日成功進行了核航彈爆炸實驗﹔5月30日,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人民大會堂親切接見了參加第一、第二次核試驗專家。周恩來與郭永懷握手說:“我們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任重而道遠啊!”
的確,原子彈試驗成功,接下來郭永懷和其他科學家又開始了氫彈的研究。
氫彈的投放是機投,屬運動狀態,比原子彈的定點發射增加了難度和危險性。飛機速度、高度的把握,降落傘的開啟,風力因素等等,都需要認真考慮,確保彈著點在設定范圍內。郭永懷深夜還在研究圖紙,感覺冷,穿上棉大衣、喝點熱水,繼續干。
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投試驗爆炸成功,這是繼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后,在核武器發展方面一次質的飛躍,標志著我國核武器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從原子彈到氫彈爆炸,美國用了7年3個月,蘇聯用了6年3個月,英國用了4年7個月,法國用了8年6個月,而中國僅用了2年8個月,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從原子彈到氫彈的跨越。
郭永懷為國家的核武器事業嘔心瀝血,對家庭卻無暇顧及。
他不搞特殊化,讓15歲的女兒上山下鄉,去條件艱苦的東北插隊落戶。
他來去匆忙,隻給想念的孩子寫了封信,又要返回實驗基地。妻子提醒他,今年咱們結婚20周年。他說,等我回來,我們好好過個結婚紀念日……妻子笑了,說我等你。
然而——
在實驗基地,細致認真的郭永懷,在做我國第一顆導彈熱核武器發射試驗的准備工作時,發現新的極其重要數據,必須馬上乘機返京,組織人員緊急研究解決方案。1968年12月5日凌晨,飛機在降落時失事,機上人員遇難……燒焦的郭永懷與警衛員緊緊抱在一起,人們費力將兩人分開,發現裝有絕密資料的公文包安然無恙地夾在他們胸前!
在場的人,默哀、哭泣。所有知道的人都為之心痛落淚……
郭永懷犧牲后的第22天,我國第一顆熱核導彈試驗獲得成功﹔兩年后的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這些都飽含了郭永懷的心血和功勞。
“兩彈一星”的23位元勛中,郭永懷是唯一涉足原子彈、氫彈和人造地球衛星的科學家,也是唯一一位烈士!他用生命保護了關乎國家利益的絕密數據,唱響了一曲感天動地的壯烈之歌。
2018年7月,國際小行星中心發布公告,編序212796號小行星被永久命名為“郭永懷星”。
(本文作者為國家一級作家,威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