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淵 董思怡
2024年10月30日09:11 來源:光明日報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完善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等戰略性產業發展政策和治理體系,引導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人工智能已成為驅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加快“人工智能+”迭代動態發展,不僅有助於實現技術變革,而且有助於推動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是當前培育和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所在。
以“人工智能+”驅動科技革命,加速技術能級躍升
新質生產力具有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質態特征。“人工智能+”作為新一代數字技術集合體,以數據、算法和算力為核心要素,驅動科技革命實現從孤島走向連接、從初級走向高階、從工具走向價值的全面升級,展現出超越工業經濟時代的技術能級。
數據作為新要素,建構新連接。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數據不僅能建構起市場供給與需求的新連接,還能以其紐帶作用,促進人才、資本、技術、管理等創新要素的價值鏈聯動,進而優化資源配置效率。數據要素正深度融入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等生產流程中的關鍵環節,引領傳統生產方式向協同制造、個性化定制以及數據驅動的供應鏈管理等方式轉變,破解由於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資源錯配、配置效率低等問題,實現數據驅動的生產方式變革,提升全要素生產率。
算法作為新內核,生成新知識。算法是智能技術創新演進的關鍵所在,成為新質生產力的創新內核。算法持續創新與突破,有助於創造與獲取新知識、重塑人類知識生產與思維方式。在大數據、腦科學、超級計算等前沿科學與技術的交互協同下,算法展現出自學習、自訓練、自優化等重要特征,符合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先進生產力質態。算法不僅在技術層面通過聚合與迭代,以概率模型實現機器決策,更在知識層面進行深度挖掘和重構,推動人工智能從感知智能、認知智能向決策智能、自主智能跨越式發展,不斷培育出以創新為主導的先進生產力。
算力作為新載體,釋放新價值。新質生產力的作用發揮取決於新技術在各行業的應用程度,而算力作為激活新質生產力的基礎載體,能夠支撐新質生產力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發揮作用,釋放新價值。算力已成為繼熱力、電力后的數字經濟時代重要生產力,不斷突破傳統物理空間向數字空間延伸,為海量數據資源與復雜算法的價值釋放提供強大支撐。我們可以進一步借助算力進行數據的採集、傳輸、計算、存儲與分析,耦合數據與算法,構筑起“人工智能+”的有機整體,不斷提升知識挖掘的深度與廣度,增加單位投入所創造的經濟價值與社會效益,推動新質生產力快速發展。
以“人工智能+”引發組織變革,推動管理范式轉變
“人工智能+”是一場波及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從生產力滲透到生產關系的全方位科技革命,重塑組織全過程各環節,為組織變革提供全新管理范式。智能技術從組織化邁向社會化應用,不僅體現在組織生產效率的優化,更體現在社會資源配置方式的改變,進一步推動管理范式轉變,以更好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
提升生產效率,拓展服務場景。人工智能的業務應用場景正在不斷拓寬,在制造、能源、服務等重點行業展現出巨大的應用價值,極大激發了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潛能。在制造業領域,智能技術通過智能分析和預測,能夠實現生產流程的自動化和精細化,顯著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在能源領域,智能技術通過智能分析電網負荷和使用需求,能夠實現能源最優分配與存儲,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服務業領域,智能機器人和智能客服系統的應用,不僅可以提供實時響應服務,還能為消費者帶來個性化和智能化服務體驗,提升服務效率,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重塑生產關系,激發主體活力。“人工智能+”能夠重塑生產關系,激發多元主體的積極性。通過泛在化的數字連接,加強主體間的交互聯動,打破傳統生產組織的界限與信息壁壘,加速組織形態靈活化、虛擬化、平台化,使主體間的相互依賴性日益增強。人與人、組織間的合作更加透明高效,專業化分工進一步強化,催生出主體間全新的交互能力,構建起大規模社會化協作的生產服務模式。這種模式能夠提高服務的靈活性和專業性,推動新質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相互促進,有效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創新管理模式,動態響應市場。“人工智能+”帶來新技術迭代下的管理邏輯轉變,即從由外向內的被動響應轉變為由內向外的主動感知,通過這種轉變,管理者能夠敏銳捕捉市場動態和客戶需求,推動組織變革創新。傳統的組織結構和管理流程往往依賴人力與手工操作,而智能技術的引入賦予組織高效實時處理數據、分析信息、作出精准決策的能力,使組織能夠主動發現新的商業機會和市場增長點,在市場中佔據先機。例如,基於供應鏈數據分析,可以優化庫存管理和物流配送等,提升組織運營效率。
以“人工智能+”引領產業變革,構建產業生態系統
“人工智能+”涵蓋了從基礎技術研發到實際應用落地的一系列環節,推動了技術創新進步和產業深度轉型升級。類似於自然生態系統,產業生態系統致力於構建一個多元主體、豐富資源、高效機制等多種要素相互作用與促進的有機生態,通過持續增強產業整體創新能力,形成以創新為主導的新質生產力,推動傳統產業向高附加值方向轉型升級,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與可持續發展,引領產業智能躍升。
產業優化布局,完善資源配置。人工智能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產業加速培育,正在成為塑造數字經濟發展新優勢的重要抓手。“人工智能+”並非簡單的產業計劃,而是通過政府、社會、企業和個人等多元主體基於價值共識與相互協作,構建科學合理的資源配置機制,實現產業整體效率提升。具體而言,就是將產業生態系統中無序混沌的要素進行整合,使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各類創新資源在系統內配置得更加合理,從而提升市場資源配置的整體效率,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良好產業環境。
產業智能升級,提升附加價值。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需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支撐,“人工智能+”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戰略。在工業經濟時代,企業組織以追求規模化生產為主。而數字經濟時代的智能化特性,推動產業不斷向高端化、綠色化邁進,顯著提升了產業的附加值和競爭力。例如,通過優化能源利用和減少環境污染等方式,助力產業實現綠色化轉型,推動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打造良性創新生態,助力傳統生產力向更高效、更智能、更綠色的新質生產力躍升。
產業跨界融合,實現生態協同。生態系統的形成不僅依托技術的集成創新,還需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間的緊密合作與協同,催生出以數據共享、平台開放為特征的產業生態圈。“人工智能+”作為創新技術的集合體,以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智能化決策支持和數字化平台優勢,促進不同產業間的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和產業融合。應通過構建開放、共享、協同的產業生態,加速技術鏈、產業鏈和創新鏈的深度融合,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為引擎的新質生產力。
(作者分別為浙江數字化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助理研究員)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