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

深刻認識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隆國強

2024年10月24日08: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隻會越開越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我們要准確理解這一重大論斷的深刻內涵,始終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

開放才能走向繁榮,封閉必然導致落后。地理大發現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化,為世界各國開放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數百年國際格局不斷演變的歷史表明,成功實現現代化的國家無一不是採取開放發展戰略的經濟體。我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實踐証明,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

開放是我們黨的主動選擇。改革開放后,我們黨把對外開放確立為基本國策,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我國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我們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准自由貿易區網絡,加快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台,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當前,我國正處於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必須順應經濟全球化,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

揚長補短、充分發揮自身經濟發展潛力的必然要求。各國的天然稟賦各不相同,有自己的長板,也有自己的短板。在封閉狀態下發展經濟,如“木桶理論”所揭示,短板決定經濟發展的規模,而長板卻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在開放條件下發展經濟,可以把具有比較優勢的優質產品出口到世界市場,換回短缺的資源要素,從而加長短板,拓展經濟發展的可能性邊界。縱觀世界,大多數國家都利用國際市場進行基於比較優勢的交換來揚長補短。我國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資源不足,人均擁有的石油、天然氣、鐵礦、耕地等能源資源水平總體上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同時,我國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從自身特點出發,確立對外開放基本國策,採取吸收外商直接投資、鼓勵出口創匯和大力發展加工貿易等政策,吸引和承接了大量勞動密集型加工組裝產業的跨國轉移,運用好勞動力資源豐富這個長板優勢,換回了短缺的資金、技術、資源能源等,走出了一條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以參與全球分工推進工業化的道路,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立足新發展階段,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改革,要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更加深入地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注入穩步發展的動力。

深化分工、提高經濟效率的必然要求。國際貿易經典理論指出,通過深化國際分工、開展國際貿易,各國將資源集中於自己相對具有優勢的部門和產業活動中,可以提高自身經濟效率。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分工從以往的產業間分工深化為產業內分工甚至產品內分工,形成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我國實行對外開放,從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加工組裝環節切入全球產業鏈,成為經濟全球化的參與者、受益者、貢獻者,逐漸成為全球生產網絡的重要樞紐節點國家。隨著發展水平提高,我國參與全球分工的比較優勢已經從勞動力、土地等要素低成本優勢轉向人力資源優勢、產業體系優勢、規模經濟優勢,正在加速形成技術創新優勢、制度環境優勢等。為此,要通過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充分發揮新的比較優勢,加快提升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持續提升經濟效率和人均收入水平,推動高質量發展,筑牢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技術基礎。

把握戰略機遇、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必然要求。從歷史經驗看,重大科技創新與產業變革是推動國際格局大調整的重要力量,封閉可能錯失科技革命的機遇,從而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我國歷史上曾經因為閉關鎖國而錯失工業革命機遇,由農業文明時代的領先者滑落為工業文明時代的落伍者,教訓十分深刻。當前,人類社會面臨著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重大機遇。同時,我國正在同其他國家一道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等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和全球性問題,其中蘊含著能源、產業等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的戰略機遇。隻有增強憂患意識,始終虛懷若谷,堅持對外開放,才能緊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充分發揮我國在數字經濟、綠色經濟領域已經取得的優勢,不斷發展新質生產力,開辟國際競爭新賽道,贏得國際競爭新優勢,開創中國式現代化新局面。

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決定》對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作出一系列戰略部署。落實好這些戰略部署,要堅持以開放促改革,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吸引高端要素加速匯聚﹔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推動貿易與投資相互促進,推動國內大循環與國際大循環良性互動,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

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提升雙向投資的質量水平。推動高質量發展,既要立足我國自身條件,也要善用外部資源。我國具有吸引國際資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很多有利條件,如超大規模市場、完善的基礎設施、完備的產業體系、豐富的人力資源、日益增強的創新能力等。營造一流的制度環境、營商環境,就能成倍放大上述有利條件對國際資源的吸引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主動對接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打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等。吸引研發、地區總部、高端制造、專業服務等高端產業活動,把引資與引智、引才有機結合起來,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堅持開放創新,吸引各類創新要素加速向我國匯聚,將增強我國創新發展能力。同時,我國企業正處在對外投資開展國際化經營的重要時期,要把企業“出海”與推動高質量發展有機結合,支持企業更好利用全球資源來增強創新能力。多年來,不少中資企業通過建立海外研發中心、海外兼並、國際合作等多種形式利用外部創新資源,大大增強了創新能力,增強了企業國際競爭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完善促進和保障對外投資體制機制,健全對外投資管理服務體系,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這將為我國企業整合利用國際資源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好的制度環境。

深化外貿體制改革,加快建設貿易強國。當前,我國已經成為國際貿易大國,但仍存在“大而不強”的問題。比如,貨物出口額多年居世界首位,但仍需提高出口產品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服務貿易長期處於逆差狀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亟待增強。當前,國際貿易呈現出數字化、綠色化、服務化趨勢,為我國建設貿易強國提供了戰略機遇。為了抓住戰略機遇,加快建設貿易強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深化外貿體制改革、打造貿易強國制度支撐和政策支持體系等。落實這些戰略部署,一要加快內外貿一體化改革,強化貿易政策和財稅、金融、產業政策協同,增強創新能力,把競爭優勢從成本優勢更多轉向技術、品牌、質量、服務優勢,大力提升貨物貿易。同時,把企業國際化布局與打造貿易網絡有機結合,大力發展中間品貿易,提升中間品出口競爭力。二要全面實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以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為牽引,提升服務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動我國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技術密集型服務業提升國際化服務能力,創新提升服務貿易。三要推進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鼓勵電商平台企業全球化經營,增強數字貿易企業國際競爭力,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數據跨境流動機制,創新發展數字貿易。

增強內外聯動效應,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展安全兩件大事作出的戰略性布局。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是關鍵。要按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的部署,完善流通體制,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確保物流體系、金融體系、產業鏈供應鏈等循環暢通,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構建新發展格局,內外聯動、相互促進是重要內容。要落實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關於優化區域開放布局的部署,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要正確處理發展與安全的關系,牢牢把握發展的主動權,確保開放發展的資源安全、糧食安全、產業安全、金融安全、數據安全等。

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中贏得戰略主動的必然要求”。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也是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將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創造更好的國際環境,也是為世界謀大同的目標追求。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有利於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進現代化事業,有利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合作共贏。

以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提供新機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與世界各國攜手合作,推動貿易與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讓世界各國分享中國式現代化帶來的發展機遇。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反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脫鉤斷鏈”,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加大建設科技“一帶一路”、數字“一帶一路”、綠色“一帶一路”的力度。穩步推進“雙碳”工作,牢牢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帶來的戰略機遇,大力發展綠色低碳技術與產業,為全球綠色低碳轉型作出貢獻。

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按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關於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的部署要求,要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改革,堅定維護並不斷推動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更加完善、更加有效。積極參與數字化、綠色化等國際經貿新領域規則制定,積極貢獻中國智慧。主動對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高標准經貿規則,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准自由貿易區網絡,優化開放合作環境。

夯實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利益共享、規則共建、情感共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擴大國際人文交流合作。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我們要經得起風雨,自信但不自滿,自強但不自大,始終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斗。面對大國博弈,要丟掉幻想,在斗爭與合作中營造有利外部環境,更加重視人文交流。我們要自覺履行大國責任,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進一步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新貢獻。堅持美美與共,推動各個國家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學互鑒,始終虛心學習借鑒人類文明一切優秀成果。同時,要提高國際溝通能力、國際協調能力、國際傳播能力,講好中國故事,分享中國經驗。

(作者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24日 13 版)

(責編:王珂園、王先進)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