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2日08:29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質量互變規律是唯物辯証法的基本規律之一,毛澤東將其創造性運用到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實踐中,形成了胸中有“數”的工作方法。
有“數”來自調查研究
怎樣才能做到胸中有“數”呢?毛澤東指出,“一切事情開頭的時候總是心中無數的”,“無數並不要緊,我們可以把問題好好研究一下”,“沒有調查研究,是不能產生正確的具體政策的”。毛澤東非常重視調查研究工作,同時強調要開展正確調查、保証調查質量。他主張做調查研究一定要“下馬看花”,不能“走馬觀花”,要“過細看花,分析一朵‘花’,解剖一個‘麻雀’”,把問題真正摸清吃透。而掌握大量鮮活真實的第一手數據並對其作細致的統計分析,是開展正確調查、保証調查質量的一個重要抓手。
大革命失敗后,在長期嚴酷的革命斗爭實踐中,毛澤東仍然高度重視調查研究工作。以1930年5月他所作的尋烏調查為例,這個調查最后形成的8萬多字的報告中不僅涉及當地方方面面的情況,而且包含大量的統計數字。這些數字非常細致具體,僅論列的商品貨物就有14大類,每類都設專項分析,其中雜貨就列舉了131種之多,並詳細注明價格及貿易量。即使一個很小的“開理發店”的盈虧問題,報告也記載得清清楚楚:“開理發店要四五十元本,師父普通請兩個,少的一個,至多三個。工價以半年計至少三四十元,普通五六十元,最多八十元。生意好的理發店,每天每人可以做一塊錢生意,普通是一個老板兩個工人,平均每天能進三元,每年能進千元內外。開銷工錢百多元,其余都歸老板,再開銷伙食(以四個人計每人七十五元)、店租(三十元左右)和器具的消耗(百元以內),可賺四百元內外(老板自己的工錢在內)。”經過下氣力搞這樣細致、深入的調查統計和研究工作,毛澤東懂得了城市商業狀況,掌握了分配土地的各種情況,為制定正確對待城市貧民和商業資產階級的政策,為確定土地分配中限制富農的“抽肥補瘦”的原則,提供了實際依據。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仍然反復強調要通過調查研究做到胸中有“數”。他提出,“做領導工作的人要依靠自己親身的調查研究去解決問題。書面報告也可以看,但是這跟自己親身的調查是不相同的。自己到處跑或者住下來做一個星期到十天的調查,主要是應該住下來做一番系統的調查研究”,經過深入群眾和實際的調查研究,“現在心中無數,慢慢就會有數”。
要觀大略、算大賬、謀大數
做到胸中有“數”,既要懂得算細賬,明察秋毫,還要胸懷全局,抓住事物根本,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擇選、分析數字,觀大略、算大賬、謀大數,掌握見微知著、一葉知秋的本領。
毛澤東在這方面作出了典范,他在工作中始終著眼全局抓主要矛盾,算大賬、謀大數。比如,他始終注意到多數和少數的問題,主張對敵斗爭要“利用矛盾,爭取多數,反對少數,各個擊破”﹔主張建立民主政府要以能夠“團結中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老百姓一道奮斗”為出發點﹔主張搞社會主義政治建設要健全民主集中制,這樣“就能把黨內、黨外廣大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就能使佔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民大眾團結起來”﹔主張處理國際關系時“要擴大團結的范圍,把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全世界除了帝國主義和各國反動派以外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團結在一起”。總之,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立鞏固的統一戰線,為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挑戰凝聚人心、凝聚力量。這就是算大賬的遠見卓識。
再比如,他提出人民戰爭理論,強調“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正因為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團結帶領、組織動員人民,激發了蘊藏於廣大民眾中的戰爭偉力,才能領導人民軍隊不斷戰勝各路強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后,毛澤東總結說:“我們的經驗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個比較正確的領導,就可以用我們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敵人。”這就是謀大數的胸懷氣魄。
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在《論持久戰》這篇著作中就堅持觀大略、算大賬、謀大數,全面分析了中日戰爭所處的時代和中日雙方的基本特點。關於亡國論和速勝論觀點的持有者,毛澤東指出:“他們看問題的方法都是主觀的和片面的,一句話,非科學的。”而毛澤東則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為中日戰爭算了篇大賬目,得出結論——“中國會亡嗎?答復:不會亡,最后勝利是中國的。中國能夠速勝嗎?答復:不能速勝,抗日戰爭是持久戰”。
毛澤東還根據敵我雙方互相矛盾著的各種因素以及這些因素在戰爭過程中的發展變化,預見了中國持久抗戰將經歷的三個階段,進而提出了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一系列根本的戰略、戰術方針,極大堅定了中國人民持久抗戰的勝利信心,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
從有“數”到有為
對情況和問題做到胸中有“數”,可以幫助我們站得高、望得遠,這樣,去下決心,決心就大,找方法,方法也就對。人們常說“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其實這在很大程度上源於他對戰爭情況了解得深入全面,算得多、算得透。
用數字來說明問題,通過算賬比較來闡明道理,還可以大大增強說服的效果。毛澤東很善於用簡練鮮明的數字來說明大道理。他曾說,新中國的成立使“佔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其中的“四分之一”,寥寥一語就把新中國成立的重大意義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他還曾說過,“一萬年以后,也要奮斗。共產黨就是要奮斗,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為人民服務”,其中的“一萬年”“全”“半”“三分之二”,言簡意賅就把共產黨人必須永遠堅持的根本宗旨入木三分地刻畫了出來。
毛澤東很推崇用算賬來說明問題的方法,認為這比單純講道理、說觀點,效果要好得多。1955年,他在主持編輯《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時,在為其中一篇介紹生產合作社經驗的《一個整社的好經驗》的文章寫的按語中,充分肯定了基層干部“四對比、五算賬”的宣傳方法,認為這“是向農民說明兩種制度誰好誰壞、使人一聽就懂的一種很好的方法。這種方法有很強的說服力。”
毛澤東還直接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來鼓舞斗志、克敵制勝。1951年抗美援朝戰場上處於敵我膠著緊張相持狀態,針對美軍在武器裝備、制空權、機動性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志願軍很難合圍並徹底消滅對方一個團左右兵力的困難情況,為打破僵局、取得更大勝利,毛澤東提出“零敲牛皮糖”的作戰方針,要求志願軍“每軍一次以徹底干脆殲敵一個營為目標”,並且叮囑志願軍司令部,要“將朝鮮戰局的長期性、艱苦性講清,使全體干部和戰士有充分認識與思想准備”。這就提出了積少成多、積小勝為大勝、轉量變為質變的策略,為志願軍的勝利作戰指明了方向。
(摘編自《黨的文獻》2024年第3期 呂臻/文)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