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杭州臨安: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拓寬“兩山”轉化路徑

2024年09月25日08:3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浙江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簡稱“天目山保護區”)是以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森林生態系統為重點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目山保護區內已知物種達920科10462種,擁有1200多種木本植物,具有重要的保護、研究價值。2025年第五屆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大會將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辦,天目山保護區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成員,將向世界展示生態文明建設杭州實踐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杭州市臨安區立足天目山保護區保護管理和發展利用實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浙江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簡稱《條例》)將於2024年10月1日起生效實施,助力臨安生態環境保護,拓寬“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路徑。

  

  多方參與,科學保護利用天目山

  天目山保護區採用機構保護和社會共治相結合的保護管理機制,高標准貫徹執行、嚴要求管理保護,開展“一樹兩長”古樹保護、“捕獵昆虫”嚴打執法、“非法取水”集中整治、“野外火源”嚴格管控等系列專項行動。今年以來,臨安區聯合浙江省淳安縣、安吉縣和安徽省歙縣、績溪縣、寧國市建立跨區域聯動監督林長制,並成為浙江省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報告制度試點單位,形成“天目疊翠·生態惠民”監督品牌,助力天目山科學保護利用。

  為增加天目山保護區保護管理工作的科學性,發揮規劃作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條例》優化規劃分區,規定保護區管理機構應當在綜合科學考察和專項調查的基礎上,以國土空間規劃為依據,會同有關部門依法編制天目山保護區規劃﹔明確資源保護重點,規定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多種森林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等﹔強調支持對天目山保護區的發展利用,突出強調探索具有天目山特色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促進天目山保護區和毗鄰區域的鄉鎮、村庄融合發展,助力實現共同富裕﹔完善相關監管體系,採用機構保護和社會共治相結合的保護管理機制,規定臨安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執法協作機制,保護區管理機構會同有關部門和鄉鎮建立健全天目山保護區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和聯動機制﹔加強經費保障,規定臨安區人民政府應將天目山保護區工作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杭州市人民政府給予支持。

  生態富民,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近年來,臨安區依托天目山良好的生態資源,全力推動“名山富民”,探索具有天目山特色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發揮天目未來谷等地標性文旅綜合項目的帶動作用,做好山下環境和空間的開發,提升發展水平,讓周邊村集體和老百姓富起來。就近招聘周邊社區村民參與天目山巡山護林、生態保護和景區旅游服務等工作,截至目前,150余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農家樂(民宿)經營戶達400余家,2023年,全區鄉村旅游經營收入逾億元。

  下一步,臨安區將堅持差異化、特色化理念,深入挖掘天目山生態文化產業等方面的資源稟賦,一體化推進天目山保護區保護管理、建設利用,進一步推動生態富民惠民,助力打響“天目疊翠”系列品牌。

  數據來源:中共杭州市臨安區委宣傳部

  《 人民日報 》( 2024年09月25日 14 版)

(責編:王瀟瀟、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