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5日08:37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鄧小平是當代中國政壇上一顆璀璨的智慧之星,不僅為國人景仰,而且為世界矚目。鄧小平的智慧特別突出地表現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走群眾路線、照辯証法辦事的領導方法上。
解放思想的領導方法
鄧小平是新時期解放思想、銳意進取的領航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的中央工作會議上,他指出:“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正是由於解放思想及時地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我們黨才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解放思想才能正確認識和處理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認清中國處在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從這個實際出發,隻能搞中國式的現代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鄧小平總結民主革命的經驗,強調了“中國式”“中國特色”“走自己的道路”的重要性。1979年3月,他提出:“過去搞民主革命,要適合中國情況,走毛澤東同志開辟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現在搞建設,也要適合中國情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
解放思想才能認清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不僅表現在生產關系上,更表現在生產力上,社會主義必須發展生產力,擺脫貧窮。怎樣發展生產力?鄧小平提出把全黨工作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上來,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把發展科學技術放到戰略位置上﹔支持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政策。
解放思想才能認清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不等於資本主義。鄧小平在1979年就指出:“說市場經濟隻存在於資本主義社會,隻有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這肯定是不正確的。”后來,他又強調:“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不存在根本矛盾”“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就更能解放生產力,加速經濟發展”“計劃和市場都是方法”。正是從這時起,中國共產黨越來越重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開始轉變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逐漸建立起發展目標明確和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解放思想才能看清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能急躁冒進、急於求成,而要從實際出發,有目標、有步驟地前進。鄧小平認為步子邁得太快太急,就會欲速則不達。他提出了百年圖強、三步發展的“發展戰略的‘三部曲’”,即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基本解決溫飽﹔第二步,到20世紀末再翻一番,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再翻兩番,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此后的中國就是按鄧小平提出的目標和步驟穩步前進的。
實事求是的領導方法
解放思想是為了擺脫本本主義和條條框框的束縛,從發展變化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鄧小平指出,“實事求是,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過去我們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勝利,是靠實事求是﹔現在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同樣要靠實事求是”。正是在鄧小平引領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和國家工作在思想指導上轉到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上來。
鄧小平提出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在認識論上就是依據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提出來的。他綜合當時中國的實際情況和出國考察得出的認識,深感二十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國民經濟走到世界前列,講了大話,不符合實事求是。1979年10月4日,他指出:“我們開了大口,本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后來改了口,叫中國式的現代化,就是把標准放低一點。”正是從這樣的實事求是的認識出發,這年12月6日,他提出中國二十世紀的目標是實現小康。80年代中期,鄧小平指出:“我們的目標,第一步到2000年建立一個小康社會。雄心壯志太大了不行,要實事求是。”可以說,小康社會建設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與鄧小平在思想路線上堅持實事求是密切相關。
走群眾路線的領導方法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要有民主氛圍,要發揚民主,走群眾路線。
群眾路線從直接的意義上說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工作路線。鄧小平指出:“改革開放中許許多多的東西,都是在群眾實踐中提出來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也是由農民首先提出來的”“這是群眾的智慧,集體的智慧。我的功勞是把這些新事物概括出來,加以提倡。”鄧小平領導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就,與他善於“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密切相關。
群眾路線從更廣的意義上說是中國共產黨的生命線。鄧小平指出:“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黨的組織、黨員和黨的干部,必須同群眾打成一片,絕對不能同群眾相對立。如果哪個黨組織嚴重脫離群眾而不能堅決改正,那就喪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敗,就會被人民拋棄。”他反復強調,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方針政策和作出決斷的出發點和歸宿。
新時期鄧小平所有重大決斷都是站在人民的立場上作出來的,前面所說“小康社會”的目標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鄧小平在東北考察時說:“我們太窮了,太落后了,老實說對不起人民。我們現在必須發展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條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鄧小平主導的政策就是一門心思搞經濟建設,發展生產力,先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再解決人民的小康問題。1982年11月16日,鄧小平和王震會見日本社會黨朋友時講了這樣一段話:“我們現在就是做一件事情,使佔人類四分之一的人口擺脫飢餓和貧困,達到小康狀態。”這段話集中體現了鄧小平提出“小康社會”的人民立場、人民情懷。
照辯証法辦事的領導方法
毛澤東逝世后,中國共產黨處在如何對待毛澤東的政治遺產,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中國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是鄧小平堅定地照辯証法辦事,使國家步入康庄大道。
照辯証法辦事,鄧小平反對“兩個凡是”那樣站在毛澤東背后去看問題和解決問題,也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那樣離開毛澤東的基礎去看問題和解決問題,而是站在毛澤東的肩上去看問題和解決問題。不擺脫“兩個凡是”的束縛,走封閉僵化的路,就不能擺脫貧困和落后﹔不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和全盤西化,就隻能做西方大國的附庸,也不可能發展起來。是鄧小平引領全黨和全國人民反“左”防右,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照辯証法辦事,鄧小平緊緊抓住“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基本問題,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大命題。這是鄧小平對正確處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証關系理論的嫻熟運用。
照辯証法辦事,鄧小平提出“計劃和市場都是方法”“都是經濟手段”,突破了認為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之一,而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的理論框框和認識局限,把計劃和市場的作用辯証統一起來。鄧小平又重視將對內改革與對外開放結合起來,以改革促開放,以開放促改革,將改革與開放辯証統一起來,中國經濟才能充滿活力。
照辯証法辦事,鄧小平將雄心壯志與腳踏實地、戰略目標與戰略步驟結合起來,提出了到20世紀末“在中國建立一個小康社會”和三步發展百年圖強的奮斗目標。在鄧小平引領下,中國既確立了現代化發展的戰略目標,又找到了腳踏實地的現實步驟。
(摘編自8月26日《北京日報》 曹應旺/文)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