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為建設新中國團結奮斗

謝穎

2024年09月21日09:02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為建設新中國團結奮斗

一九五四年,全國政協二屆一次會議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資料圖)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協為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鞏固新生人民政權、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1954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后,人民政協繼續在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積極探索實踐

1949年10月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在中南海勤政殿舉行第一次會議。會議聽取了周恩來“參加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各單位協商經過”的報告,一致通過了本屆全國委員會的主席、副主席五人、常務委員二十八人和秘書長的名單。會議選舉毛澤東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主席。10月18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工作條例》,條例規定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的職權,並決定全國委員會設立政治法律組等8個組,在秘書長領導下進行研討和審議工作。

新中國成立伊始,百廢待興、百業待舉,人民政協事業在探索和實踐中前行。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協商中央人民政府關於穩定物價、對財政經濟工作實行國家統一管理和統一領導、調整工商業、調整稅收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政策方案﹔有關土地改革、懲治反革命、懲治腐敗等方面的重大決策事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暫行組織條例》《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檢察署暫行組織條例》等重要草案,等等。

一屆全國政協期間,在協商議政方面,進行了很多探索,如逐步建立了工作組、秘書處、工作會議等機構和制度。1950年3月,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聯合發起雙周座談會,以參加政協全國委員會的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所推派的代表以及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為主體,舉行時事政治座談會。主要目的是溝通思想,就時事政治和統一戰線工作交換意見。雙周座談會對協調統一戰線內部關系,促進各黨派團體的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成為當時人民政協開展協商議政的制度化平台。

明確性質任務

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人民政協不再代行全國人大的職能。人民政協是否還有必要繼續存在?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起什麼作用?黨內外一些同志對此產生了困惑。

同年12月,毛澤東在政協二屆一次會議開幕前,召集黨內外人士舉行了座談,發表了《關於政協的性質和任務》的談話,就黨內外存在的各種困惑和意見表明了自己的見解。在這次座談會上,毛澤東提出了人民政協的五大任務:一是協商國際問題,如對外發表宣言,反對侵略,保衛和平等﹔二是協商候選名單,包括協商同級人大代表候選人名單和同級政協組成人員名單﹔三是提意見,聯系人民群眾,向有關的國家機關反映群眾意見和提出建議。國家各方面的關系都要協商,政協可以向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提意見﹔四是調整關系,協調各民族、各黨派、各人民團體和社會民主人士領導人員之間的關系﹔五是學習,在自願的基礎上學習馬列主義,進行思想改造。毛澤東的談話,指出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后人民政協存在的必要性及其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為人民政協事業的發展定下了基調。

1954年12月21日至25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章程明確規定:“中國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必須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必須進一步加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將繼續通過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團結,更廣泛地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克服困難,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會議選舉周恩來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主席。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后,人民政協作為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機構、作為統一戰線組織繼續發揮重要作用,為推進新中國各項建設貢獻了力量。

通過座談、視察、報告、組織學習等多種形式,二屆全國政協就國家和社會生活中一些重大問題進行充分協商。如推動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954年12月底,政協全國委員會舉行了一次以工商界政協委員為主的私營工商業問題座談會。這次座談會對於解除資本主義工商業者對公私合營工作的疑慮,起了很好的作用。1956年1月28日,政協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討論了《國務院關於對公私合營企業推行定息辦法的決定(草案)》和《國務院關於私營企業實行公私合營的時候對財產清理估價幾項主要問題的規定(草案)》。1月31日,陳叔通副主席在全國政協二屆二次會議上作了《關於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報告》。這些進一步推動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步伐。

除此之外,二屆全國政協還對右派分子的處理問題,農業合作化,發行新版人民幣,文字改革、漢字簡化方案和漢語拼音方案修訂等國家重要政策措施和重大問題進行協商和討論。

凝聚發展合力

1958年7月,第十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專門研究了對資產階級分子和民主黨派的改造問題。彭真代表中央在會議上指出,對民主黨派、知識分子和資產階級分子不要總是斗下去,把弦繃得那麼緊。現在整風應該告一段落,轉到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實踐上來,從斗爭為主轉入以團結為主,讓他們到實踐中去,以實際行動來表現思想改造的決心和成果。

三屆全國政協砥礪前行、凝聚眾智,將各民主黨派、各界民主人士特別是知識分子團結統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同舟共濟、共克難關,為社會主義建設增光添彩。

1959年9月1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確實表現改好了的右派分子的處理問題的決定》。從1959年到1964年,全國先后分五批摘掉了大部分右派分子的帽子。在此期間,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雙周座談會對在北京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司局長以上干部和民主黨派中委、候補中委范圍內的非共產黨的90名右派分子的摘帽問題,進行了協商討論,從1959年起到文化大革命前,先后共摘掉84人的右派帽子。

為配合促進“雙百”方針的貫徹,全國政協自1961年11月起增辦以學術性問題為主的“雙周講座”,至1964年3月共舉辦37次講座。參會人員有在京的政協委員,各工作組聯系的科技、文教、醫藥衛生等方面的高級知識分子,各民主黨派中央委員,國務院參事,民主人士家屬等。講座邀請了各領域的專家學者,針對時事問題、國際友好訪問、學術思想、科學知識、歷史人物評價、地方掌故等進行了情況介紹和交流探討。雙周講座內容廣泛豐富、形式活潑多樣,適應了各界人士的不同興趣要求,受到各方面的歡迎和好評。

人民政協文史資料工作是周恩來親自倡導並培育起來的富有統戰特色的重要工作。1959年4月29日,全國政協三屆一次會議閉幕當天,全國政協主席周恩來特地為60歲以上的政協委員舉辦茶話會,發表了倡導開展文史資料工作的講話。他語重心長地請“過了60歲的委員都能把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留下來,作為對社會的貢獻”。

5月12日,政協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決定,成立文史資料工作機構——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歷史學家范文瀾擔任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根源、王世英、楊東莼、申伯純、顧頡剛為副主任委員,王伯祥等40人為委員。隨著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的成立,全國政協開始面向政協委員和各界人士征集文史資料,從此,征集、保存、研究和出版文史資料成為人民政協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1962年12月至1963年1月,全國政協在北京召開第一次全國文史資料工作會議。會議審議了《全國文史資料工作概況》《關於文史資料工作若干問題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北洋政府時期史料征集工作的意見》《征集辛亥革命史料工作總結》等文件,就文史資料工作的方針、任務、意義和作用等進行深入討論、取得共識。這次會議為進一步推動文史資料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人民政協文史資料事業從無到有,並且不斷發展壯大、碩果累累,極大地豐富了我國近現代史料庫,在“存史、資政、團結、育人”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作出了特殊貢獻。

(本報記者 謝穎 整理)

(責編:黃瑾、宋晨)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