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杰長
2024年09月11日08:52 來源:學習時報
近年來,我國服務業在國民經濟比重一直佔據“半壁江山”。服務業不僅是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中重要的有機組成,更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堅強支撐。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完善發展服務業體制機制、推進服務業標准化建設、聚焦重點環節分領域推進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推進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等舉措,為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服務業發展成績斐然,但依然存在著創新不足、效率不高、產業融合不深和治理方式落后等突出問題。為此,要深化服務業體制機制改革,全力構建優質高效服務業新體系,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培育和壯大多元經營主體,夯實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市場基礎
影響服務業發展質量和效率的因素有很多,但關鍵是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培育出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多元經營主體。多元共存的服務業經營主體,是服務業發展的支柱,既要致力於建設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和控制力的大型服務業集團,又要為中小微服務業企業發展拓展空間,形成多層次經營主體互助共促的新局面。當前,中小微服務業企業是勞動就業的主要貢獻者,但發展困難較大,抗風險能力較弱,政府要從優化營商環境、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和推進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等方面著手,幫助中小微服務業企業解決融資難、人才缺和數字化轉型能力弱等問題,以此增強中小微服務業企業的供需匹配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培育和壯大多元且富有競爭活力的經營主體,關鍵是打破部分服務業領域的壟斷行為,積極有序放寬服務業准入限制,對不涉及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可以依靠市場充分競爭提升供給質量的服務業行業領域逐步取消准入限制。對涉及重要民生領域的教育、衛生、體育等行業,穩妥放寬准入限制,清理不合理的服務業經營主體准入限制,破除跨地區經營行政壁壘。
構建與數字經濟時代相適應的服務業發展和開放的治理機制
我國服務業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廣泛滲透,傳統商業模式逐漸被取代,服務業新模式快速成長,服務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和技術條件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因此,理解優質高效服務業新特征需要全新的視角,尤其是要立足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構建與數字經濟時代相適應的服務業發展和開放的治理機制。
堅持包容審慎的監管政策,順應現代服務業數字化發展,建立企業數字化管理機制,形成邊界明晰、分工協同、平衡互動的治理結構。把握數字平台的發展特點,以消費者利益為出發點,妥善處理多元利益與矛盾,權衡規模效應與競爭效應,完善平台經濟的長效治理機制。充分發揮我國在發展跨境電商、移動支付、電商服務等數字化前沿業務方面的優勢,積極主動對接國際服務經貿新准則,倡導有利於我國的國際經貿合作新規則,進一步增強中國對服務貿易新准則的參與權、話語權和治理權。
建立普惠共享的服務業發展機制,讓服務業發展改革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服務業與民生息息相關。服務業發展改革必須以最大程度滿足和實現人民群眾利益為出發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服務業發展改革成果顯著,但發展不平衡問題依然突出,主要表現在農村地區服務業發展落后,這就需要深化服務業體制機制改革,加強城鄉服務對接,不斷提升農村服務業發展水平,縮小城鄉服務業發展的“鴻溝”。
一是推動城鄉服務一體化發展,加強城市與農村之間的服務對接和資源共享。通過優化服務資源配置,讓農村居民也能享受到城市水平的優質服務。二是加大對農村服務業投入力度,提升農村服務業基礎設施水平,推動農村服務業轉型升級,拉近城鄉居民服務消費水平。三是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在縮小城鄉服務方面的“鴻溝”。數字技術對服務業發展的影響,不僅是優質高效,更可能是普惠共享。數字技術在生活服務業和社會服務業領域的廣泛應用,偏遠的農村地區也可以同樣享受城市優質服務資源,這是縮小城鄉服務資源差距、加快增進民生福祉的有效舉措。比如,醫療行業的互聯網醫療、教育行業的在線教育以及護理行業的智慧養老等模式,正在讓不同地區的居民平等受益於優質公共資源,提高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又如,隨著數字化的發展,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已成為鄉村振興實踐的新動力,農民將種植、倉儲、物流信息上鏈,不僅可以實現智能化生產管理,還可以產生品牌溢價,切實增加農民收入。未來,要加快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力度,充分釋放數字紅利,以服務業數字化改造為主線,依托數字平台把教育、醫療、文化體育、商貿物流等服務資源下沉或匹配到廣大農村地區,縮小城鄉數字鴻溝,構建全方位、立體式的數字化產業鏈,培育服務民生的各類數字平台,讓優質服務資源惠及全體人民,為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夯實基礎。
建立跨行業的融合發展機制,在融合發展中拓展服務業發展新空間
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要跳出服務業發展服務業,即充分發揮其滲透功能強的特征和優勢,通過服務業與相關產業尤其是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拓展服務業發展新空間,實現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的雙贏格局,以此壯大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的核心目標是通過現代服務業賦能制造業,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並通過制造業的需求拉動現代服務業的升級。建立跨行業的融合發展機制,關鍵是要協調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生產運營模式與發展需求,優化數據要素在行業間的共享與流動,暢通工業互聯網平台間的互聯互通渠道,加強數據基礎和應用場景,促進形成開放的產業生態,釋放平台的協同效應。推動建立具有共同適用性的行業規范和政策法規,探索新的劃分標准和行業標准,推進制造業園區向“制造+服務”升級,實現制造業和服務業協同耦合發展。優化對新興制造業和服務業企業的准入門檻設置,建立針對數字化優化的生產經營許可制度,強化質量標准,加強大數據、算法等技術在質量監督中的應用。
加強服務業標准體系建設,充分發揮服務標准化對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
標准化建設是服務質量和品牌培育的重要支撐。目前來看,我國服務業標准化體系建設比較滯后。要引導企業樹立以服務標准化、品牌化為基礎的優質服務導向,保障服務質量、服務體驗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高質量推進服務業發展還要對標國際先進標准,鼓勵開展服務質量認証與達標評價,推動當地政府與企業、行業協會、科研院所共建服務業行業標准和品牌標准,以指導行業數字化轉型和品牌培育。以標准化促進服務質量目標化、服務方法規范化和服務過程程序化,保障優質服務體驗獲取和服務品牌增值。針對數字經濟發展中涌現的新業態模式,根據其性質和特征,完善服務標准體系,建立一批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中國標准。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