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剛
2024年08月28日08:21 來源:學習時報
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回顧了鄧小平同志光輝、戰斗、偉大的一生,高度評價鄧小平同志帶領黨和人民成功開創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立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歷史功勛,強調要繼續深入學習運用鄧小平理論,學習鄧小平同志的崇高革命風范,把他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推向前進。在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引用鄧小平同志的話指出,到21世紀中葉,“能夠接近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那才是大變化。到那時,社會主義中國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們就可以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
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人一貫堅持的寶貴思想和目標追求。在領導我國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偉大進程中,鄧小平與時俱進地將其發揚光大。他關於“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的重要論述,蘊含豐富的內容,集中反映和體現了鄧小平的民族復興觀,在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發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深刻領悟鄧小平關於“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的重要論述,對於全面理解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的重要論述,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是1956年黨的八大后毛澤東提出來的。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以隻爭朝夕的精神埋頭苦干、攻堅克難,經過20多年努力,把新中國建設成為國際舞台上具有重要分量的社會主義大國。作為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鄧小平在繼承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了對“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的認識。
“文革”結束后,在1977年7月召開的黨的十屆三中全會上,剛復出的鄧小平就指出:“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力爭在本世紀內實現四個現代化,使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興旺起來,使我們黨的事業興旺起來,使我國的無產階級專政更加鞏固,使我們能夠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為全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1978年3月,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鄧小平指出:“毛澤東同志經常教導我們:‘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在科學技術方面,我國古代曾經創造過輝煌的成就,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的進步起了偉大作用。但是我們祖先的成就,隻能用來堅定我們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信心,而不能用來安慰我們現實的落后。”鄧小平不僅在黨內國內強調這一問題,而且在會見外國客人時也談及這一話題。1979年12月,他在會見法國客人時指出,中國古人在歷史上對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近代以來,我們的貢獻太少,也許再過10年或15年,可能作出比較重要的貢獻。
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大潮涌起,鄧小平更加強調“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1983年12月,鄧小平在會見美國客人時說,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在古代我們做得不錯,對人類有突出的貢獻,但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我們落后了近150年,這一段對人類的貢獻較小。1985年3月,鄧小平又對美國新聞界人士指出,我們有個雄心壯志,從80年代起,到本世紀末,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小康社會,中國就可以對人類作出更多一點貢獻。如果再花50年時間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我們這個國家對人類的貢獻就更大一些。我們有信心做好這件事情。1987年4月,在會見捷克斯洛伐克總理時,鄧小平談道,“總的來說,我們確定的目標不高。從1981年開始到本世紀末,花二十年的時間,翻兩番,達到小康水平”,“在這個基礎上,再花五十年的時間,再翻兩番”,“如果達到這一步,第一,是完成了一項非常艱巨的、很不容易的任務﹔第二,是真正對人類作出了貢獻”。
總之,對於“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鄧小平不斷提及、反復強調。1993年11月,在學習《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報告會上,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指出,學習新一卷《鄧小平文選》,其中之一是:“必須緊緊抓住鄧小平同志反復強調的”,“關於中華民族要在社會主義基礎上發展起來,為人類作出較大貢獻的重要論述”,凸顯了這一重要論述在鄧小平理論中的地位和意義。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新時代的高度進一步強調,對於鄧小平理論中的重要思想和論斷,“隻有結合歷史背景,注重整體把握、辯証把握,知其義又明其理,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才能正確用以指導實踐。如果顧此失彼、畸輕畸重,就容易導致實踐偏差,甚至犯原則性、方向性錯誤”。鄧小平關於“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的重要論述,也需要我們結合歷史背景,做到整體把握、辯証把握,在知義明理的基礎上正確用以指導實踐。
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必須打破閉關自守、實行對外開放
“文革”結束后,我國經濟瀕臨崩潰邊緣,國家建設百業待興。與此同時,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我國發展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明顯拉大。照這樣發展下去,“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將成為空談。鄧小平在深刻分析當時時代特征和世界大勢后指出:“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在西方國家產業革命以后變得落后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閉關自守。建國以后,人家封鎖我們,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也還是閉關自守”,“經驗証明,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
鄧小平放眼世界,積極倡導和推動對外開放。1978年2月,他在會見美國客人時指出,我們願意引進世界上先進的技術和經驗。我們不隻派人到美國去考察,也派人到其他發達國家考察。他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獨立自主不是閉關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需要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學習人家的先進科學技術。”隨后,中央派出大量代表團和考察團出訪,其中包括1978年5月至6月以國務院副總理谷牧為團長的中國政府代表團訪問法國、瑞士、比利時、丹麥、聯邦德國等西歐五國。臨行前,鄧小平找谷牧談話,指示代表團要把資本主義國家先進的經驗、好的經驗學回來。1978年10月,在與聯邦德國新聞代表團談話時,鄧小平指出:“中國在歷史上對世界有過貢獻,但是長期停滯,發展很慢。現在是我們向世界先進國家學習的時候了。”向先進國家學習必須打開大門,主動融入世界,最終目的是“趕上時代”。鄧小平強調:“我們要趕上時代,這是改革要達到的目的。”
“趕上時代”,實質上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讓人民富裕起來。社會主義中國隻有大力發展生產力,不斷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才能在與資本主義的競爭中贏得優勢,才能真正為人類作出貢獻。1985年8月,鄧小平在會見津巴布韋領導人穆加貝時指出:“為了發展生產力,必須對我國的經濟體制進行改革,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我們吸收資本主義國家的資金、技術,為的是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力。”1986年4月,鄧小平在會見南斯拉夫領導人時指出:“社會主義的任務就是要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力量,使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可以說,在與第三世界國家領導人會晤交流時,鄧小平總是不失時機地重申上述觀點,類似事例不勝枚舉。
在對世界經濟、科技發展和中國發展狀況進行科學判斷的基礎上,結合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經驗教訓,鄧小平領導全黨及時果斷開展各方面體制改革,勇敢打開對外開放的大門。1987年至1993年間,“改革開放”一詞先后寫入黨的基本路線、黨章和憲法中,在黨和國家的政策及制度層面得到確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成為全黨全國人民的共識。
歷史和實踐已經証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通過改革開放,黨團結帶領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創造了滄海桑田、翻天覆地的人間奇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與此同時,“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的願景開始逐漸變成現實。剛剛勝利閉幕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擘畫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藍圖,新時代新征程上,隻要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就一定能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強勁動力。
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必須把握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
20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美蘇爭霸加劇和第三世界的興起,國際力量重新分化組合。鄧小平敏銳洞察世界形勢新變化,指出:“對於總的國際局勢,我的看法是,爭取比較長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戰爭是可以避免的。”他進一步從世界格局、戰略全局上把握和審視國際關系問題,深刻指出:“現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或者說發展問題。”在這兩大問題中,“和平問題是東西問題,發展問題是南北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東西南北四個字”。由此,鄧小平強調,我們的對外政策是三句,即“加強第三世界的團結和合作,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鄧小平多次強調,正確把握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對中國為人類作出較大的貢獻具有重要意義。他指出:“應當把發展問題提到全人類的高度來認識,要從這個高度去觀察和解決問題。”鄧小平不僅重視加快中國發展,而且也關注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發展。1984年5月,鄧小平在同巴西總統談話時指出:“中國對外政策的目標是爭取世界和平。在爭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現代化建設,發展自己的國家,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他強調,“中國和所有第三世界國家的命運是共同的”,“南北問題不解決,就會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帶來障礙”。鄧小平高度重視在重要外交場合闡發這一理念。1985年3月,他在會見美國新聞界人士時指出,對人類作出貢獻,我是從兩方面來講的:一是我們擺脫了貧困,表明佔人類四分之一人口的國家做到了這件事,就可以給人類作更多貢獻。二是中國每發展一步,就使國際的和平力量增加一分。中國是一個和平穩定的力量。我們最需要和平,不希望戰爭。1986年4月,鄧小平對南斯拉夫領導人指出,“如果十億人的中國不堅持和平政策,不反對霸權主義,或者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自己搞霸權主義,那對世界也是一個災難,也是歷史的倒退”,而“十億人的中國堅持社會主義,十億人的中國堅持和平政策,做到這兩條,我們的路就走對了,就可能對人類有比較大的貢獻”。
正是因為鄧小平明確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的科學論斷,並領導全黨及時調整各方面對外政策,才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了良好外部環境,與此同時,中國的快速發展也為世界發展提供了新機遇。鄧小平是名副其實、當之無愧的為世界和平和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偉大國際主義者。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一方面,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另一方面,恃強凌弱、巧取豪奪、零和博弈等霸權霸道霸凌行徑危害深重,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成為維護世界和平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們要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不斷以中國式現代化新進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這與鄧小平“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的希冀是完全一致的。
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必須“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
隻有把自己發展起來,實現國家富強,才能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基於這種認識,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艱辛探索中提出了具有深遠影響的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奮斗目標。在此基礎上,鄧小平與時俱進,創造性地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的新目標、新概念。
1978年5月,在會見非洲國家的一個代表團時,鄧小平指出:“我們現在還很窮,在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義務方面,還不可能做得很多,貢獻還很小。到實現了四個現代化,國民經濟發展了,我們對人類特別是對第三世界的貢獻可能會多一點。”1979年3月21日,鄧小平在會見英中文化協會執委會代表團時指出:“我們定的目標是在本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我們的概念與西方不同,我姑且用個新說法,叫做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兩天后,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他正式提出了“中國式的現代化”新概念,之后進一步提出“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同年12月,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再次指出:“四個現代化這個目標是毛主席、周總理在世時確定的。所謂四個現代化,就是要改變中國貧窮落后的面貌,不但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提高,也要使中國在國際事務中能夠恢復符合自己情況的地位,對人類作出比較多一點的貢獻。”他進一步解釋指出:“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實現中國式的現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根據中國的具體實際,循序漸進地分階段分步驟實施。到1984年,我國推進現代化的實踐表明,小康的目標在20世紀末能夠初步達到。此后鄧小平又開始把目光投向21世紀,比較集中地思考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后的長遠戰略規劃問題。在深入調研和思考的基礎上,1987年4月30日,鄧小平在會見西班牙工人社會黨副總書記、政府副首相格拉一行時,明確提出我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目標。他指出,第一步在20世紀80年代翻一番,國民生產總值人均達到500美元,第二步到20世紀末,再翻一番,人均達到1000美元。“實現這個目標意味著我們進入小康社會,把貧困的中國變成小康的中國”。鄧小平強調:“我們制定的目標更重要的還是第三步,在下世紀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兩番,大體上達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這一步,中國就達到中等發達的水平。這是我們的雄心壯志。”鄧小平幽默地說,關於第三步,“現在還吹不起這個牛”,“那時,我這樣的人就不在了,但相信我們現在的娃娃會完成這個任務”。
半年后,黨的十三大報告明確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同時把鄧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戰略正式表述為: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步入快車道。20世紀末我國勝利實現了“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的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鄧小平念茲在茲的“中國式的現代化”逐步變成了現實。此后,對於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我們黨在認識上不斷深化,在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與此同時,黨領導全國人民開始實現從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黨的十九大站在新時代的高度,不僅把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1世紀中葉提前至2035年,而且還提出更高的目標要求。2021年我們如期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2022年黨的二十大開啟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新征程,提出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分“兩步走”的戰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一路走來的歷史讓我們深信:中國式現代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大道,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推動人類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現在,實現我們確定的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隻有10年多時間,實現我們確定的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也隻有20多年時間。時不我待,催人奮進。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銳意進取、團結奮斗,不斷譜寫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壯麗篇章,努力為人類和平和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唯有如此,才能不辜負1987年鄧小平“相信我們現在的娃娃會完成這個任務”的殷切期望,這是對鄧小平最好的紀念。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共黨史教研部副主任〕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