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斌
2024年08月20日09:40 來源:光明日報
從短期看,中國經濟當前需要鞏固回升向好態勢,從中長期看,中國式現代化的持續順利推進需要實現經濟體量的合理穩定增長,這兩方面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宏觀調控的保駕護航。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中單列“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一節,明確提出“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決定》對於宏觀調控的調控工具、調控協調性、調控機制以及預期管理等重要方面都進行了系統布局,明確了未來一段時間完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的要求和任務,進一步增強了宏觀調控的科學性和系統性。
關於宏觀調控的工具,《決定》對國家發展規劃和重大戰略的引導作用提出了更加明確具體的要求
西方國家的宏觀政策體系相對單薄,通常以貨幣政策為主進行常態化逆周期調控,在經濟衰退時期會進一步使用財政政策進行逆周期調控,但是較少採用國家發展規劃和重大戰略。與之不同,我國的宏觀調控體系內容更為豐富,國家發展規劃和重大戰略在其中發揮著重要引導作用。
國家發展戰略規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和行動綱領,具有深遠的戰略引領意義,不僅能夠明確國家戰略意圖和工作重點,為引導和規范市場主體的行為提供方向,還具有中長期指導意義,能夠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穩定、連續的戰略指導。從宏觀調控角度看,這不僅能夠明確長期增速目標,還可以通過優化生產力布局等措施來實施結構政策,提升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效率,並改善預期管理的效果。
《決定》針對國家發展規劃和重大戰略的引導作用提出了兩方面具體要求。一是“完善國家戰略規劃體系和政策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科學、系統的國家戰略制定和實施機制,是實現國家長遠發展目標的基礎。這不僅要求在戰略層面進行深入思考和規劃,還要求確保這些戰略能夠得到有效執行。通過加強國家重大戰略的深度融合,可以確保不同領域和層次的政策相互支持、相互促進,形成協同效應,從而提升發展規劃和重大戰略對一般性宏觀調控政策的引導作用。二是“圍繞實施國家發展規劃、重大戰略促進財政、貨幣、產業、價格、就業等政策協同發力,優化各類增量資源配置和存量結構調整”。政策協同發力不僅要求政策之間相互補充,避免政策沖突,還要求各項政策能夠針對不同領域和問題發揮獨特作用。優化增量資源配置,意味著要在經濟發展中合理分配新資源,以支持關鍵領域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對存量結構進行調整,有助於提高資源使用效率,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
關於各類宏觀調控手段的協調配合,《決定》強化了對“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的要求
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的要求,這一原創性概念,超越了西方宏觀政策理論和政策實踐,為建構中國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系提供了新的理論支撐。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有助於推動經濟主體形成一致預期和促使各類宏觀政策形成合力,從而更好地統籌短期穩定、長期增長和經濟結構優化三大類重要目標。正是由於強調宏觀政策的取向要一致,我國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產業、價格、就業等政策實現了較好的協調配合,促使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協同性不斷增強。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進一步完善各類宏觀調控手段的協調機制。對此,《決定》有兩點新的突破。一是強調“把經濟政策和非經濟性政策都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這意味著,不僅應注重增強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一致性,還須將其他經濟政策和非經濟性政策都納入進來。二是提出完善“政策統籌協調機制”。近年來各級政府部門愈加重視各類宏觀政策之間的協調配合,但在機制層面的頂層設計還有待加強。《決定》明確提出完善“政策統籌協調機制”,有助於構建宏觀政策協調配合的長效機制,進一步確保“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得到有效執行。
關於宏觀調控的作用機制,通過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能夠有效提高宏觀調控的效率
高效率宏觀調控和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相輔相成的。《決定》提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強調“必須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助於從體制機制層面為提高宏觀調控效率提供基礎性支撐。
首先,有助於提升生產要素的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增長政策的實施效率。《決定》提出,要完善要素市場制度和規則,推動生產要素暢通流動、各類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潛力充分釋放。這不僅有助於促進資本、勞動、數據等要素的積累,而且有助於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提升經濟長期潛在增速,從而提高增長政策的效率。《決定》要求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系,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產率。這將進一步提高增長政策的效率。
其次,有助於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結構政策和穩定政策的效率。《決定》強調,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激勵約束機制,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這不僅有助於掃清改善經濟結構面臨的體制機制約束從而使得結構政策更好落到實處,而且有助於掃清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面臨的結構性阻礙,從而提升穩定政策對投資與消費的拉動效果。
最后,有助於提升經營主體的活力,提升宏觀調控的傳導效率。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決定》要求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這有助於進一步提升市場主體活力,增強市場敏感性和反應速度,提升資源配置效率,進而提升宏觀政策的傳導效率。
關於宏觀調控的預期管理,通過健全預期管理機制以提升預期管理效果
預期管理,是指政府部門通過加強與公眾的信息溝通,引導公眾預期向政策目標靠攏,從而提高政策實施效率,更好地實現政策目標。西方國家的預期管理模式存在兩方面不足:一是其預期管理主要限定在貨幣政策范疇之內,較少考慮其他類型宏觀政策﹔二是其宏觀政策主要著眼於短期逆周期調節,很少考慮中長期預期管理。
基於我國經濟發展實踐而形成的預期管理,與西方國家預期管理存在本質差別,較好地彌補了西方預期管理的不足。
一是我國的預期管理並不局限於貨幣政策,而是廣泛應用於整個宏觀調控體系。比如,財政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對維護經濟穩定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國在不斷加強貨幣政策預期管理的同時,也注重財政政策的預期管理,強調確保財政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二是我國的預期管理並不局限於短期預期管理,還包括中長期預期管理。我國不僅在每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未來一年宏觀政策的總體定位與目標,而且通過“五年規劃”等中長期和超長期規劃對長期宏觀政策進行前瞻性指引。這些舉措強化了長期和超長期預期管理的積極作用。
新時代以來,黨中央日益重視預期管理。“十三五”規劃提出“改善與市場的溝通,增強可預期性和透明度”,“十四五”規劃提出“健全宏觀政策制定和執行機制,重視預期管理和引導”,此次《決定》進一步提出“健全預期管理機制”。為此,應系統總結我國預期管理的寶貴實踐經驗,健全預期管理機制,不斷改善預期、穩定預期。尤其應確保較好實現經濟增長等方面的重要目標,努力形成經濟增長和預期改善之間的良性循環,激活預期的正向自我實現機制,助力中國經濟進一步回升向好。
(作者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