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

不斷以法治之力回應人民群眾呼聲、增進人民福祉

讓法治信仰厚植於人心

2024年08月09日08:07    來源:工人日報

“現在開庭!”隨著法槌落下,一起商標侵權案件正式開庭。庭下座無虛席,來自企業的法務工作者和群眾跟隨庭審,上了一堂沉浸式、“冒熱氣”的法治公開課。

這是今年“民法典宣傳月”活動期間,發生在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法院的場景,也是我國法治建設進程的一個縮影。今天的中國,涓涓細流匯聚成公平正義的大潮,點滴舉措讓法治信仰厚植於人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一系列具有標志性的政法改革舉措落地生根,公正高效權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改革發展穩定營造良好法治環境,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更高需求。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須全面貫徹實施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協同推進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改革,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機制,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7月11日,在《中共中央 國務院出台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出台一周年之際,北京金融法院發布了一批涉民營企業保護典型案例,以促進企業依法合規經營,增強民營企業家的市場信心。

“作為科創企業,我們能夠感受到營商環境在不斷優化,讓我們企業充滿獲得感,對市場信心滿滿。”科創企業代表、北京市工商聯常委許澤瑋深有感觸地說。

《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完善產權制度,依法平等長久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建立高效的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

近年來,我國出台了中小企業促進法、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民法典,修改反壟斷法,為企業平等參與市場競爭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一組數據記錄了司法機關優化營商環境的堅實步伐:2023年,人民法院推動清理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執行到位金額187.8億元﹔檢察機關深化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辦理相關案件3866件。

出台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20條、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30條,有力提振市場信心﹔建立國家層面知識產權案件上訴審理機制,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的觀念深入人心﹔“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全部取消……

近年來,各地司法機關推出了一系列司法服務企業的實踐舉措,以高質量司法服務護航高質量發展,助力各類經營主體穩步健康發展。

以公正司法增進人民福祉

司法為民,詮釋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底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全面依法治國上,不斷以法治之力回應人民群眾呼聲、增進人民福祉。

一部部法律的制定和完善,緊跟時代發展,回應民生關切,無不體現以人為本、立法為民的理念﹔一個個司法裁判以“如我在訴”的意識,努力解決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堅決維護人民權益。

從編纂民法典到制定修改食品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規,從開門立法廣征民意到協商立法凝聚共識,立法工作緊緊依靠人民、深深扎根人民。最高法制發司法解釋和典型案例,依法遏制高額彩禮﹔兩高一部聯合發布指導意見,堅決懲治網絡暴力“按鍵傷人”,維護公民人格權益和網絡秩序,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

2024年全國兩會上,“正當防衛”“刑法第二十條”成為“兩高”報告的關注熱詞,“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理念深入人心。司法判決劃底線、立規則、筑保障,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跳江救人自己卻不幸溺亡,法院認定被救者應給予適當補償,明確“英勇救人的行為值得肯定、褒揚和尊重”﹔“電梯內勸阻吸煙案”“追趕交通肇事逃逸者案”通過明辨曲直樹立行為規則,表明了人民法院對“和稀泥”說不的堅定決心和態度﹔點名超時加班,及時糾正用人單位違法行為,有效保障勞動者休息權及勞動報酬權,倡導尊重勞動、誠實守信……

法治建設的每一個成果,公平正義的每一次彰顯,都在標注人民幸福的尺度和社會文明的程度,不斷增強著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司法便民利民惠民成色更足

寧波市象山縣南田島漁民謝靈敏沒有想到,“在微信小程序上也能打官司”。

作為一起漁業合同糾紛案的當事人,謝靈敏在海域作業過程中,借助“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小程序出庭。在線立案、在線開庭、雙方當事人在線簽訂調解筆錄,僅用了3天時間。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智慧法院惠民便民,不斷釋放司法“數字紅利”。

一組組數據,讓人直接觸摸司法便民利民獲得感——人民法院建成全業務網上辦理、全流程依法公開、全方位智能服務的智慧法院,以往參加訴訟平均往返法院近6次,現在甚至1次也不用跑﹔2023年,全國法院訴前調解糾紛1747萬件,調解成功1204萬件﹔平均每個工作日有6.5萬件糾紛在線調解,平均每分鐘有95件糾紛成功在線化解……

司法為民,枝葉關情。《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完善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機制,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近年來,司法機關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打通司法為民服務的“最后一公裡”,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地處三峽腹地的重慶奉節縣,基層法庭干警背著國徽,翻山越嶺,到群眾身邊開展巡回審判﹔江蘇阜寧,檢察官經過檢察聽証會釋法說理,幫助曾走上漫漫申訴路的當事人解決問題、解開心結﹔走進雲南的村村寨寨與新老社區,調處鄰裡矛盾糾紛的“法律明白人”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法治興則改革興,法治強則國家強。新征程上,迎著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浪潮,法治風帆將繼續高揚,公平正義之光普照,必將助力“中國號”巨輪行穩致遠。(本報記者 盧越)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